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政府对多所美国高校发出威胁,以冻结联邦经费为由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相关新闻受到全球持续关注。
对此,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4月14日,哈佛大学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随即美国政府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之后哈佛大学对美国政府提起诉讼。
最近,这起高校的政治风波又掀起了新动态,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双方冲突再度升级。
在本轮巴以冲突背景下,美国多地高校去年爆发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尤其是2024年春夏时期,各大高校抗议活动不断,一些抗议甚至还引发了暴力骚乱。有报道称,在美国大学校园抗议活动中,共有超过3000人被捕。
哈佛大学校园内的抗议者
校园抗议活动引发了特朗普政府对校园反犹情绪的关注。自今年1月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府对出现过抗议潮的大学进行了重点审查。2月,美国政府成立了反犹主义工作组,锁定至少60所大学进行审查,并要求国内多所顶尖高校调整政策,根除所谓的反犹主义,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等举措,否则将面临削减资金的后果。
此举遭到了哈佛大学的强硬拒绝。从4月开始,哈佛和特朗普政府双方矛盾不断凸显。
3月底,反犹主义工作组表示将审查拨给哈佛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的约90亿美元联邦资金。4月11日,美国政府官员致信哈佛大学,要求学校进行“有意义的治理改革与重组”,否则该笔资金将被削减。
4月14日,在哈佛大学拒绝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改革要求后,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对该校总额22亿美元的多年期拨款以及6000万美元的多年期合同款项。
4月21日,哈佛大学将美国政府告上法庭,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操纵哈佛大学的学术决策。
5月12日,哈佛大学校长艾伦·迈克尔·加伯发表公开信回应美国政府所作指认,称哈佛不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站队”,已采取措施根除校园中的反犹主义。他表示,哈佛遵守法律,而政府试图控制哈佛基础运营的一系列举措违法。
艾伦·迈克尔·加伯
5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在先前冻结对哈佛大学的22亿美元多年期拨款基础上,再取消4.5亿美元拨款。哈佛大学则在当天晚些时候向法院提交新的诉讼要求。
除了资金削减,美国政府还威胁剥夺哈佛大学的免税地位,审查其接收外国学生的能力,并正在对其外国资金披露情况展开调查。
根据美国税法,作为非营利教育机构,哈佛无需为其大部分收入缴纳联邦所得税,尤其是其庞大的捐赠基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失去免税资格不仅意味着巨额税款支出增加,还将影响到个人或公司捐赠者的税收减免,从而影响哈佛的筹款能力。
但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
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官网突然挂出重磅公告,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当天发表的声明,国土安全部长诺姆宣布了这一决定,称此举是对全国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警告。诺姆说,“招收国际学生是一项特权,而非权利”,由于哈佛大学屡次违反联邦法律,这项特权已被撤销。
此次认证撤销意味着哈佛大学将无法再招收国际学生,现有的6800名外国留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这项举措并不止针对哈佛,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当日还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称,正考虑在其他大学采取类似举措。
哈佛大学随后发表声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非法且有害,学校正在迅速行动,为社区成员提供指导和支持。哈佛大学国际学生和学者来自140多个国家,为哈佛大学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一报复性行动可能对哈佛社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害,并损害哈佛的学术和研究使命。”
数据显示,在2024-2025学年,哈佛国际生占比高达27%,其中中国留学生连续三年突破千人规模。这些学生每年贡献3.84亿美元学费,支撑3900个就业岗位。
特朗普一纸禁令,不仅将重创常春藤学术生态,更将引发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法新社评论称,这是"美国学术自由史上最黑暗的的星期四"。
尽管面对政治压力,哈佛大学校长加伯(Alan Garber)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学校与联邦政府在打击反犹太主义方面目标一致,但同时也强调:“哈佛不会放弃自身的学术独立性。”
哈佛的遭遇并非只此一家。
特朗普政府以“反犹主义”指控为棍棒,威胁要调查数十所大学,除了哈佛以外,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都受到了停止拨款的威胁。
今年3月,美国政府撤销对哥伦比亚大学4亿美元的联邦拨款。校方几周后作出妥协,同意按照政府要求推行一些改革,包括彻底改革学生纪律处分程序、使用“反犹主义”的新定义,以及将中东研究项目置于副教务长的监督之下。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宣布改革措施后,美国教育部长麦克马洪评论说,该校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拒绝透露何时或会否恢复对该校的拨款。
受此影响,哥伦比亚大学本月6日宣布裁员近180人。哥伦比亚大学当天发表声明说,校方“不得不就财务资源分配做出慎重、周全的决定”。此次收到不续约或终止合约通知的员工人数,约占联邦拨款撤销所影响员工总人数的20%。
受拨款撤销影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费也将缩减。据校方介绍,用于传染病防控的抗病毒鼻腔喷雾研发项目,以及涉及孕产妇死亡及发病率、结直肠癌筛查的多个科研项目受到影响。
除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外,康奈尔大学和西北大学等高校的联邦拨款也被冻结。
当哥伦比亚大学选择妥协时,哈佛却将联邦告上法庭,这场较量早已超越教育范畴。
国土安全部长诺姆下达72小时通牒,要求哈佛提交近五年留学生“非法活动”记录。这种堪比刑事调查的手段,正在将学术机构拖入政治漩涡。虽然法律程序可能暂缓禁令执行,但特朗普的“精准打击”策略已显成效:2025秋季哈佛国际申请量骤降58%,25名终身教授提交辞呈。
而从国土资源部的声明可以看出,双方斗争的焦点是要求哈佛交出涉及学生的资料,包括违纪记录、抗议视频片段等,这看上去不是大事,但对哈佛来说,这恰恰是原则性问题:维护办学的独立自主权,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根基。
哈佛校长加伯公开信呼吁全球学术界声援:“当哈佛倒下,所有大学都将失去遮羞布。”目前,已有牛津、剑桥等127所国际高校联署支持哈佛。同时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顶尖学府已组建法律联盟,随时准备加入诉讼战。
发展至今,这场“教育冷战”的结局,将决定美国是继续引领全球知识革命,还是沦为反智主义的坟场。如果这种情况不被坚决阻止,美国大学将彻底丢掉它们最后一点作为“自由之地”的尊严。正如《经济学人》所言:“这不是哈佛的危机,而是整个西方教育体系的断崖式坠落。”
目前滞留哈佛的1016名中国学生也正面临艰难抉择:转学至其他美国高校需重新签证,回国可能失去研究连贯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已启动应急预案,但顶尖项目的不可替代性仍是最大痛点。对于无数留学生而言,也该是时候重新思考:当学术自由成为政治筹码,全球学子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这场哈佛保卫战,或许正是百年变局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