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对楼市最新预测再次刷屏。近期,高盛发布了一份《房地产结局将如何?以全球先例为参照评估中国房地产低迷态势》——(高盛预测中国房价最新原文)点击查阅下载原文,其中核心判断:从2021年四季度见顶以来,中国实际房价已↓20%,未来大概率还要再↓10%,直到2027年才真正触底。
行业报告查阅方式: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这与高盛过去半年密集发布的另外两份“高盛预测中国房地产”系列研究相互呼应——一份是(高盛-中国房地产行业2025年展望:触底在望点击查阅下载原文)提示2025年底前房价仍有20%—25%下行空间,另一份是(高盛:中国对新房的需求将保持低位点击查阅下载全文)警示新房需求将较2017年峰值萎缩75%。三份报告共同的指向是“量价齐跌、长周期磨底”。
报告将中国放进过去60年全球21次房地产崩溃的样本里做“对照”。结论很直白:历史上房价从峰值到谷底平均耗时六年、累计下跌三成;中国已经走完前四年的下跌段,如果遵循“典型剧本”,2025—2027年就是最后的寻底期。
当然,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复制。
报告用大量篇幅强调“三个不一样”:一是口罩封控把2022年的数据砸出一个深坑,导致增长曲线失真;二是政府用制造业、基建等非住宅投资对冲地产下滑,非住宅投资份额不降反升;三是政策放松明显克制,降息、扩表、赤字扩张的幅度都远低于全球危机后的平均水平。正是这三点差异,使“高盛预测中国房地产”系列在坚定看空价格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节奏会慢、斜率会缓。
市场最关心的是“底”在哪里、何时出现。综合三份报告可见,“高盛对楼市最新预测”给出的时间表是:2025年底前新房价格完成最后一跌,2026年一二线城市率先企稳,2027年全国均价才可能出现2%左右的微弱反弹。期间最大的变数是政策:如果中央再追加8万亿左右财政子弹(专项债收储、城中村改造等),底部可提前;若继续“挤牙膏”,则磨底期可能拖到2028年以后。
这份“高盛预测中国房价的报告”再次提示:在人口、库存、债务三座大山面前,任何短期刺激只能带来月度级别的“小阳春”,却无法扭转年度级别的下行趋势。一线核心资产或许能在2026年提前止跌,三四线城市仍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