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赚超1.2亿,“奶酪一哥”妙可蓝多,业绩复苏 妙可蓝多上半年净利 妙可蓝多盈利情况
创始人
2025-07-17 09:22:29

“奶酪一哥”妙可蓝多,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

根据7月11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妙可蓝多预计实现净利润1.2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56.29%至88.86%。



已知妙可蓝多一季度的净利润为8240万元,按照财报预告中的下限值计算,妙可蓝多二季度至少盈利3760万元。和过往对比,其净利润基本和2024年二季度持平,跟2021和2022年二季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除了这几年之外,这样的数据表现还是要优于过去大部分时候。

实际上,过去几年蓝妙可蓝走得颇为坎坷。作为“奶酪一哥”,妙可蓝多在2019到2022年期间曾有过一段爆发期,营收从2019年的17.44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48.3亿元,3年时间营收翻了近3倍,同期净利润更是从1923万元增长至1.376亿元。然而,随着2022年年底“再制奶酪新国标”推出,其中对于“奶酪成分必须大于50%”的要求,对妙可蓝多形成巨大冲击。从最直观的净利润数据来看,2023年妙可蓝多净利润为6007万元,同比下滑56.35%。

如今,在经历了2023年的低谷期之后,2024和2025年妙可蓝多的业绩明显回暖。

而从股价走势来看,妙可蓝多的股价也开始回升,截至最新收盘,妙可蓝多年内上涨超过56%,市值则重新回到了140亿元上方。

历经坎坷

时间拨回五年前,提起妙可蓝多,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洗脑的广告旋律和金黄色的奶酪棒。

而这家有着超过20年历史的老牌乳制品企业,也正是通过疯狂的广告投放以及聚焦“小而全”的儿童乳酪赛道,成功在竞争激烈的乳制品市场杀出重围。

妙可蓝多的前身为广泽乳业,这是一家蜷缩于吉林当地、以液态奶为主营业务的地方性企业。2003年,以“广泽”为品牌的系列产品上市,“广泽牛奶、新鲜到家”的品牌理念横空出世,当年销售近亿元。不过,由于业内有着蒙牛和伊利两座大山,即便做到吉林第一,广泽乳业终究难以冒头。

转机出现在2016年,创始人柴琇在法国参加世界食品博览会期间,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奶酪产品,这无疑相当于发现了“新大陆”。于是,当行业沉迷“大而全”时,柴琇一头扎进了“小而精”的奶酪赛道,并且将消费群体瞄准到了儿童身上,又将产品聚焦到“奶酪棒”上,最终推出了妙可蓝多奶酪棒这一核心大单品。2018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奶酪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乳酪产品大卖,广泽股份顺势而为,在2019年更名为妙可蓝多。



凭借着对奶酪市场的精准洞察,拥有先发优势的妙可蓝多仅用几年时间就成了奶酪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之一。此前,妙可蓝多在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奶酪整体市占率已提升至 39% 以上,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在儿童奶酪领域的成功,也推动了妙可蓝多业绩爆发式增长,财报显示,2019到2022年期间,妙可蓝多营收从17.44亿元快速增长至48.3亿元,3年时间营收翻了近3倍,同期净利润更是从1923万元增长至1.376亿元。

不过,随着2022年年底“再制奶酪新国标”推出,其中对于“奶酪成分必须大于50%”的要求,对妙可蓝多形成巨大冲击。资料显示,在2022年12月30日之前,国内对于再制奶酪中天然奶酪的含量要求比较低,含15%以上就能说是“再制奶酪”,剩余的85%则没有太多规定,这导致“再制奶酪”原本浓缩、高钙、健康等卖点被稀释,但是另一方面也让“再制奶酪”产品拥有超高的毛利率,财报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的奶酪产品毛利率高达48.51%。

伴随着“再制奶酪新国标”推出,新国标规定“再制奶酪”的奶酪成分必须大于50%,否则只能叫“干酪制品”。标准提升后,“再制奶酪”的生产成本自然也会大幅提升,进而对盈利能力造成影响,这也是妙可蓝多为什么会在2023年掉入低谷期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2023年妙可蓝多净利润为600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56.35%,而其奶酪产品的毛利率也跌到了37.01%,和2021年48.51%的毛利率相比大幅下滑了11.5个百分点。

还好,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谷期后,妙可蓝多很快又触底反弹。2024年,妙可蓝多分别实现营收、净利润为48.44亿元和1.136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99%和89.15%,虽然营收负增长,但净利润回升明显。来到2025年,妙可蓝多的复苏势头仍在延续,根据7月11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妙可蓝多预计实现净利润1.2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56.29%至88.86%。若没有太大出入,这样的净利润已经回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水平了。

道阻且长

对于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回升的原因,妙可蓝多在业绩预告中给出了解释:

净利润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营业务奶酪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上升、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等因素导致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各项降本增效措施,销售费用率同比有所下降。简单总结,上半年妙可蓝多净利润回升的原因有两点——原材料降价以及公司降本增效。

先来看原材料降价方面,根据资料,奶酪是一种通过发酵和凝固牛奶制成的乳制品,10斤牛奶才能制成1斤奶酪,换而言之,奶酪的原材料还是牛奶。

过去两年,由于需求持续减少,乳制品行业进入“寒冬”,牛奶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7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公开表示,公斤奶利润空间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记录以来首次进入负值,行业亏损面超过80%。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3日,国内主产区生鲜乳平均收购价跌至3.12元/公斤,同比下跌14.3%。虽然妙可蓝多也属于乳制品行业,但其产品以牛奶为原材料,牛奶价格持续下跌对其反而有利。

再来看降本增效方面。由于还没有披露完整的半年报数据,我们只能基于一季报进行分析。在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这四项费用中,销售费用一直占据着大头,对于业绩的影响最大。拉长周期来看,近年来妙可蓝多也确实一直在压降销售费用,2022年到2025年期间,各年一季度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191亿元、2.48亿元、2.26亿元和2.072亿元,下降趋势相当明显。在销售费用下降后,今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的整体毛利率也从28.66%提升至31.49%。

不过,这种依赖于原材料降价和降本增效带来的业绩提升,其实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原材料降价方面。

Wind数据显示,国内主产区生鲜乳平均收购价自2021年9月步入下行通道,至今已持续近40个月,奶价较阶段高点跌近30%。面对乳制品行业寒冬,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稳定肉牛奶牛生产,针对生产和消费两端提出了强化扶持要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2.8%,为连续六年增长后首次回调。随着上游产能逐渐去化,市场普遍预测行业将于2025年达到供需平衡。

实际上,虽然妙可蓝多的业绩数据在好转,但经过了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国内乳酪市场需求已经“触顶”。根据机构调研的数据,2017至2022年,中国奶酪市场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20.9%,到了2022年后,这一数据下滑到9%。尤其是2022年和2023年,奶酪销售额的增长幅度仅为2%和6%。另外,乳酪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例如飞鹤在最近推出了一款名为“茁然嚼奶粉乳酪”的儿童奶酪产品,君乐宝则在更早的时候通过收购奶酪企业进入该领域。

整体而言,虽然妙可蓝多业绩继续回升,但这主要是通过原材料降价以及公司降本增效实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妙可蓝多面临的挑战远未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于智元收购案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耿宸斐编辑|宋婉心封面来源|视觉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例收购案诞生,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KKR操刀,大窑也要卖了 据悉,KKR 正操刀一项重大举措,传闻中连大窑也要被出售。大窑作为知名品牌,曾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6月CPI“平平无奇” 通... 7月15日,美东时间早上8点30分,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美国6月未季调CP...
卖石油发财的挪威,正亲手“杀死... 燃油车,正在挪威“非正常死亡”。挪威公路联合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挪威销售新车中电动汽...
齐鲁银行再遭“顶格减持”,股东... 作者 | 谢美浴编辑 | 付影来源 | 独角金融时隔一年,齐鲁银行(601665.SH)再遭重要股东...
广东,又拿下一个“中国第一大省...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再次展现出其强大的实力,拿下一个“中国第一大省”的称号。广东以其卓越的...
AI芯片需求强劲,台积电Q2营... 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商台积电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激增61%,超出分析师预期,进一...
宗庆后还有6个私生子女?农夫山... 俗话说:“多生孩子好打架”,但孩子生多了,搞不好会把家给掀了。近期关于娃哈哈宗庆后传闻越来越多,尤其...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
杨德龙:AMD和英伟达恢复对华... 杨德龙 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2025.07.16 周三随着中美谈判取...
赵伟:美国通胀“发令枪”——美... 赵伟、陈达飞、王茂宇(赵伟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美国6月核心CP...
2024投中私募股权基金业绩基... 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公募基金有相对清晰透明的净值披露与业绩排名,投资者可以轻松获得横向对比的参考指标。...
艺人出逃被骂“血汗工厂”,昔日... 丝芭系艺人的“出走潮”几乎成了常态。一个接一个离开的背影,让人不禁开始怀疑:那个曾经用“养成”制造梦...
松赞创始人白玛多吉:人生不是赶... 因是对的,结果一定是好的。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编辑|米娜图片来源|受访者在松赞成立25周年的...
“上架卫龙好丽友,智利西梅变溜... 山姆卖22块9农夫山泉冰块的震撼还没过去,“山姆里出现好丽友”又成了它背叛中产的新证据。好丽友派上架...
关晓彤同款彩椒碗被捧成新减肥圣... 夏天,盛产减肥法。最近爆火的减肥单品叫做【彩椒碗】,师出我们的老减肥搭子关晓彤。7月3日,她首次在微...
阿里首家地市级寿险经营机构开业... 噶尔县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行政中心,它雄踞于冈底斯山脉西段,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连绵起伏的雪山...
年内多家中小银行大额股权拍卖遇... 银行股权司法拍卖“折价”现象引发市场关注。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的大额股权...
上海“房票安置”已扩容至3区,... 上海楼市 李贝贝/摄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7月14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官网显示,今年7月...
全国首创!青岛打造首个“碰一下... 青岛升级消费体验,欢迎全球游客 随着中国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青岛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正迎来更多境外游...
建行河南省分行多措并举助力中原...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曼丽 通讯员 晏辉 马子鉴 文 洪昊旸 摄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
原创 帮... 家人们,中午收盘了,今天这行情有点意思!创业板指涨超1%,算力硬件、PCB、机器人这些硬科技板块直接...
V观财报|上纬新材7连板,“股...   中新经纬7月17日电 9日复牌至今,上纬新材7连板。  16日,上纬新材再发异动公告提醒,公司市...
特朗普:不会解雇鲍威尔 特朗普... 2025.07.17本文字数:2140,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樊志菁美股周三盘中大幅跳...
三十年前看东京湾,三十年后看珠... 30年前,日本的东京湾区曾是世界制造湾区的NO.1。原因是日本押对了汽车工业,彼时东京湾附近的京滨、...
入主西班牙人俱乐部10年,星辉... 又一家中资企业将从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撤资。7月14日晚间,星辉娱乐(300043.SZ)公告表示,全...
宗庆后不止这四个孩子?!娃哈哈... 欢迎关注我的好朋友:杠杆游戏!撰文|蜜妹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698篇原创图片来源|AI自动生成关于娃...
“热情过头”的通信营销,该收收... 不少人都“领教”过通信行业电话营销的套路:“免费升级”是诱饵,隐性扣费是鱼钩;剥开“限时优惠”的糖衣...
万达电影:7月16日融券卖出5... 证券之星消息,7月16日,万达电影(002739)融资买入5421.33万元,融资偿还795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