“鲸帆,是一所八年专注HKDSE教学的港人子弟学校。”日前,深圳鲸帆港人子弟校举行校园开放日,该校校长丘志良、副校长屈佩仪带领学校管理团队集中亮相,全景式呈现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明确鲸帆将立足香港DSE融入深圳创新基因,致力打造匹配BAND 1中学的“全人教育”体系。
深圳鲸帆港人子弟校校长丘志良。
丘志良是元朗商会中学(香港BAND 1英文中学)前校长,屈佩仪是风采中学(香港BAND 1 中学)前副校长,两位校长深耕港式教育多年,既参与过DSE课程考评体系构成的筹备,也在HKDSE课程执行落实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全人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丘志良表示,鲸帆旨在营造一个充满学习机会、面向未来的校园,使学生在此得到适合他们的学习经历,发展成为一个懂得自我领导、自我驱动.且兼具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和勇敢面对挑战的未来领袖。
深圳鲸帆港人子弟校副校长屈佩仪。
屈佩仪说:“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有用之人。只要我们懂得发掘他的天赋、优势、亮点,一切都可以实现。如果孩子没有被发觉、被启发,那就是我们的责任。”
课程优势:深港基因“2+N”嫁接
课程设置是一个学校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合理的设置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个性化的教育,帮助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实现均衡发展。
“鲸帆的课程体系可以比作是香港经验与深圳动能的化学反应。”屈佩仪表示,学校的核心课程是立足DSE,联动深圳创新实践形成“2+N”中的两大主线,同时“N”是学校开设了近20个俱乐部以及专题研习等校本课程,最终形成“学术根基深、实践维度广、创新浓度高”的特色。
具体来看,鲸帆的初中课程除涵盖“两文三语+科学地理中国历史”外,还增加了培养学习技巧及能力课程、压力及情绪管理课程、人际关系处理课程、目标订定技巧和在初二下学期启动的高中衔接课程。衔接课程包括十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初三上、下两学期分别选择四门进行综合学习。
鲸帆的“专题研习”课程是由导师带领四人小组推进实践。
此外,学校特别设置的“专题研习”课程是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通过主题式研究、执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力。
今年,鲸帆初中专题研习是围绕“香港三日游”,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研究香港的文化、经济,制定一个适合全校研学落实的“香港三日游”两文三语执行方案,方案包括研习线路的规划、衣食住行安排、费用预算、突发应急预案等。
“通过专题研习可以实现历史、地理、语言、数学、经济等跨学科教学的场景化,研习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社会资源和实践经验,研习成果也没有标准答案。”屈佩仪强调,培养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需要从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出发,推动学与教的良性互动。
高中阶段,鲸帆DSE课程结合香港考评局DSE考试大纲,教材同步香港BAND 1 中学,涵盖中文、英文、数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生物、化学、地理、物理、历史、经济、M1、M2等十门核心科目。中四和中五以习得性训练为主。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在中五完成考评大纲规定的大部分课程讲授,中六则着重总结复习、能力提升,并通过冲刺模拟等方式,以赛促练,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和升学保障。
丘志良强调,鲸帆港人子弟校是基于港校基因,因地制宜构建的深港融合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整体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学校会根据学生、家长的反馈、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材施教:分层授课 精准导航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后天成长均有差异,为了提升教育效率、避免无效努力,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跟不上”等情况。鲸帆港人子弟校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小班化教学、分层式授课”的做法。
屈佩仪说:“目前鲸帆一个班最多有28名学生,数学、英语、都是按照四个分层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找到近期的最优发展位置,不会因为跟不上而无助,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阶段性进步,逐步提升,获得内驱力、成就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屈佩仪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学生的精准导航者,要从“教书”转向“助学”,从关注“我教了多少”变为“学生学会多少”,摆脱唯分数论、教学标准化思维,走尊重学生生态化成长规律的护航之路。
在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鲸帆推出了“等边三角形模型”,最下面的基石工程是品德教育,左右分别是“学业”和“俱乐部联科”。
教育养心,重在引领。用心教育对应的就是陪伴学生品德形成的正向发展,在夯实这一久久为功的基础工程之上,再同步搭建学业体系和融合体育艺术类素养教育的俱乐部联科课程。
一对一的查漏补缺让学与教更高效。
“2024年底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没有按照内地考完就给学生放假的习惯执行。而是推迟了3至4天放寒假。这几天,学生的在校日程是上午老师带着学生对考卷,将扣分点进行复盘,确保每个学生查漏补缺不掉队,下午让学生们参加俱乐部的联科活动和自主学习,最后一天晚上同学们自编自导举办学期晚会,走上舞台,展现自我、领取表彰。”屈佩仪说,“考试不是学习的终点,学与教的闭环应该落在帮助学生的‘学’的成效和教师助力学生发展上。”
此外,为帮助同学们获得更广阔成长渠道,鲸帆港人子弟校还与香港教育大学达成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DSE考评入学,还可以通过“内地中学校长推荐计划”报读香港教育大学。
丘志良说:“让每一个学生在鲸帆持续进步,获得更好成长机会是我们的使命。”
教育愿景:包容并蓄 面向未来
“我们的孩子将面对怎样的未来?”这是鲸帆每位老师常常思考着的问题。
在开放日家校交流中,丘志良结合福布斯发布的《2030年最重要的能力》给出答案:面向未来的教育需培养学生有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和创造力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包括情绪智商、同理心、合作和社会关心)、多元思考技能和持续化的道德品格培育。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鲸帆培土筑基,以实践经验为基础,强化学生为本,注重质素和弹性处理,倡导共同学习,并提供均等机会,力求连贯家庭、社会等资源,携手营造符合青年成长的发展体系。
“鲸帆的校门永远是敞开的。作为寄宿制的学校,学生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我们配合家长、学生需求,允许外出特长培训、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安全往返、健康成长。”屈佩仪说,“尊重是沟通的基础,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其学习力、获得感。”
鲸帆舞狮俱乐部是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之一。
学校引入非遗奶茶为烹饪社发展助力。
以赛促练让学生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凝聚力量。
俱乐部是鲸帆包容并蓄的校园文化里最生动的注脚,从将香港非遗奶茶引入校园的烹饪社,到管弦乐队、舞狮队、辩论队、足球队、篮球队的建立……近20个俱乐部还在持续增加中。
值得关注的是,俱乐部课程都是学校搭台、教师引领、学生主导,根据学生校本课程发展需求进行的优化补位,帮助学生扬长所长,持续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
2024年该校毕业生78.5%拿到了世界排名前50学校的录取邀请,去到了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继续深造学习。
丘志良说:“我们正全力培养着既能扎根中华文化,又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全球议题破题者。希望每一个鲸帆学子都能成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青年,懂得欣赏路上的风景,发现生活的闪光,成就更好的自己。”(屈文琳/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