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他们开出了上亿美元的签约奖金。”当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播客中轻描淡写提及Meta的挖角战时,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见分晓——尽管对方开出天价,但核心团队无人离职。
这位科技新贵用一句讽刺为商战收尾:“提供高额预付保障性薪酬的策略,无助于建立企业竞争文化,反而会分散实际工作注意力。”
一方面,奥特曼气势上肯定不能输,另外一方面,他说也不是完全没道理。不过,这两年来展露野心的奥特曼已经成了不少硅谷大佬们的“公敌”。
比如,他与曾经合作伙伴马斯克的口水仗持续升级;他还跳过黄仁勋,积极扩大投资阵营、加快落地与台积电合作造芯、建厂计划;在消费电子领域,他刚与苹果缔结盟约,转身便收购其首席设计师的创业公司,将战火烧到了硬件腹地。
在此之前,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的好人缘和好名声几乎遍布硅谷。
硅谷的大佬们从不吝啬对奥特曼的赞美。曾经被誉为PayPal(硅谷科技圈内一个极具影响力的非正式组织)“黑帮教父”的彼得·蒂尔曾这样评价奥特曼:“他也许不在地理意义上的硅谷中心,但绝对是硅谷精神的核心。”
彼得·蒂尔
硅谷创投教父保罗·格雷厄姆也评价他说:“你可以把他空投到一个食人族居住的岛上,五年后再回来,他肯定已经成了国王。”
那么,为什么奥特曼前后的反差会如此之大呢?是竞争所致,还是他本就如此?
1985年,美国中西部一个典型的犹太中产家庭迎来新生命。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房地产经纪人杰里·奥尔特曼与皮肤科医生康妮·吉布斯坦或许不曾想到,他们的孩子山姆·奥特曼将成长为改变人工智能进程的关键人物。
奥特曼自幼便天赋异禀,8岁时就展现出惊人的编程天赋,18岁以全额奖学金叩开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大门,大一结束后,他在学校吴恩达教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实习,接触并研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
别看山姆·奥特曼外表看起来很腼腆,实则极擅长社交,内心有着强烈的掌控欲。
奥特曼的弟弟回忆儿时游戏场景时提到,奥特曼十分在意输赢,常说“我必须赢,一切由我说了算”。其导师保罗·格雷厄姆也说,奥特曼最强大的能力是驾驭权力的手腕,在人际关系中喜欢主导。
这其实与奥特曼的价值观紧密相关。他曾表示,人生成功的秘诀是要尽早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以前以为自己可以单打独斗,但后来意识到没有人能完全避免同伴的影响,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
与典型科技公司 CEO 不同,奥特曼将更多时间花在与外部沟通和社交上,他很早就已开始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在创立 OpenAI 前,他在 YC 投资公司担任 CEO 时,就擅长组局、促成交易,日常工作包括处理高层问题、联系创业公司、协助创始人寻找合伙人或客户以及帮助风险投资人匹配项目。
2015 年 4 月,30 岁的奥特曼与埃隆·马斯克共同创立 OpenAI,旨在确保人工智能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此后,奥特曼四处奔波,结识技术大佬、寻求机构融资。ChatGPT 爆火后,他更是频繁出席各类峰会和采访,与微软纳德拉、英伟达黄仁勋等科技圈大佬关系融洽。
这样的做法确实为OpenAI带来了高速发展。过去六年,微软持续对OpenAI进行投资,累计金额高达130亿美金,成为其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与英伟达黄仁勋的交往也是如此,据SemiAnalysis 2023年数据统计,OpenAI使用了约3617台HGXA100服务器,其中包含近3万块英伟达GPU,微软作为芯片供应方成为英伟达头部客户。
在这一时期,“友善”“真诚”成了奥特曼的代名词。即便曾有个别大佬对他有过误会,但在ChatGPT彻底点燃硅谷科技圈乃至全世界后,双方也都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比尔·盖茨就曾对奥特曼看走眼过,他曾反对纳德拉投资OpenAI。然而,ChatGPT爆火后,这位前辈将自己所有的溢美之言都送给了这个晚辈,称在比自己小30岁的奥特曼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看到了两人都擅长看到即将到来的转折点,并且成为转折点的重要加速者。
就连现在的对手扎克伯格,也曾毫不吝啬地称赞奥特曼考虑周全、态度认真,并对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表示赞赏。奥特曼还曾加入了扎克伯格创立的AI制药公司。
然而,在硅谷这个名利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一道裂痕出现在2018年。彼时,马斯克带着满腔的怒火与失望,毅然决然地撤出OpenAI董事会。这场纷争的源头,是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深刻分歧,而分歧的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价值高达974亿美元的收购博弈。
当马斯克向非营利组织递出天价支票时,奥特曼果断拒绝,还在X平台发帖回怼:“不,谢谢,但如果你愿意,我们将以9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推特(X的前身)。”
后来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奥特曼更是对马斯克进行人身攻击,称“他可能一生都处于不安的状态,我很同情他。”
时间来到去年,马斯克一纸诉状将奥特曼告上法庭,指控他们违背了公司非营利性质的创始原则。曾经,这两位在AI安全峰会上还能把酒言欢、称兄道弟的盟友,如今却在法庭文件与媒体头条上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往日的情谊早已荡然无存。
在芯片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则更为浓烈。
随着芯片价格的持续攀升,OpenAI辛苦研发人工智能所赚取的利润,大量地“上供”给了英伟达。更为棘手的是,GPU短缺这一不可控因素,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制约着AI公司的发展步伐。
2023年中,奥特曼在闭门讨论中抱怨,GPU短缺打乱了OpenAI的短期计划。GPT - 4发布前期,他本计划把ChatGPT的上下文长度提升到32k token,但上线后很久都未能实现。
作为掌控欲强的一方,奥特曼无法接受OpenAI受制于微软和英伟达。于是,从2024年初,他频繁与韩国芯片巨头三星、SK探讨合作,又与台积电以及中东投资者谈判,还透露出计划筹款7万亿美元造芯,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
与微软的关系也充满波折。OpenAI希望削弱微软对其AI产品和计算资源的控制,并获得微软对其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支持。
虽然后来OpenAI拆分出了营利性部分并一直在融资,但今年5月微软的Build开发者大会上,奥特曼只是远程连线为微软站台,与去年现场出席相比,诚意大减。
如今的奥特曼,曾经是硅谷大佬们备受追捧的“团宠”,然而现在,却似乎成了硅谷科技大佬们的“公敌”。曾经那些助力他走向成功、为他搭建人脉桥梁的人,如今却成了他实现更大野心的“挡路者”。
在OpenAI创立之初,这个非营利组织承载着硅谷最纯粹的技术信仰:通过开源技术打破谷歌的算法垄断,确保AGI的福祉惠及全人类。
但大模型的研发很快暴露出残酷现实——这本质上是一场烧钱游戏。奥特曼需要持续注入资金与资源,为公司发展补充弹药,甚至不得不与曾经的战友马斯克走向对立。
目前,ChatGPT周活跃用户已达8亿,庞大的用户量让公司GPU集群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团队也疲惫不堪。与此同时,OpenAI估值突破3000亿美元,成为科技史上最大规模的私募融资项目之一,奥特曼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
而这一次奥特曼与硅谷权力阶层的割裂,也是为了获取更持久的发展动力,毕竟商业化的道路上,利益最大化是绕不开的法则。
所以奥特曼一边推进融资开源,密集接触中东资本,最终促成Thrive Capital、阿联酋主权基金等参与的66亿美元融资。一边实行算力节流策略,与CoreWeave签署五年119亿美元算力合同确保供应链自主,同时在硬件领域构建起对英伟达的性价比壁垒。
当然,频繁变动的背后也藏着奥特曼的焦虑。今年春节,DeepSeek通过开源模型和极低训练成本吸引大量中小企业和开发者,直接冲击OpenAI的付费API订阅模式,推动技术平权,迫使奥特曼调整策略。
但OpenAI的竞争对手远不止于此——谷歌上月更新GEMINI2.5模型,Anthropic的Claude推出Claude 4系列,马斯克计划融资43亿美元用于大模型训练、自建数据中心及芯片采购,字节跳动则通过更新豆包模型并发起价格战。
面对这些压力,奥特曼祭出了今夏发布GPT-5这面大旗。但他也同时表示,对于新模型,内部也在讨论是简单地提升版本号,还是像GPT-4那样不断优化和改进。
与此同时,OpenAI还想在AI硬件上进行布局。此前不久,奥特曼宣布以65亿美元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创业公司,并计划明年推出AI硬件新设备。这是OpenAI迄今规模最大的收购,足见其重视程度。
奥特曼曾多次公开批评现有硬件与AI的割裂,而以AI为核心的软硬一体设备一旦做成,OpenAI通过自有硬件建立独立入口,这很有可能对苹果造成冲击,苹果的IOS生态便不再成为护城河。
只能说,当OpenAI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师团队时,山姆·奥特曼在硅谷权力棋局中落下关键一子。这场科技史上最昂贵的硬件并购案,标志着奥特曼正式向苹果生态帝国宣战。
奥特曼的野心远不止于市场竞争。在其最新长文《The Gentle Singularity》中,他描绘了一个激进的未来图景:2026年AI将发现全新科学见解,2027年具备现实世界任务执行能力的机器人将登场,到2030年,人类借助AI的工作效率将提升十倍甚至百倍。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曾经打破谷歌垄断的革命者,正在成为新的垄断者。
但正如奥特曼在全员信中写道:“生命的终极意义不在于求知,而是行动。”在这个算法吞噬世界的时代,唯一的生存法则就是永远比对手多看五步——即便这意味着背叛曾经的自己。
参考资料;
1、《ChatGPT之父权斗出局:8岁编程,26岁财务自由,700员工“逼宫”助其重回王座》蓝鲸新闻
2、《开出1亿美元天价,硅谷大厂挖AI人才杀疯了》创头条New
3、《微软砸钱、马斯克翻脸、奥特曼宫斗:OpenAI百亿美金权力游戏 | 深网》深网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