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投产,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最”,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动力”。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新能源装机800兆瓦(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氢制绿氨18万吨。投产后,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约23万吨,相当于可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产生的碳排放。
项目创新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其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创造了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建设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验证固态储氢在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
吉电股份董事长杨玉峰表示,他们将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绿色氢基能源产业,滚动开发梨树绿甲醇、绿航油等具有标杆意义的示范项目,不断巩固和扩大绿色氢基能源产业领先优势,锚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氢洲”系列产品全球销售。
近年来,大安市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坚决落实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白城市“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打造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主要目标,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稳居吉林省前列。该项目的投产是大安在新能源开发赛道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作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之一,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期间,大安市将融合“生态、能源”两大王牌优势,主动融入“吉电入京”战略,全力构筑吉林西部绿色能源新高地。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 韩俊红)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