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攀升叠加年中大促,家电市场迎来一年中的关键窗口期。在电商红利趋缓、消费体验诉求上升的当下,苏宁易购以“四场品类发布会+超万家门店”的立体组合,重构618战场的主舞台——将流量重心拉回线下、让场景体验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5月20日至21日,苏宁易购携手百余家头部品牌,围绕空调、冰洗、厨卫、彩电四大核心品类密集发声,以“抢新品、抢价格、抢服务、抢体验”为核心诉求,全面激活线下门店价值,强化618作为全年家电消费“黄金档”的地位。相比传统价格驱动的促销模式,今年618苏宁易购更强调改善型家电与场景化消费的结合,用高质量供给回应用户“换新”诉求。
线下场景再造:构建“先体验后决策”的消费闭环
从空调、彩电、厨卫、冰洗四大品类发布会,到全国超百场科技新品发布、产品品鉴活动,苏宁易购正在重塑实体店的功能定位。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85吋及以上大屏彩电销售占比已超5成,洗碗机、净饮机等新质家电同比增长超50%,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决策逻辑的变化:参数对比逐步让位于场景体验。苏宁易购在门店设置的CBA观赛区、咖啡体验空间,本质上是在构建“先体验后决策”的消费闭环。
这种转型在彩电品类尤为明显。当百吋大屏刷新底价低至5499元,单纯的价格竞争已无法满足品质消费需求,“用户换新彩电,更是换新生活方式”的观念似乎可以看到转型的方向。苏宁易购联合品牌在门店打造的CBA观赛互动、世俱杯AI体验仓、LPL电竞观赛区实质是将门店转化为生活提案馆,将家电销售与生活方式深度捆绑,用“卖场即现场、展厅即客厅”的体验模式,重构线下渠道的流量逻辑。
供应链协同战:价格、新品与服务的组合拳
在价格透明度极高的家电市场,苏宁易购的供应链策略呈现三个特征:首先是价格穿透,依托与美的、方太等厂商的集中采购优势,让新一级能效空调达到999元、14套洗碗机达到3199元等坐标价;其次是新品首秀,AWE展会同款AI空调、20套洗碗机等趋势产品线下首发,强化了实体渠道的“尝鲜”价值;更重要的是服务捆绑,从空调十年包修到洗碗机免费试用,这些重服务环节成为与线上竞争的天然优势。
厨卫品类的打法更具代表性。通过联合八大品牌成立洗碗机联盟,苏宁易购推动产品标准统一与服务承诺标准化。当厂商承诺“新品好价直达消费者”,实则是将分散的供应链资源整合为系统解决方案。这种深度协同在空调领域同样见效,针对6.3亿台存量空调市场,苏宁易购推出“健康呼吸生态圈”,将单品更换升级为空气系统改造,这既放大了国补的政策效应,也提升了户均消费价值。
政策红利转化:国补厂补苏宁补撬动存量市场
2025年初,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由8类扩展至12类,补贴额度最高2000元,与618大促时点叠加,形成了消费刺激的“双引擎”。根据苏宁易购促销政策,单台家电最高2000元的补贴,配合厂商让利可实现综合折扣低至5折。这种“国补+厂补+平台补”的三重杠杆,正在改变家电消费的经济账:当2999元中央空调叠加补贴后实际支出更低,当百吋电视价格等同半部高端手机,价格敏感型消费开始向品质型消费迁移。
苏宁易购一季度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在国补刺激下,洗碗机与净饮水设备销售增长超50%,98吋以上巨幕电视异军突起。这种结构性变化揭示出政策的两重效能:既加速淘汰高能耗产品,又培育新质家电市场。例如空调补贴向新风、除菌功能倾斜,推动行业从“温控工具”向“空气解决方案”升级。但政策红利转化并非自动实现,需要渠道商搭建适配的消费场景——这正是苏宁易购持续深化品类营销、升级店面场景的深层意图。
在流量成本高企、电商增长放缓的当下,线下门店正在迎来“价值再发现”。苏宁易购的策略也正是借助618打造三重门店角色:体验场景的物理载体、重服务的终端平台、政策转化的关键入口。无论是10万台家电免费试用,还是百场区域化美食品鉴、科技体验活动,目的都是让线下从“履约终端”回归“获客前哨”。
当然,这场线下回归战也面临长期命题:如何将大促期间的爆发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日常客流?如何平衡体验投入与经营成本?苏宁易购的探索给出了路径,但最终效果还需时间验证。在零售业不断重构的当下,或许真正定义线下渠道价值的,不是618当天的销售额,而是如何将“逛的价值”变成“买的动机”。 $ST易购(SZ002024)$
上一篇:人形机器人业务有新进展?赛力斯最新回应!4连板牛股上演“天地板” 人形机器人板块最新消息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预计时点
下一篇:A股午盘跳水原因找到了!银行也跳了,比亚迪新高,巴菲特踏空了? a股午后突然跳水发生了什么 a股早盘跳水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