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7月1日,美国拉着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在华盛顿搞了个“关键矿产合作倡议”,说白了就是四国抱团搞稀土,想自己建一条从开采、精炼到供应的完整产业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亲自站台,说澳大利亚有矿、日本有技术、印度有资源,美国来定规则,四国要全方位合作。这阵仗不小,媒体都说这是印太战略的升级,矛头直指中国。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6月30日表示,“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议将重申美日印澳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共同承诺,并突出四国战略伙伴“维护主权、加强海上安全和建立弹性供应链”的共同决心。
说是联盟,其实四国各有各的心思。日本虽有高端制造技术,但92%的关键矿产靠中国供货,而且和美国在关税问题上闹得不愉快,美国威胁要加征关税,日本也不愿牺牲自己的农业利益。澳大利亚有矿,可唯一的稀土分离企业莱纳斯公司技术不成熟,量产困难,还担心美国退出“奥库斯”。印度资源不少,可缺技术、缺人才,制造业能力跟不上,还对美国宴请巴基斯坦军方耿耿于怀。四国表面合作,内里矛盾不少,这联盟能不能稳固还不好说。
早在4月,中国就下了先手棋,对钆、钐、铽、镝等7种中重稀土产品和磁性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要求申报用途、最终用户和全流程证明。这可不是简单限制出口,而是要把“谁在用、怎么用”弄清楚。效果很快显现,一个月不到,美国磁性材料进口量就下降了,军工订单都延期了,美国财政部长都承认形势严峻,不得不找中国谈判。
7月1日,中国29年未大修的《矿产资源法》正式生效,这可是重大战略动作。新法把稀土从勘查、审批、开采、运输到出口全流程都纳入国家统一调度,以前企业挖矿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国家能视战略需要优先配置资源、统一审批,企业能走“探采直通车”,不用到处奔波。这等于从法律层面把稀土产业链锁死,国家说了算,别人想插手没那么容易。
稀土(资料图)
四国想摆脱中国,可他们缺的是把稀土从“泥”变成“货”的关键精炼环节。全球80%的稀土精炼能力在中国,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搞了很久,2025年才做出少量氧化镝样品,量产遥遥无期。美国、日本、印度也各有难处,要么卡在环保批文,要么技术不成熟,要么审批拖延,根本没法形成完整产业链。
中国这边法律生效的同时,“全国矿产审批平台”也上线了,全国稀土项目一个入口、一张表单、一次审批,全链路监控、动态调度。以前搞稀土项目要填表、评估、走关系,现在国家统筹,地方配合,资源按战略调度,企业按规办事,完全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运作,和四国靠市场驱动的模式不一样,优势明显。
中国的出口管制让美国吃了苦头,磁性材料进口量下降,军工相关产业受影响,订单延期,美国不得不和中国谈判,希望放宽审查。可中国提出“半年一次评估机制”和“全链用途追踪”,不会轻易松口,美国短期内想解决问题不容易。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这一系列动作,把稀土从市场驱动转向主权管控,当成战略资产来管理。四国联盟虽喊得响,但内部问题多,技术、成本、时间都是难关,想复制中国的产业链没个十年八年难成气候。中国靠法律、制度和统一调度,筑牢了稀土产业的防线,在全球稀土格局中占据主动,未来的博弈,中国有底气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