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卷”折叠屏进行时 折叠屏手机厂商竞争 哪一家手机厂商折叠屏变厚了
创始人
2025-07-11 09:01:57

要打破僵局,厂商或许该放下参数执念,先想清楚:到底谁真的需要一块会折叠的手机屏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折叠屏的独特价值仍不够清晰。技术已就位,但需求仍未破圈。


‍‍‍‍‍‍‍‍‍‍‍‍‍‍‍‍‍‍‍7月初,荣耀推出的新款折叠屏手机Magic V5再创奇迹——折叠态厚度仅8.8毫米,打破了今年2月OPPO创造的一项纪录(OPPO Find N5厚度仅为8.93毫米),成为全球最薄折叠屏,已经逼近主流直板机型iPhone 16 Pro(厚度8.25毫米、重量199克)。

同时,这款机型也以217克的机身重量,与vivo刚发布的X Fold5并列全球最轻大折叠。

针对国产折叠屏在轻、薄这一层面的激烈内卷,在华强北做手机批发生意的江波表示,冬天是折叠屏手机的关键考验季。尤其是在东北,平均气温通常在-15℃至-20℃左右,夜间降温至-25℃甚至-30℃以下都是常事,在户外使用手机,显示屏会特别脆,容易裂。一些超高性能的手机屏幕,不怕锤子,甚至不怕子弹,但难以扛住低温。

去年冬天,“尔滨”火上了热搜,很多外地游客喜欢到户外拿手机拍摄冰雪世界。此刻,很多折叠屏用户立马遇到了劫数。他们刚打开折叠屏,准备拍照,突然感觉就像掰了一块烧饼外层的脆皮,其实,这是材料学上的硬伤。温度越低,屏幕越脆,折叠屏尤其脆。

尽管三星、OPPO等品牌都宣称自家折叠屏可以扛住-20℃低温,但也会警示用户——最好别试,因为“意外”是常有的。

对此,江波告诉陆玖商业评论:“我们渠道商推折叠屏,很少考虑这个产品有哪些设计亮点、创新技术,相反,我们更关注折叠屏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是要‘走量’的,要是客户对一些产品缺陷特别敏感,我们又没有提前做好预判,就可能让货砸手里。折叠屏除了不能在低温地区推,我们还要考虑一个保值问题,就是你这个手机用了一年以后,还值多少钱?估计,华为Mate X5一年残值率不到60%,小米Max Fold3则不到40%,不要说远远比不上苹果iPhone,也不如同期的安卓直板旗舰机。”

其实,折叠屏手机面临的根本问题只有一个——是否值得拥有?小米等后来者已经看到,折叠屏赛道取胜的最大关键,除了“要让一台折叠屏手机,变得比一台普通手机+一台iPad更好”,还要注入一些特别的附加价值。

01 折叠屏手机还面临3个瓶颈

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折叠屏手机会被设计出来?

韩国三星有一位前任首席研究员给出了一个解释:“大概十几年前,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比如三星)和创业公司(比如柔宇科技)投入巨大资金,想要开发世界上最轻薄的柔性显示屏。等到部分公司取得成功以后,他们突然发现,柔性屏还需要找到规模足够大的商用市场,否则难以收回研发成本。

于是,折叠屏手机、可卷曲电视很快被发明出来……至于手机是否需要折叠、电视是否需要卷曲,已经来不及去想了。”

不过,产业界往往会这样思考问题:科技公司的主要价值不是满足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而是创造人们还没想到的消费需求。比如,以前没有谁会提出我需要iPhone手机,然后苹果公司将iPhone设计出来。相反,是乔布斯自己主导设计,再找人把产品制造出来,之后还要去教育市场,教育没成功他就破产了,一旦成功,他就取得巨大商业回报。

折叠屏手机也是先被设计出来,然后去教育市场。厂商一般会给折叠屏贴一些标签,包括大屏娱乐设备(追剧、阅读电子书、打游戏更舒服)、移动生产力工具(审阅PPT文件、查看股票K线图更便利)……

折叠屏的商业逻辑能够跑通,关键在于不断升级迭代,各个细节痛点都能得到好地解决,最终被主流市场广泛接纳。

在折叠屏手机问世初期,折痕明显、铰链易损、软件适配差,没少被用户吐槽。但经过五年迭代,折叠屏已经从“概念”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铰链寿命突破30万次,折痕几乎不可见,软件适配也跟上了节奏。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间,国内折叠屏产品均价已从12000元价位段下降至8000元价位段。进入2025年,6000元价位段的折叠屏手机比比皆是,这背后,大规模的供应链国产化(京东方UTG玻璃、铰链3D打印技术降低成本)功不可没。


对此,在小米从事手机硬件研发的一位朋友告诉陆玖商业评论:“很长时间,折叠屏手机的研发思路都是‘供给侧’逻辑,主要在死磕关键材料、零部件的性能,然后是梳理供应链,降低整机价格。大家简单以为,产品越来越便宜好用了,需求市场自然会涌现出来。直到近年来,‘需求侧’的一些问题才真正引起重视,因为折叠屏并不是刚需,不是便宜了、好用了,就一定有人买。”

甚至可以说,即使出现大量千元价位的折叠屏手机,未来也不会是折叠屏的天下,因为很多人还是觉得用不上,没必要。

产品性能、性价比的持续进化,能否带来实质性的市场转变?还无法确定。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的重点。至今,折叠屏手机还面临3个瓶颈:

一是技术突围≠需求匹配。大折叠被当成生产力工具(更适用于商务文档、证券分析),但多数用户仍习惯外屏操作;小折叠主打时尚,但翻盖设计未必实用。

二是场景错位的尴尬。Counterpoint调查显示,折叠屏手机用户的日均展开次数仅为3.1次,76%的消费者从未使用过悬停功能,分屏操作的使用频率甚至低于传统平板设备。如此看来,所谓“一机两用”,反而不如200克平板+180克手机的普通组合。

三是身份标签的失效危机。当折叠屏从万元神坛跌落时,却未能像iPhone那样构建生态护城河。用户的新鲜感消退后,徒留“买前艺术品,买后小灵通”的吐槽。

要打破僵局,厂商或许该放下参数执念,先想清楚:到底谁真的需要一块会折叠的手机屏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折叠屏的独特价值仍不够清晰。技术已就位,但需求仍未破圈。

02 苹果入场前夜,安卓阵营如何“抢跑”?

时至今日,折叠屏已经不再是华而不实,包括OPPO Find N3的“悬停观影”、vivo X Fold5的6000mAh大电池、华为Mate X5的潜望长焦等等,证明其实用性已不输直板旗舰。但是,业内仍普遍相信:“折叠屏普及,还得看苹果。”

国产手机的产品力并不弱,但苹果的品牌号召力太强——即使不靠折叠屏,iPhone在高端市场的销量热度也从来没输过。尤其是苹果用户的忠诚度极高,iOS+iCloud+AirPods的生态闭环让换机留存率超90%。

折叠屏被视为手机行业最后的增长点,而苹果用户(高消费、高粘性)正是最理想的潜在买家。但国产厂商并非没有机会——华为靠商务场景站稳高端,vivo用小折叠打开女性市场,说明差异化竞争还是能创造一些机会。

华为:技术高墙+场景绑定

在折叠屏赛道,华为凭借三折屏、卫星通信等硬核科技,成功打造了“折叠屏=高端商务”的品牌认知。

更重要的是,华为能够切入实用商务场景,比如分屏办公(分屏显示文档对照翻译,多表格数据比对分析,甚至同时参加两场会议),比如多角度悬停(视频通话多角度适配),让高端用户用了就回不去。

这种精准定位效果显著,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华为在万元折叠屏市场独占85%份额,真正实现了“先入为主”的市场统治。

vivo:重新定义用户画像

当其他厂商还在堆砌参数时,vivo另辟蹊径——早期,X Flip系列用“外屏自拍+宠物互动+美妆镜”三大女性刚需功能,成功撬动女性市场。

今年6月,vivo X Fold5则以217克极致轻薄、IPX9+顶级三防、6000mAh超长续航、蔡司三摄影像系统,并首创支持Apple Watch等苹果设备互联,精致设计更贴合女性用户需求。这是一场很聪明的侧翼战,也可以说是折叠屏的vivo时刻。在直男主导的科技圈,读懂女性需求也能实现突围破圈。

小米的“性价比”还有效吗?

小米MIX Flip 2以综合实力(如性能、续航、折痕控制等)+性价比取胜,算是稳扎稳打。目前还不清楚,苹果的折叠屏产品究竟会带来怎样令人惊艳的用户体验,能否重现iPad颠覆行业的场景。但国产品牌仍需做好准备,苹果真正下场时,市场可能不会再给“第二个华为”成长的机会。

燕茹曾参与筹办过几届CEE Asia(北京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对于国产折叠屏手机的优劣对比有较深理解,她向陆玖商业评论表示:“折叠屏手机似乎还没有在各种细节上达成统一,就是该怎么设计才最好。长期看来,卷轻薄,卷长续航,卷浅折痕,都是不可持续的。卷设计的时代,可能会很快到来。整体看来,折叠屏是有很大创新潜力的。简单的,比如视频弹幕,以前只有一块屏幕,弹幕都飘在画面区域,有折叠屏就不用了;稍微复杂的,折叠屏能让多应用同时开启使用,一台折叠屏手机可能抵得上几台笔记本电脑。”

03 折叠屏赛道上,小米能否后发制胜?

艾瑞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每卖出5部高端手机,就有1部是折叠屏。小米是后来者,尤其要站在更高的门槛上参与竞争。

市场关心三个问题:一是小米是否入局太晚?二是小米折叠屏究竟能不能“打”?三是面对2026年苹果可能加入战局,小米是否因造车自顾不暇?这三点决定小米在折叠屏赛道能走多远。

小米折叠屏是否迟到了?

华为第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 X于2019年2月问世,小米则在2021年3月推出第一款折叠屏MIX FOLD,晚了2年。

目前看来,相比华为Mate X系列六年迭代七代的技术积累,小米折叠屏确实错过了早期市场教育阶段。但小米避开了早期技术试错阶段(让三星和华为承担铰链技术、屏幕折痕等试错成本),待供应链成熟后快速切入。

小米有底气将12+512版本(12GB运行内存+512GB机身存储)定价下探至主流直板旗舰区间,正是通过后发制人,避免了初期的技术不稳定性和高昂研发成本。

况且,小米本就更擅长紧跟“技术成熟度曲线”,把黑科技变成大众消费品,但在折叠屏赛道却仍属尝试。IDC数据显示,小米折叠屏市场份额是先涨后跌,也曾短暂进入国内前三,但没能站稳。

小米的真正优势不是产品或者生态,而是方法论。

现今,各个品牌折叠屏的硬件参数逐渐趋同,小米靠什么突围?有人认为,可以靠生态,靠性价比。

小米高层多次提到过一个产品逻辑,即所有好的产品都需要经过迭代来保持持续竞争力。小米的第一代产品往往口碑不太好,网上至今流传着“买小米不买第一代”,但依靠创新设计+价格优势兜底,小米可以逆袭。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提到一个“80%逻辑”,就是新一代产品要保持80%的原有功能(大众消费者最切实的功能),提供10%-20%的变换。这样做,既能扩大销售,也能节省成本。

小米折叠屏的迭代遵循“80%逻辑”,初代MIX Fold因折痕、外屏比例等问题口碑平平,但凭借万元内价格和旗舰配置兜底。

次年MIX Fold 2保留核心铰链技术(80%),重点优化厚度(10%),减薄至11.2mm,成为当时最薄横折屏;第三代延续轻薄基因,升级龙骨转轴(10%创新),凭借独特的三级连杆转轴设计,实现45°-135自由悬停。

到MIX Fold 4时,在保持前代铰链可靠性基础上(80%),新增双向卫星通信(20%差异点)。这种迭代模式既保障了基础体验的延续性,又通过每代1-2个关键升级点形成差异化卖点。

通杀手机、家电、汽车三条赛道,期待小米折叠屏下一款。

随着小米汽车量产爬坡,外界担忧手机业务资源被稀释。

雷军在2025年两会期间透露,小米2025年预计研发投入达300亿元。不同业务正在形成技术协同。比如,小米折叠屏的研发中,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性能提升,也能使小米电动滑板车增加行驶里程;散热技术改进则惠及小米空调,提升制冷效率。

不过,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折叠屏市场正呈现“高端寡头化”趋势:华为、三星份额合计占据半壁江山,这个品牌溢价能力短期难以超越。小米需要警惕陷入“中端陷阱”——以价格换市场却难以突破6000-8000元价格带。

有机构预测,2026年折叠屏市场一半以上的增长将来自万元价位段,这正是苹果可能切入的领域。

商业史多次证明,黑科技的普及过程中,往往存在两次洗牌机会:第一次由技术创新者引领,第二次由规模效益者主导。

当2026年苹果入局折叠屏时,市场或将见证一场由高端引领、大众跟进的产业洗牌。而小米能否突围,取决于规模效益,以及其能否在汽车与手机业务的战略协同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毕竟,供应链管理和生态整合才是消费电子行业后半场的胜负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期单身,男女心态有什么不同? 一、研究发现:性别化的单身经历带着疑问,我们访谈了58位25~45岁的城市未婚青年,了解他们婚姻态度...
一场金融“维权”官司背后 一场... 当收到法院的判决书,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张磊(化名),长舒一口气,把判决书及相关客户资料,一起放...
连续三季盈利、股价逼近茅台,寒... 8月26日晚,近期股价高歌猛进的“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发布半年报。202...
凯思博投资创始人郑方:从英伟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科技 (ID:ifeng_tech),作者:凤凰网科技凯思博投资管理公司创...
恒指半日涨0.06% 恒指半日... 【恒指半日涨0.06%】截至午间收盘,香港恒生指数涨0.06%,恒生科技指数涨0.57%。板块方面,...
十年扎根高端计算,海光C86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唐洛海光信息(688041.SH),第二个十年悄然开启。而起手式,或许可以...
A股午评:科创50指数涨超4%... 市场早盘震荡分化,创业板领涨,科创50指数涨超4%。南财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早盘收盘,沪指涨0.33%...
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 ... 作者|昭觉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国产...
在“反脆弱”的铠甲下寻找弹性,... 当喧嚣点燃盛夏的A股舞池,聚光灯之外,总有一些人选择跳自己的舞步。银华基金的张腾,就是这样一个“另类...
煌上煌4.95亿跨界收购 多元... 中经记者 阎娜 孙吉正 成都报道近期,“酱卤第一股”煌上煌(002695.SZ)发布公告,拟以4.9...
尊界也无力扭转江淮汽车的业绩,... 8月25日,尊界官方发布了一个数据: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000台。这个数量和迈巴赫S...
农夫山泉交出新高业绩:形成产品... 作为国产饮料企业的明星企业,农夫山泉交出历史新高业绩。8月26日,农夫山泉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
主观思维+量化技术,以系统化投... 8月以来,A股接连大涨,沪指不断刷新纪录,朋友圈和群聊里,股票、基金又成了顶流话题。但牛市并非盈利保...
“像造车一样造房子” 越秀地产... 作为“黑马”房企,上半年,越秀地产销售额依然保持了高速发展。8月26日,越秀地产发布中报,报告期内,...
超豪华LP朋友圈:丰年资本新基... 2025年,LP越来越青睐有体系化打法的GP。8月27日,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宣布完成10亿元首...
花费348亿元,可口可乐的“苦... 用一瓶肥宅快乐水征服全世界的可口可乐,不想再做“苦”生意了。Sky News(英国天空新闻)近期发布...
融创总土储面积约1.24亿平方... 8月26日,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收入199.9亿元,合同销售金...
康方生物半年报:营收超14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季媛媛康方生物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刻。据康方生物发布的202...
顶层设计落地!云计算、具身智能... 8月27日,A股市场“AI+”强势上扬,云计算、具身智能概念集体爆发,云计算ETF(159890)涨...
上证站上3800点+中报披露季... 8月以来,市场情绪火热,沪指站上3800点,创近十年高点。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沪深两市单日成交...
“殡葬茅台”首亏,阴间地产卖不... 01:分水岭时刻地产亏损的风终究还是吹到阴间。曾被誉为“阴间第一股”的殡葬行业龙头“福寿园”,自20...
扬帆新材实控人之一被留置,已年... 扬帆新材(300637.SZ)8月2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
创业板指突破2800点整数关口... 10:53 创业板指突破28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指突破2800点整数关口,涨2.11%,光通信模块、...
老司机创业,靠一张床垫卖出百万... 几起卡车司机在车内不幸离世的新闻,让公众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那种滋味,我太熟悉了。不是亲身经...
必易微拟2.95亿元收购兴感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6日,必易微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有限公司(简...
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我不会因为... 正式成为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一周年、家族纠纷公开化一个月后,宗馥莉首次作为集团一把手,对外表达她的经营理...
小菜园上半年净利增三成:计划明... “相信中餐永远有机会,未来十年,小菜园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预计年底达到800家,覆盖全国150多...
快手陷"多事之秋&q... 最近一段时间,短视频平台快手麻烦事不断。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快手因侵害《德云斗笑社》和《长相思》著...
腾讯、京东与万达成立合伙企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李洁王健林正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
失去左晖四年,贝壳艰难前行 8月26日晚,贝壳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总交易额8787亿元,同比增长4.7%;营收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