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2.1公斤也算3公斤的(收费)”。近日,有媒体测评发现,顺丰、京东、EMS、中通、韵达、圆通、申通和极兔八家快递企业中,超半数(京东、申通、圆通、极兔、中通)在快递续重收费中存在“向上取整”行为。
不只是快递行业,停车费、共享充电宝也是“向上取整”投诉榜上的常客。一些地方以15分钟、半小时,甚至小时为计价单位,哪怕只是超了一分钟,钱也照收不误。
这当然是不对的,2.1公斤凭什么按3公斤算呢?多停一分钟也完全没有理由多收一个小时的钱,这有违公平原则。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就不应该付钱。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则,快递行业自然也不能游离于法律之外。
一些企业以最小计价单位为借口,试图从技术上为自己的不合理收费寻找依据,经不起推敲。严格地说,任何物品的价格都能以更小的计量单位均匀地分摊下去,公斤以下还有克,克以下还有毫克、微克……时间也一样,小时以下还有分钟,分钟以下还有秒,并不缺计量、计价单位。拿最小计价单位开脱,站不住脚。
当然,为了方便,过去通常会选用合适的计量、计价单位,并不一味地追求精确,如果计价单位过小,可能给交易设置障碍。这也许就是一些快递企业拿常态当挡箭牌的理由。在算力匮乏的年代,计价要靠心算、笔算,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弄那么多小数点,普通老百姓哪算得清楚?可是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付款方式的剧变,让计费几乎无门槛、零成本,完全可以采取更精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的计费方式。
新版《快递服务》规定:快递服务主体应使用秤、卷尺等计量用具测量快件的实际重量和体积重量,确定正确的计费重量,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如今快递员上门取件计量,对此并不存在技术障碍。
所谓规则,乃法律法规规定、大家遵守默认的约定,并维护双方的利益,而不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的。“向上取整”每一单看似不大,但积累起来不是小数目,有多少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被侵夺了。企业不能单方面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就将规则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样一种“绑架消费者”的做法显得极为刺目。
市场公平竞争的格局得维护,不合理的潜规则得改。一些渗透行业的潜规则已经构成对竞争的妨碍,必须取消;一些企业店大欺客的“常态”也必须打破。对于有可能是阻碍市场竞争、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业行为,社会必须作出有力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