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经济增长超预期,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新加坡《联合早报》和路透社共同认为,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冲击。这得益于国内大型项目投资增加,以及出口持续强劲,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德新社报道称,中国上半年经济数据的表现使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实现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全年增长目标。
法国《世界报》也同样表示,中国有望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文章指出,美国政府发动的贸易战并没有动摇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是出口的增长。报道表示,在中美两国于5月份达成贸易休战协议后,中国在6月的出口同比增长5.8%。这一数据彰显中国出口具有良好的韧性,中国出口正越来越多地转向新兴市场、外交友好市场以及欧盟。汽车市场监测公司JATO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欧盟自2024年10月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附加税,但中国汽车在欧盟的销量仍在增长。
中国海关总署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德新社引用经济学家的观点表示,尽管中美之间持续存在贸易紧张局势,但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根据欧洲应用经济研究中心(Prognos research institute)的数据,在全球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中国目前的出口额占到了全球总量的16%。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分析中国经济走势时指出,中国在工业显著增长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高于平均水平,达到9.7%。ING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表示,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向价值链上游转型过程中一直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