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创始人
2025-07-28 00:13:41

来源:公众号“超角度”

马斯克刚刚做客了Xtakeover活动,与主持人直播连线进行访谈。该活动最初由硅谷特斯拉车主组织于2021年发起,起初是为特斯拉车主和爱好者举办的粉丝盛会。

要点梳理:

谈自己:自己的专长就是把 “不可能” 变成 “只是有点延迟”

SpaceX:解决飞船的完全重复使用问题后,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

火星任务:初期到火星可能得住在类似地下室的地方

星际旅行: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但最终会实现

Robotaxi:双座的 Cybercab 不会替代四座和六座的 Model 3 与 Model Y

人形机器人(Optimus):营收可能达到30 万亿美元

特斯拉:将达到 20 - 30 万亿美元估值

Neuralink:可能带来“永生”,任何人都可以得到

通用人工智能(AGI):AI目前还做不到发明有用的新技术,更大的挑战是找到生活的意义

X: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将推出X支付

粉丝代表:动情感言,并送上一块砖

以下是访谈实录(⌈超角度⌋,转载注明来源):

主持人:先从你的 “宝贝” 说起 ——“星舰” 是有史以来最具野心的火箭,在研发过程中,有哪些事比预想中更难?接下来有哪些里程碑值得我们关注?

马斯克:嗯,我本来就觉得所有事都会很难,所以之前说 “这事儿可能很简单” 之类的话,其实是开玩笑的。“星舰” 这个项目在很多层面上都很疯狂,因为它目前版本的推力是(某火箭的)2.5 倍,未来版本的推力会达到 “土星五号” 登月火箭的 3 倍 ——“土星五号” 之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也是最大的飞行物。所以 “星舰” 的推力大概是(“土星五号” 的)3 倍,重量差不多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而且它的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我觉得这真的是最艰巨的工程挑战之一。我们刚开始讨论 “星舰” 的时候,人们都觉得这不可能 —— 其实就连公司内部,我们也觉得这事儿近乎不可能。我把这种情况称为 “千兆级难度”—— 你一提这事儿,人们就会因为它的荒谬程度而 “目瞪口呆”。不过现在情况变了。

我觉得自己的专长就是把 “不可能” 变成 “只是有点延迟”,这就是我的本事 —— 本来不可能的事,现在只是进度慢了点。我鼓励所有感兴趣的人去德克萨斯州南部的 “星舰基地” 看看,那地方就像个魔法乐园,到处都是巨型火箭。我知道有些人已经去过了,那里真的很疯狂,特别鼓舞人心,适合带家人去。它就在一条主干道旁边。

所以你能近距离看到那些东西,真切感受到火箭、工厂的规模,特别酷。我之前就觉得最难的事,现在确实是最难的 —— 就是打造一个完全可重复使用的整体热防护盾,这事儿以前没人做到过。通常来说,热防护盾都是一次性的,就连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盾,每次飞行后都会损失很多隔热瓦,每次飞行间隙都得翻新。

所以从来没人打造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也没人造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火箭。“猎鹰九号” 是首个至少能让助推器常规重复使用,而且在经济上确实划算的火箭。所以,解决热防护盾问题可能是 “星舰” 目前最大的遗留挑战。当然,让飞船的上级箭体着陆,以及被巨型金属 “筷子”(机械臂)接住,这事儿看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且是那种看起来不太可能实现的科幻电影。

主持人:用 “筷子” 真的能接住它。

马斯克:对,用巨型 “小筷子”,哈哈。用金属 “筷子” 从空中接住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物,这事儿本身就很厉害。我希望今年能回收飞船,不过退一步说,可能在明年上半年。之后还会进一步改进,让飞船和助推器不仅能重复使用,还能完全且快速地重复使用。

这样一来,“星舰” 每次飞行的成本、每吨有效载荷的成本,都会低于一次性的 “猎鹰一号” 火箭。也就是说,把 100 吨甚至更多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成本会比通常只能运送半吨载荷的火箭还低。这是因为(重复使用的情况下)你只需要补充火箭的燃料和氧气,而不是造一枚新火箭。而且推进剂里,大部分其实是氧气,不是燃料 —— 差不多 80% 是氧气,20% 是燃料。

解决飞船的完全重复使用问题后,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也就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 类似空中加油,但这里是在轨加注。我说 “加注” 而不是 “加油”,因为传输的大部分是液氧而不是燃料。要实现在轨加注,需要两艘 “星舰” 对接,把推进剂从一艘传输到另一艘,未来还可能对接在轨推进剂仓库。

主持人:听起来好像不难,应该能成。

马斯克:哈,我的意思是这事儿是可以实现的,这里说的没有任何不可能的内容,但做起来确实非常棘手。

主持人:聊聊 “不可能的事” 吧,埃隆。火星上的自给自足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经济模式?什么样的治理方式?

马斯克:治理方式应该由火星人决定,但我们有一些火星城市的艺术构想图。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 —— 除非火星完成地球化,否则我们还不能在户外生活。初期可能得住在类似地下室的地方。

差不多这样。之后你可以穿着火星宇航服外出,但没穿宇航服就绝对不能出去。

不过我还是想解释一下,可能有人没听过:为什么值得做这件事?火星计划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难道不该只关注地球吗?我的想法是:99% 的精力确实该放在地球,但或许 1% 可以用来致力于成为太空文明,成为多行星物种。

因为这涉及一个 “防御性理由”:如果发生某种灾难降临地球,摧毁人类文明 —— 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也可能是像灭绝恐龙那样的陨石撞击。我们需要确保人类这缕 “意识之火” 不会熄灭。所以成为多行星物种很重要,这能保障意识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长期存续。

其他生物无法将生命延续到另一个星球,但我们可以为它们做到,我们可以带其他生物。

澄清一下,我是乐观主义者 —— 我认为未来大概率是好的,但仍有小概率出问题。如果真出问题,我们不希望意识之光熄灭,希望它能延续。这是防御性理由。还有一个激励性理由:生活不能只用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你该对未来充满期待 —— 早上醒来时会想 “真期待今天会发生什么”,这样的事也很重要。

地球上的每个人,就像阿波罗计划 —— 虽然只有少数人登月,但它激励了全人类。我们都间接 “参与” 了登月,这是人类的伟大成就,激励了全世界的人。所以了解宇宙的本质、探索未知 ,即使自己没去过,也会很受激励。我认为这些都非常重要。

主持人:SpaceX 最终会进行星际探索吗?有相关计划吗?

马斯克:希望如此。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但最终会实现。

主持人:聊聊 “Robotaxi”,你认为它会如何与特斯拉其他车型共存?会取代 Model 3 和Y吗?

马斯克:Cybercab 是两座车,不会取代 Model 3 和 Y—— 后两者能坐 4 到 6 人。所以我觉得Cybercab 适合 1 - 2 名乘客,而4 人或 6 人出行时会调用 Model 3 或 Model Y。当然会有大型车辆,这不是适合用于发布重要产品信息的场合,我得小心措辞。

主持人:哈哈,理解。那特斯拉会拥有Robotaxi出租车车队吗?普通人何时能使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络?

马斯克:会的,特斯拉会拥有一部分车队 —— 部分由特斯拉拥有,部分由用户拥有。可以理解为 Uber 和 Airbnb 的结合模式:有人拥有车辆并加入车队,也有特斯拉自营的车辆。

主持人:如果Robotaxi出租车成功了,特斯拉既要造最好的车,又可能减少车辆需求 —— 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马斯克:很难回答,因为特斯拉是上市公司,涉及股价敏感信息。所以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但我不能回答,换个问题吧。

主持人:你一两周前发过帖,拉尔斯也提过 ——Roadster 项目还在进行中,能说说它的最新进展吗?

马斯克:我们计划在年底进行演示,年底做一次演示。Roadster 对公司财务影响不大,它的规模比其他项目小,但很酷。希望今年能演示,或者最晚明年初。

主持人:你说过 Optimus(人形机器人)可能比特斯拉整个汽车业务更有价值。从现在到大规模部署,路线图是什么?

马斯克:你问的是公司高度敏感的问题,涉及公司价值。所以我挑个能回答的。目前 Optimus 第三代的设计,我认为这是正确的设计,适合量产。但它和第二代相比有重大重新设计,几乎所有部分都变了。所以我们面临选择:是生产几千台第二代,还是暂停并转向第三代?

可能今年年底能生产几百台机器人,而不是几千台。我认为正确的决定是选择第三代,然后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说到 Optimus 的价值 —— 不妨想想:谁不想要自己的 C - 3PO(《星球大战》机器人)或 R2 - D2 呢?大家应该都想要吧?而且它的功能会比 C - 3PO 和 R2 - D2 强得多,非常实用。所以基本上地球上每个人都会想要一台。它还能应用于工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可能成为公司最大的产品,因为市场需求至少有 200 亿台,甚至可能 500 亿。

如果特斯拉每年能生产 10 亿台,规模化后成本会越来越低。可能定价在大概3 万美元左右 —— 我只是猜测。这样的话营收可能达到30 万亿美元,太惊人了。

当然,从现在到年产 10 亿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认为有可能会实现。

主持人:你认为 Optimus 最大的影响会在哪些领域?初期可能从制造业开始吗?不一定要时间线,说说应用场景就行。

马斯克:初期会用于高价值场景,比如某些人需要大量医疗护理。比如它可以 24 小时担任护士或助手,帮助行动不便的人,这类场景非常需要体力帮助。这类应用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是初期价值最高的场景。

它还会用于那些高危工作场景。比如重复性劳动场景,有风险的工作,或可能导致受伤的工作,都是 Optimus 的理想初期应用场景。

主持人:展望十年后,全自动驾驶和 Optimus 哪个更具变革性?

马斯克:Optimus。我知道这很难实现,但我是这么认为。

主持人:你暗示过今年或明年可能实现数字超级智能。怎么判断我们是否跨过了这个门槛?通用人工智能(AGI)出现的第一天会是什么样?

马斯克:没那么震撼,但至少问题没那么复杂,人工智能目前还做不到发明有用的新技术,也没发现新的商业模式,但我认为最终将实现。

主持人:如果 Grok 比任何人都聪明,人类扮演什么角色?是副驾驶、监督者,还是仅仅是 “遗留代码”?

马斯克:不会只有一个grok,会有很多AI,美国可能会有大约 5 个主要的 AI。所以即使没有 Grok,数字超级智能也会出现。我很久以来一直推动数字超级智能的发展,因为不确定它是双刃剑还是单刃剑。无论我是否参与,它都会发生。所以我想,与其做旁观者,不如做参与者 —— 而且我可以专注于 AI 安全。

我思考了很久,AI 安全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真相。但我认为这一理念也符合发明新技术、解决医疗问题 —— 比如要治愈癌症,就必须追求真相,了解其根源。所以这对 AI 安全和实用性都至关重要。

AI 和机器人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是惊人的,能将生产力提高 10 倍甚至更多。那时人们真的能拥有想要的一切。更大的挑战可能是找到生活的意义。如果机器人能做你能做的任何事,甚至做得更好,你该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主持人:你提到过之前在 “参与” 和 “旁观” 之间犹豫。未来几年,如果专注于 AI,你最核心的关注点是什么?

马斯克:其实就是让它有用,让它对人类安全,让它 “爱人类”—— 简单说就是有用且友好。另外,我从没见过任何比 AI 发展更快的技术。AI 的发展速度就像超音速海啸。有点吓人,但它的发展确实超越了以往任何技术。必须将 AI 与机器人结合。

特斯拉之前的目标是加速可持续能源发展 —— 这是个很好的目标。我当初选择这个而非 AI,是因为可持续能源是 “单刃剑”—— 只带来好处。至于 AI,如我所说,它更像双刃剑 —— 但我认为它大概率是好的,会带来巨大繁荣,甚至能治愈所有疾病。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有点 “偏执”,确保实现好的 AI 未来,而非坏的。

从特斯拉的角度看,先从自动驾驶汽车开始,尤其是Optimus潜力巨大。凯西・伍德(Kathy Wood)和 ARK 的分析很准,过去如此,这次我认为也一样。有人说特斯拉的估值可能达到 25 万亿美元 —— 如果我们在自动驾驶和 Optimus 上执行得好,达到 20 - 30 万亿美元估值,是现在的 20 - 30 倍。

主持人:埃隆,聊聊 Neuralink。你之前说它是为了解决人机输入输出的瓶颈。长期愿景是什么?它是医疗公司,还是人机与 AI 共生的第一步?

马斯克:它首先是医疗技术 ——Neuralink 的初期目标是帮助那些四肢瘫痪的人 —— 让他们仅通过意念就能控制手机或电脑。目前有 8 位患者。到目前为止他们都喜欢这个设备,每天都用 —— 帮助很大。团队计划年底前增加到约 20 位患者。

明年会推出 “盲视植入”(blind sight implant)—— 让完全失明的人(即使失去双眼和视神经)也能看见,直接恢复视力。这类应用专注于解决严重的医疗问题,在证明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

它能大幅增强智力,让你能以超高速度交流。这很科幻 —— 甚至能上传记忆,保存 “自我备份”。我这是在推测 —— 之后可能将其下载到新的机器人身体或克隆体中 —— 这确实很科幻,但我认为可能实现。这类题材在科幻电影和书籍中很常见。不是新想法,但我认为会成为现实 —— 这可能带来一种 “永生” 形式,只要有人想要。

我认为所有人都能获得这些技术。如果想的话,不会只限于少数精英,任何想要的人都能得到。

主持人:太不可思议了 ——Neuralink、Grok 助手、人形机器人。你觉得 Neuralink 和 Grok 会如何整合发展?

马斯克:Grok将能理解你的信号 ——Neuralink 连接大脑,将信号发送给 Grok。Grok 能在二进制层面理解这些信号,无需翻译成语言 —— 这会大幅提升 Neuralink 的使用效率。

比如你想想,将脑海中的复杂想法或图像转化为语言时,需要多少元认知。这是很 “损耗” 信息的过程,损耗很大。用语言描述脑海中的图像有多难 —— 如果不是艺术家,很难将图像呈现到电脑或纸上。但电脑可以做到 —— 它能直接生成你想的图像。

比如你有一系列复杂的概念想传达给别人 —— 如果两人都有 Neuralink。你就能传达复杂的一系列想法。以完整、未压缩的形式直接传入对方脑海。而不是将复杂概念简化成几句话,让对方再解码理解 —— 这就是我所说的 “概念传递”。这会极大提升人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任何感官或大脑感官损伤理论上都能通过 Neuralink 解决。包括治愈视力、嗅觉 —— 不是说有人失去嗅觉,但比如有人中风后失去左胳膊的活动能力。Neuralink 能恢复这种能力,它是一种强大的通用输入输出设备。长期来看,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比如有人癫痫发作,它能阻止发作 —— 理论上,几乎所有与大脑或神经元相关的问题都能解决。理论上,只要与大脑或神经元有关,都能解决。

主持人:从技术上看,很多问题都能解决,但有没有最难攻克的?有没有重大障碍?

马斯克:目前没有明确的障碍 —— 向人体植入设备必须非常小心,确保不造成损伤。确保植入物有效且无副作用。到目前为止,幸运的是,患者的设备都在正常工作,没有出现明显副作用 —— 这很酷。但为了安全,进度会慢一些。我们与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密切合作获取批准.

不同的 Neuralink 变体用于解决不同问题 —— 比如目前 8 位患者使用的 “心灵感应植入”(telepathy implant)连接的是大脑运动皮层 —— 当患者想握拳时,设备读取运动皮层的信号,控制电脑鼠标。而恢复视力需要刺激视觉皮层,视觉皮层位置不同,更深一些 —— 所以电极需要植入得更深。这不是 “读取” 信号,而是写入。实际上是向视觉皮层写入像素。

我们在猴子身上测试这项技术已有三年 —— 有一只猴子同时植入了 “心灵感应” 和 “盲视” 设备,它很开心。必须强调我们非常照顾实验动物。

我一直说:换位思考 —— 如果我们是它们的处境,我们会希望得到怎样的对待。来检查设施的美国检查员说,她职业生涯中从没见过更好的猴子饲养环境。

告诉你,猴子喜欢 —— 比如游戏平台。它们和我们很像,喜欢玩电子游戏和吃零食。四年前的视频里,那只叫 Pager 的猴子坐在树枝上喝香蕉冰沙 —— 每次完成任务就会得到一勺,它不是被强迫的。

主持人:有个问题:人形机器人和 Neuralink 有交集吗?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或重叠之处?

马斯克:有。必须说,研发人形机器人让我深入思考人体的工作原理。我对人体的精妙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 比如脊柱。为什么我们会背痛?太烦人了。

主持人:也许别和相扑选手打架就行,哈哈。

马斯克:说真的,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背痛 ——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但 Optimus 让我思考手的工作原理、平衡机制 —— 但最重要的是也很酷。手太不可思议了。Optimus 的手部设计占了整个机电工程难题的一半以上,手部的精妙程度令人惊叹。手上的肌肉很少,主要通过前臂的肌腱控制 —— 就像提线木偶。

主持人:是啊,太神奇了 —— 特斯拉的视觉系统模仿人类视觉,去掉雷达;人形机器人模仿人体结构。除了手,人体还有哪些部分能为机器人研发提供启发?比如特斯拉视觉和人类视觉。

马斯克:Optimus 复用了自动驾驶的电脑,Optimus 的智能由 AI 驱动,使用的电脑和控制汽车的一样。电池组也类似汽车电池,所以它和汽车有很多共享技术。汽车的 AI 与 Optimus 的 AI 也相似 —— 都是为硬件运行的 AI。交付环节还需改进,但我相信 Optimus 会成为史上最大的产品。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今年晚些时候会扩展到美国多个城市,希望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主持人:换个话题聊聊 X 平台(原 Twitter)。你说它是 “万能应用”,但还在转型中。五年后你希望它成为什么样?

马斯克:X 确实在进步 —— 从 Twitter 时代的短文本推文、两分钟视频,到现在能发四小时视频、甚至写小说。我们正在改进私信系统,新系统叫 X Chat,支持音频和视频通话,采用端到端加密。夸张点说,就算有人用枪指着我,我也读不到你的消息 —— 就是这么安全。

X 支付(X Finance)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 目前公司内部已在测试。

还追求真相 —— 比如社区笔记(Community Notes)功能,会纠正错误,即使是有权势的人 —— 包括我、总统、CEO,甚至大广告商 —— 即使这会损失收入,也会纠正。

所以我觉得目前已经有很多好的改变。我们在改进算法 —— 现在的算法确实不太好。算法的目标是给用户推送最感兴趣的内容,但现在推送太单一了。

如果某天有个热点,算法会推送太多次 —— 比如 “悉尼甜心牛仔裤” 这个内容,我已经刷到 400 次了。第一次看还行,但没必要看 100 次。

主持人:支付功能我们都在等 —— 想到 PayPal 挺有意思的,90 年代你做X.com,后来买下 Twitter,现在又做支付,像命运的轮回。

马斯克:是啊,有点。像是回到未完成的事业,完成 PayPal 未竟的产品规划。

主持人:Grok 和 X.AI 在 X 平台的未来扮演什么角色?只是一个功能,还是核心智能层?会改变用户体验吗?

马斯克:会。Grok 很有用 —— 任何帖子都能点 “Grok” 按钮,它的分析通常很准确。能提供更深入的背景,判断信息真假。我们刚在广告系统中加入 Grok—— 可以问 “这产品真的好用吗?”“靠谱吗?”

这是我一直想在广告上看到的功能 ——“这东西真的有用吗?” 如果 Grok 说 “不好用”,广告商可能就不会投了。这可能会促使广告更诚实 —— 这是好事。我们想让 X 成为最值得信任的平台。

X 并不完美,肯定有错误,但其他社交媒体公司有比 X 更值得信任的吗?我不觉得 —— 比如 Facebook。哈哈,不是针对 Facebook,但可以说。

主持人:埃隆,你预测未来会有充足的能源、机器人劳动力和通用人工智能 ——AI 和 Optimus 可能接手很多工作。人类还剩下什么?在超级人工智能时代意味着什么?

马斯克: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这也是部分原因,Neuralink 的意义 —— 提升与 AI 的沟通带宽,实现更好的人机共生 —— 让 AI 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未来会是人类智能、机器智能和机器人紧密交织的时代。我认为 80% 甚至 90% 的概率是美好的。但要警惕那 10% 的风险,就像《终结者》。

主持人:如果人类无需为生存或生产劳动,社会会是什么样?如何避免变得无关紧要?

马斯克:这是核心问题。人机共生是关键,与 AI 共生本质上是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 —— 这样或许能解决 “相关性” 问题。比如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车时,你变得 “超人”—— 能比任何用腿的人跑得更快。开车时,速度远超最快的人类。这会让跑步变得无关紧要吗?不会 —— 人们还是会跑步、比赛。

所以人类与机器协作 —— 蒸汽机、蒸汽铲发明时也有类似争论:人们曾以体力胜过机器为荣,机器最终胜出。但人类还是找到了价值。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哲学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人机智能融合 —— 通过 Neuralink 增强人类智能,结合 AI 改进生物系统,实现与 AI 的共生,最终可能与 AI 融为一体。

主持人:埃隆,你在解决很多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令人兴奋的未来 —— 可重复使用火箭、火星任务、人形机器人、Neuralink。什么给了你希望?不仅是人类和文明,还有你个人。

马斯克:未来会非常有趣和令人兴奋。我想,人类历史上的其他时刻,有比现在更有趣的吗?至少对我来说,现在是人类历史上最有趣的时期,而且每个月都越来越有趣。

所以如果身处最有趣的历史时期,那我觉得很多人应该也有同感,能活在这个时代很幸运,见证这些奇迹。在这个时代,看到这些惊人的事发生。

主持人:我们看看时间

马斯克:我得回去工作了,还有几项工作呢。

主持人:是啊,你确实很忙。代表硅谷、奥地利等地的特斯拉车主,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 1500 人,我们想谢谢你 —— 推动人类进步。

马斯克:谢谢。

主持人:现场有很多人在欢呼。

马斯克:谢谢,也感谢你们这么多年的支持。我很感动。但我得注意手势,哈哈。

主持人:哈哈,我们懂。埃隆,我们有东西要送给你。

粉丝代表:我们想送你一件有象征意义的礼物。过去几个月对你来说肯定很艰难。我们想做件特别的事。

我来读一段:埃隆,你让电动汽车重获新生,让清洁能源变得酷炫,让火箭可重复使用,将带我们去火星;你花数十亿美元买下 Twitter,捍卫言论自由;你暂停帝国运营,免费为美国政府工作,减少浪费性支出,避免国家破产。

马斯克:为此挨了不少骂。

粉丝代表:你得到的回报却是背叛、嘲笑、攻击 —— 那些曾经为你欢呼的人反过来诋毁你,你的车被破坏,动机被质疑。但这不是全部 —— 正如在场很多人所知,数百万人体会到你的贡献、相信你所构建的未来、支持你。

马斯克:谢谢。

粉丝代表:埃隆,成千上万的人给你写了信,就是为了让你知道,你对他们来说意义有多重大。我爱你,埃隆。

马斯克:我也爱你们。

粉丝代表:我们把所有这些纸质信件浓缩成了这个 “积木砖块”。没错,这是一个定制的砖块。这个砖块本身就是给你的留言。说它 “重”,不是指它的实际重量,而是指它是一块 “信念之砖”,这比任何物质的重量都要重。

我们相信你能实现不可能的事,所以砖块正面有一句引言。“这块砖在精神上是会飞的”,因为你已经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非常感谢。所以埃隆,是你让 “砖块飞了起来”,而这反过来又激励我们去追求不可能。谢谢埃隆,我们爱你。

马斯克:我也爱你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特... 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似乎对谈判成果颇为满意,宣称这是其“顽强谈判的结果”。但从经济层面深入剖...
小红书AI手机壁纸玩法,无门槛... 一个专注于分享赚钱项目的博主,如果分享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帮我点赞和在看哦。 每天分享优质副业项目...
首创证券拟赴港上市 “A+H”... 首创证券在A股上市不足三年便启动赴港上市计划。近日,首创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公司拟发行...
股指期货入门知识全图解:从概念... 股指期货像生活里的实用工具,看似复杂,实则藏着和炒菜、修船、种粮相通的朴素逻辑。掌握它的入门知识,就...
原创 美...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7月,美国若宣布降息,似乎会开启一种不同寻常的博弈模式?这不是单纯的经济策略,更像...
股东拟自行召开股东会遭冷遇!有... 函件显示,王维、深圳市天行云供应链有限公司、长沙云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好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
小红书怎样快速推广,5种最有效... 小红书,作为一个处处彰显生活美学的平台,已然化身成众多品牌与个人尽情展现自身魅力的绝佳舞台。 对于那...
在WAIC上,国产算力不再“斗... 出品 | 虎嗅科技组作者 | 丸都山编辑 | 苗正卿头图 | 虎嗅拍摄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飞桨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成...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拉开序幕。作为我国...
中国首位MBA学位方丈释永信和...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钇璟尘埃落定!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
A股牛市来了,如何把握机会改变... 近日,A股在长达8个月蓄势后出现爆发,沪指继去年11月以来首度重返3500点,成交量连续多日稳居1....
六年亏损难止!股东连环减持“跑... 7月27日晚间,金财互联(002530)发布公告称,因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及资金需求,持股 5%以上股东...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 来源:公众号“超角度” 马斯克刚刚做客了Xtakeover活动,与主持人直播连线进行访谈。该活动最初...
少林寺商业化:一场持续近三十年... 文 | 金宁当禅杖敲响资本算盘,千年古刹的香火里飘着争议。这个让少林既成了文化符号又陷入财富漩涡的僧...
资金活跃度激增,砸银行都没压住... 短短2个星期,大盘从3500直接冲到了3600点。只要突破前高3657点,以前和大家说的主升浪就初见...
降息200点!俄罗斯利率18%... 来源:倪卫涛 现在往俄罗斯银行存100万,一年利息能拿18万!但就在前几天,这个数字还是20万,过几...
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解决了可靠...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7月26日至28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
霸王茶姬纳斯达克上市三月遇冷:... 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国内知名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仅在三个月后,就面临着市值大幅缩水、同店销售额下滑...
高位赎回!多只次新基金“叫好不... 在热门赛道拥挤的交易背景下,基民高位赎回,使得多只次新基金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公募业绩高歌猛...
大城市还是小县城?社会理应容得... 在当今社会,大城市与小县城各有其独特之处。大城市充满机遇与挑战,人们为了梦想拼搏奋斗,仿佛不上进就会...
1000块,开启「人生复利账户...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小白轻松入门~晚上好呀,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卫星~最近,美国...
财经调查丨为卖产品竟让老人停止...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在这种新型私域销售骗局中,有一种是通过购买老年人的患病信息进行精准坑骗。总台...
中烟香港:独家卷烟出口业务不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中烟香港港交所公告,本公司注意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5年7月25日发布了《境内免...
打着“银发经济”的幌子,专做坑...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财经调查》栏目接到消费者反映,市场上有人打着“银发经济”的幌子,专做坑老骗...
“半佛半魔”释永信? 半佛半魔... 7月27日上午,关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携带情人、子女潜逃美国被有关部门拦截”的通报在网上流传。有网友...
反内卷,反什么? 反内卷,反什... 核心观点:1.似相识,恐有别。近期中央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以来,诸多行业陆续从供给端出台措施。尽管...
21现场|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崔文静 实习生李墨涵上海、北京报道7月26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
专访游族网络傅焜:AI助力游戏...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游族网络CSO傅焜,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近日,2025世界人工智...
老铺黄金发布上半年盈喜公告:销... 来源:新浪财经 7月27日,老铺黄金发布预盈公告,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老铺黄金实现销售...
穷则思变!公募告别“明星时代” 当丘栋荣、范妍、鲍无可等一批基金经理相继摘下明星光环,告别老东家,“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这句行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