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车企整体都面临着困境,然而其中有一家车企显得格外不好过。在这波行业寒潮中,它仿佛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围攻比亚迪丨车圈脉动 Vol.5”这一主题更是将其推至风口浪尖。比亚迪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在行业中崭露头角,这无疑让一些同行感到压力巨大。那些原本就处境艰难的车企,面对比亚迪的崛起,仿佛更加举步维艰。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被挤压,销量下滑、利润减少,仿佛陷入了难以挣脱的困境。这场围攻背后,折射出车企之间激烈的竞争与博弈,也让人们看到了行业变革的深刻影响。
回顾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处处是战火。
随着各大车企上半年整体销量数据尘埃落定,明星车型的销量榜单相继出炉,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出口增速等关键行业指标浮出水面,一组组冰冷的数字,逐步为我们揭示了上半年汽车市场竞争的真实全貌。
我们究竟应如何透彻理解2025上半年中国车市的真实脉动与深层逻辑?
下半年,中国车市的战火将向何方蔓延?格局演变会呈现哪些新趋势?
本期车圈脉动,我们将穿透数据的表象,结合行业脉动,对上半年进行深度解析,并尝试对下半年的市场走向作出合理预判。
【全局:销量继续涨,但销售压力其实很高】
总数仍在涨:今年1~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厂商批发量达1327.9万辆,同比增长12.2%。从零售端看,累计销量为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出口表现尤为突出,1~5月累计出口量达216万辆,同比增速达到15%,显示出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
新能源出口增速较快:1~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16万辆,同比增长33%,占整体出口的4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插混和混动车型的强劲表现,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
销量主要靠促销支撑:具体来看,传统燃油车促销力度稳定在23.3%,已连续10个月保持在22%左右的水平。新能源车方面,促销力度有所回调,降至10.2%,但仍较上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体现了,整体市场仍处于激烈的价格竞争态势中。
政策依赖度依然显著: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6月底,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当前约70%的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了以旧换新政策优惠,增换购的消费升级已成为购车消费的绝对主流。但随着2025年第一波补贴额度消耗完,6月底汽车信贷政策出现收紧迹象,各地高息高返政策有所收缩,贷款返利补贴车价的力度大幅减弱,随即在7月初出现了销量的下滑和经销商的进一步滞销。
经销商面临的库存压力依然显著:为冲刺半年度目标,经销商被迫提高库存水平,“以价换量”的现象持续发酵,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达到56.6%,处于高位。上半年仅27.5%的4S店完成了销量目标,72.5%未达标。如下半年开场无明显刺激且车企不及时调整市场目标及节奏,经销商环节的压力还会持续加大。
【传统自主:全方位价格战还在继续,战场围绕比亚迪展开】
自主燃油的战场打得火热:2025年6月,自主燃油车市场促销力度持续攀升,折扣率已达18.3%,较去年同期增长2.5个百分点。自今年3月以来,行业促销率突破去年16.X%的平台水平。自主燃油车赛道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也有合资车企燃油车全面促销的影响。
自主新能源战场的核心是比亚迪:比亚迪凭借早年基于自身规模优势发起的价格战,在市场中占据了先机。尽管今年价格战的数字门槛并未进一步下探,但其他传统自主车企纷纷主动调整策略,选择与比亚迪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定位和价格体系的全面对标上,形成了鲜明的对位竞争态势。
“模仿棋”对比亚迪的确有效:以吉利为例,作为上半年增速最快的车企之一,其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均与比亚迪形成了直接竞争关系。数据显示,吉利新能源车型(涵盖吉利、领克、极氪品牌)总销量达到72.52万辆,同比增长126%,增长极为可观,更是占到了吉利整体销量的51.5%。
海外的支撑非常宝贵:奇瑞汽车多头推进与华为的合作、子品牌多样化布局、对位比亚迪等重大业务,尽管前三大业务的进展相对平平,但其出海业务仍保持稳定增长。1~6月,奇瑞的出口销量达到55.03万辆,同比增长3.3%,占总销量的近一半,为奇瑞的业绩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不积极追赶,落后只会越来越明显:长城1~6月累计汽车销量为56.98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16.04万辆,同比增长23.57%,但销量在8大车企中最低;海外销售19.77万辆,同比下降1.05%。
【新势力战场:再度区分阵营,赛道冰火两重天】
新势力经营和存活压力巨大:与自主传统车企相比,新势力车企的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率明显偏低。在统计的12家新势力车企中,仅有3家的销量表现达到行业普遍认可的及格标准(即年度销量目标的40%)。考虑到整体市场居高不下的竞争烈度,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新势力的出路进一步被市场明确:一条路是选择融入传统车企扎堆的主流市场,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通过性价比竞争寻找立足之地;另一条路则是另辟蹊径,将其他领域的品牌价值转移至汽车行业,凭借产品独特的定位和设计,成功实现高端市场突破。但第二条路线没有几家车企能够走得通。
综合性价比成为刚性要求:零跑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辆,连续4个月在新势力车企中保持销量领先。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自推出MONA M03后,实现销量反弹,已连续8个月保持月销超3万辆的水平。今年,小鹏计划通过一系列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就算是30~40万元市场,产品仍需要体现出“综合性价比”优势,尽管当前新势力车企大多仍未实现绝对盈利,但“综合性价比”已成为市场对新势力的刚性要求。
品牌的势能,是一种难以复制的核心能力:以小米和华为为例,2023年小米通过推出第二款产品YU7,持续保持市场热度;而华为旗下的鸿蒙智行,凭借问界M8这款全新产品,以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品牌的销量增长。这两家从其他行业跨界而来的品牌,展现出独特的发展势能,这种能力即便对于传统自主车企而言,也难以实现复制。
【合资战场:新能源的“反击”苗头初现】
合资销量迎来初步的触底反弹:2025年上半年,除本田两家合资公司与东风日产仍处下滑态势外,其他合资车企均实现销量增长。其中,一汽丰田以16%的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和2.3%,广汽丰田增长11%,而此前持续下滑的上汽通用也实现8.6%的同比增长。整体来看,主流合资车企上半年批发量达55.3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7%。
燃油仍是合资核心竞争力:合资车企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燃油及传统混动车型售价的持续下调。具体来看,燃油车促销力度在6月达到23.1%的历史峰值。其中,合资品牌占比较高的豪华燃油车市场促销幅度更是攀升至26.8%,再创历史新高。
合资新能源“反击”苗头初现:合资在新能源的整体表现依旧不强,6月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5.3%。然而,部分车型已展现出爆款潜力,今年上半年,铂智3X销量达到1.91万辆,日产N7销量为0.99万辆,前者销量已经追近凯美瑞,后者在东风日产所有车型中销量排行第五。
【2025年下半年市场竞争展望】
价格战并未消失:近期发布的多款新产品与同品牌或竞品相比,仍存在持续降价的现象。部分更新后的车型还设置车企补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明面上的“背刺”刺激效果减弱,但车企若想持续销售,仍需在价格上做出妥协。
补贴跟进至关重要:下半年市场需求仍高度依赖于补贴政策的推进情况。经过去年和今年两轮补贴政策的刺激,市场浅层次的换车需求已被基本释放。如何通过后续补贴政策精准激发新用户需求,将成为下半年市场发展的关键变量。
车不能只是车:新能源车的内涵已从单纯的工具价值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但随着销量增长面临瓶颈,如何在产品价值之外寻找更多卖点和溢价空间仍具挑战。尤其对那些“专注于产品和技术”的品牌而言,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营销创新,仍是一个待解难题。当前行业竞争已进入多维度、更复杂的市场阶段。
✍️ 虎嗅汽车点评: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本质其实非常清晰:在有限的需求里面抢市场。无论是自主传统车企、新势力,还是合资车企,在倒下之前都只能“抢”下去。
去年年底以来,自主传统车企的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从各自特色转向以综合性价比为核心的同质化竞争。特别是吉利、奇瑞、长安等此前新能源表现平平的企业,选择与比亚迪正面竞争,导致市场竞争骤然升温,最终在6月份引发了公开降价促销。
而新势力也是一样,尽管很多新势力在智驾、智能化的体验上在全行业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仍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自身的硬件和综合性价比足够突出,才能获得足够广泛的市场认同。
之前数年在新能源变革中持续落后的合资车企,经过几年的变革终于在2025年开始落地“本土化”,“师中长技以制中”的打法已经初现峥嵘,自主传统车企很有可能将会在同类友商之外,面对合资车企的加码竞争,导致进一步市场竞争的加剧。
到处都是战场,到处都在决斗。
文章标题:车企都不好过,谁特别不好过?以及,围攻比亚迪丨车圈脉动 Vol.5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572352.html
阅读原文:车企都不好过,谁特别不好过?以及,围攻比亚迪丨车圈脉动 Vol.5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