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投圈募资、投融资最新情报
7月1日,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投资上海”品牌的若干举措》,旨在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提升城市投资吸引力。
该举措核心包括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并充分利用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重点加大对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
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供给,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深化跨境结算、融资等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
近日,湖北省财政厅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的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完成合伙协议签署、工商注册和首期实缴出资,成为《湖北省重构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工作方案》印发后首只设立的参股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分两期组建,首期50亿元。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武汉产业基金各认缴20%,长江证券和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各认缴30%。
投资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核心领域,包括湖北省重点发展的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及核心技术企业,如零部件、脑机接口、控制系统和模型算法等。
6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在北京成立,旨在通过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等活动,支持科技创新,出资额14.49亿人民币。
该基金由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经营范围涵盖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及创业投资,凸显政府引导基金合作强化区域创新支持。
合伙人信息显示,出资方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有限合伙)、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有限合伙)及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近日,深圳罗湖再落地两只AIC基金,总规模达40亿元。
6月27日、30日,罗湖联合深投控、农银资本、工银资本相继设立“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单只规模均达20亿元,总规模40亿元。
这两只AIC基金均由深投控资本担任管理人,为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实际落地中规模最大、真正由深圳市国资主导管理的AIC基金。据悉,这两只基金将聚焦深圳“20+8”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
深投控作为深圳市属资本运营平台,旗下基金群总规模已超1500亿元,覆盖“20+8”全产业链,工银资本、农银资本也将进一步汇聚银行系长期资金并通过专业渠道投向硬科技领域。
在AIC股权投资方面,罗湖已率先布局。2024年12月30日,“深圳罗湖交融深担新动能产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在罗湖区完成工商注册,为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以来,深圳正式落地的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主要用于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接下来罗湖区将依托“市区国企+银行系AIC”合作范式,打通“募投管退”全链条,为全市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罗湖样本。
近期,一家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这家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由深圳市投控资本有限公司与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担任,其注册资本高达20亿元人民币。
该基金的经营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了以私募基金形式进行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多项业务。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深圳在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
在合伙人构成方面,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汇聚了多家实力雄厚的投资机构。其中,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及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均为该基金的重要出资人。这些企业的加入,不仅为基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为其未来的投资方向和策略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丰富的经验。
7月2日消息,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修订后的《平顶山市政府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和《平顶山市政府投资基金尽职免责办法》(简称《免责办法》)。
《实施办法》明确,设立平顶山市政府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后续每期基金规模根据首期基金运作情况另行商定。市政府出资80%(包含部分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和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基金管理机构出资不低于2%,并负责募集剩余的社会资本。
基金由市财政局牵头组建并履行出资人职责;由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代表政府出资,依法遴选专业管理团队作为基金管理机构;采取有限合伙形式设立,资金委托商业银行托管,托管银行通过遴选产生。
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平顶山市域内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科技创新等产业项目,以及其他有市场前景、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基金优先支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基金采用股权投资方式,可采取直接投资和母子基金两种方式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不超过15年。
近日,广西铝基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南宁产投合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资额40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基金由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产投合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
企业级AI智能体开发平台BetterYeah AI近日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阿里云领投、名川资本跟投,远识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重点投入新一代智能体产品研发。据悉,这也创下国内AI Agent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充分印证市场对智能体方向的信心。
公司核心团队拥有深厚的企业级产品基因与商业化经验。创始人、CEO张毅(花名:陶钧)为钉钉创始团队成员,原钉钉副总裁;联合创始人COO黄雯(花名:木源)、CTO黄种堃(花名:空子)亦出自钉钉核心创始团队。
作为国内AI Agent领域的先行者,BetterYeah AI分别于2023年6月、9月推出AI Flow、AI Agent开发平台,聚焦为企业提供智能体相关全链路AI Infra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凌川科技近日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快手集团领投,亦庄产投、顺禧基金、九智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下一代芯片研发、现有产品SL200的量产扩产及海外市场拓展。
凌川科技成立于2024年3月,由北京市人工智能基金与快手集团共同发起,前身为快手集团异构计算与芯片事业部,CEO为刘凌志。2018年快手日活破亿,传统堆算力服务器的成本压力已不可持续。凌川科技从异构计算平台切入,2020年正式立项芯片,2023年SL200在快手部署数万颗,节省超预期成本后,拆分独立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SL200芯片集成了视频编码、AI推理、多核CPU等核心功能,部署量近数万颗,服务7亿用户,并获评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近日,北京卡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文新能源”)增资扩股进展公告发布。公告显示,卡文新能源顺利完成Pre-A轮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2亿元,新增北京绿色能源基金等股东,北汽福田、北汽产投及博世创投、博原资本等现有股东超额支持,国泰君安创新投、中金资本、金圆集团等亦参与本轮融资。卡文新能源员工通过持股平台对卡文新能源融资进行支持,凸显了员工对卡文新能源发展的信心,更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让每一公里更美好”的使命中。本次增资将用于研发、生态及数字化建设的进一步投资,并补充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近日,苏州天瞳威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瞳威视”)宣布完成5亿人民币D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国资背景产业基金以及多家科技产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同时老股东进一步加码。
本轮融资落地后,天瞳威视进一步优化了股东结构,在原有投资者采埃孚、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千方科技、中国联通等产业资本的基础上,引入上游产业及国资背景股东,成功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实现从硬件、大模型、车联网、5G生态伙伴、国际头部Tier 1(一级供应商)、国内外头部车企,以及为智驾提供商业化落地场景的地方政府的全产业链资源整合。
近期,智能电动摩托车品牌OMOWAY(目蔚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种子轮及天使轮融资。该融资由真格基金、红杉资本、惠友资本联合投资,OMOWAY创始人何涛及核心团队跟投。融资资金将用于量产产品的生产和智能化技术的持续研发与完善。
OMOWAY成立于2024年,由原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及小鹏前副总裁矫青春共同创立。团队成员有小鹏自动驾驶前负责人肖志光、小鹏P7设计总监张利华,原VIVO印尼负责人陈碧峰也加入团队,负责印尼市场拓展。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起设立,致力于大型无人运输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运营培训的低空经济企业“航天飞鹏”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北创投、昆仑北工基金和金浦青铁基金联合投资。
本轮融资完成后,航天飞鹏将加快推进大吨位固定翼无人机的适航取证及运营取证,构建大载重无人货运常态化商业运营体系;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巩固全球竞争力。
7月2日,智谱宣布获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总额10亿元的战略投资,已于近期完成首笔交割。此外,上海仪电、浦发集团、智谱三方将携手在浦东建设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
同日,智谱还正式发布并开源了视觉语言大模型GLM-4.1V-Thinking。据悉,GLM-4.1V-Thinking是一款支持图像、视频、文档等多模态输入的通用推理型大模型,专为复杂认知任务设计。此外,智谱宣布推出全新生态平台“Agent应用空间”,并开启“Agents开拓者计划”,投入数亿资金全方位扶持AI Agents创业团队。
近日,朴烯晶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朴烯晶”)完成近5亿元B+轮融资。本轮投资由浙能集团、舟山市科创基金、重庆科创投、长江车百创投、瑞力文化基金、贝嘉投资完成。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上海金山工厂超高纯聚合物材料一期生产线建设收尾、投产准备、团队扩充及市场拓展。
公司此前已获得红杉中国、上海联和投资、国科东方、祥峰投资、青山集团、盛芯基金、联新资本、华峰集团、衢州产投集团等知名机构的投资。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挑战的背景下,朴烯晶仍持续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大额追加投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实力、落地能力及未来潜力的高度认可。
国内通用GPU企业壁仞科技完成15亿元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约140亿元,本轮融资由广东省基金和上海市政府基金等政府背景投资者领投。壁仞公司计划三季度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最早8月申请。
壁仞科技2019年成立,2022年8月发布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已在多地智算中心落地,合作伙伴包括中兴通讯等。其2024年销售额4亿元,处于亏损状态,此前已获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上海国投等众多机构。美国的技术封锁给其带来发展困难,此次赴港上市,或因港交所上市要求较大陆宽松,且港股市场GPU厂商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