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贸易战阴云笼罩下,德国态度的急剧转变,如同骤然升起的风暴,预示着美欧关系的急剧恶化。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位德国官员强硬表态:“如果美国想要战争,他们将如愿以偿!” 这与一周前德国寻求与美国谈判解决关税问题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这并非德国单方面的“反叛”,而是欧盟整体对美国步步紧逼政策的强烈回应。美国对欧盟汽车征收25%的关税,对钢铝产品征收50%的关税,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即将于8月1日生效的30%“对等关税”,将对欧盟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为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欧盟委员会高级官员谢夫乔维奇已六次奔赴华盛顿与特朗普政府进行谈判。然而,谈判非但没有取得进展,反而遭遇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美国不仅坚持25%的汽车关税,甚至扬言要对欧盟药品征收100%的关税!这一消息无疑对依赖美国市场的欧洲制药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的支柱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强硬回应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德国的强硬姿态并非孤注一掷。欧盟正积极寻求多元化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中,与中国的合作成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关键一环。7月21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将于7月24日访华。 此次访华并非例行公事,而是欧盟寻求战略自主,摆脱对美过度依赖的重要信号。中欧贸易规模庞大,市场互补性强,双方合作具备巨大潜力,能够有效应对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国一直以来都秉持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与欧洲的合作。
然而,由于长期受美国影响,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阻碍了中欧合作的顺利推进。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促使欧盟重新审视其对美依赖,并积极寻求战略自主。 欧盟对华态度的转变,也反映出其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失望与警惕。
但中欧合作并非一蹴而就。欧洲需要展现更多诚意,采取实际行动修复双边关系,增进相互信任,才能与中国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共同构建更加稳定、繁荣的国际贸易格局。 德国此次强硬回应,正是在此背景下做出的战略选择。 它不仅体现了德国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决心,更预示着欧盟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寻求更加独立自主地位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