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报导:雄安高新区通过构建 “政策 + 平台 + 生态” 的三维体系,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形成了以空天信息为引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
政策赋能: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
中央特殊政策落地
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明确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创新举措,例如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三年减半、五年全免”),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入驻。
截至 2025 年,新区已设立 100 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及多支专项科创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创新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团队获超亿元投资,设立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中心。
人才政策精准发力
“雄才十六条” 提供顶尖科学家最高 5000 万元科研经费、300 万元生活补贴及住房奖励,对高端人才实行 “特岗特薪”(年薪 50%-100% 奖励),并为青年人才提供每月 1000-3000 元生活补贴。
截至 2025 年,已有 9000 余名人才申领 “雄才卡”,享受教育、医疗等便利服务。
2025 年发布的人才需求目录显示,新区人才需求总量同比增长显著,重点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平台筑基:打造全链条创新载体
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
雄安高新区已建成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中关村科技园等 10 余个创新平台,挂牌 16 个特色主题楼宇,形成 “众创空间 — 孵化器 — 加速器 — 产业园” 全链条转化体系。
例如,中试基地一期入驻企业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信创服务器等产品已在雄安应用,首台颗粒级国产化信创服务器于 2024 年下线。
2025 年 6 月,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七大平台揭牌,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
产业协同平台联动
依托中国星网等疏解央企,成立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吸引 58 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卫星制造、数据应用等完整产业链。
同时,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建立轨道智慧交通联合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跨区域技术攻关。
生态培育:优化全要素创新环境
数字基建与场景开放
雄安构建 “全域感知、全域 IPv6、全域鸿蒙” 的数字底座,部署智能终端 60 余万个,接入视频 8 万余路,形成城市计算中心、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基础设施。
在此基础上,开放智慧交通、数字政务等 20 余个应用场景,例如容东片区实现全域数字道路 “绿波通行”,金融领域创新 “数币贷” 模式(区块链 + 数字人民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 2.4%。
国际合作与产业融合
通过 “欧洲创新公司进雄安” 等活动,与德国、瑞士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凯德投资等国际机构运营高端商业综合体,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同时,聚焦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打造 “北斗 +”“卫星互联网 +” 应用场景,吸引梅卡曼德机器人等全球独角兽企业落户,形成人工智能企业集群超 40 家。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发布《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推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建设城市级计算中心,采用高效制冷技术降低能耗。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中,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资金监管、项目审批等领域,累计支付金额超 1300 亿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截至 2025 年,雄安高新区已集聚 219 家高新技术企业、132 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央企设立机构超 180 家,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生态初步成型。
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稳步推进,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挂牌运营。
转自:全国商报联合会
上一篇:预亏公告披露当日股价反涨停!南京商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降近八成,“旅游+商贸”双主业成效待考 预亏近亿元股价七连板 2024年报业绩预亏公告后股票表现
下一篇:“黄金平替”卖爆了!涨幅超过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