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在长达8个月蓄势后出现爆发,沪指继去年11月以来首度重返3500点,成交量连续多日稳居1.4~1.5万亿高位,市场情绪明显转向积极。
不少投资人在问,我们现在是在牛市中吗?我们该如何参与?
A股牛市确实已经来了吗?
其实,从2024年9月24日宏观政策的全面转向以来,A股一直处于牛市当中,被长期低估的上市公司估值修复一直在进行当中,不少板块中龙头公司至今已经实现股价翻倍。
政策面上,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促进经济增长。特别是去年9月份,宏观政策全面转向,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财政部更推出险资长周期考核新规,引导保险资金加大A股配置比例,为市场注入稳定“长钱”。
此外,监管层针对资本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如IPO节奏放缓、强化退市机制、加强对高频炒作的监管等,提升了投资者的信心。
最近,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钢铁、光伏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政策重心转向供给侧优化。这一“反内卷”导向迅速获得产业响应:光伏、锂电企业加速产能出清,玻璃玻纤、普钢等板块供需格局改善预期升温。
资金面上,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意识到,目前的低利率环境大概率会持续,10年期国债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低至1.6%左右,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步步走低,大家都在到处寻找高息资产,而在A股市场中,每年现金分红能达到5%左右股息回报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于是先知先觉的投资人纷纷进场配置这些高息资产。
因此,一直以股息回报高而稳定的银行股最近成为资金的核心载体并非偶然,而且正在吸引更多的避险资金大规模流入。同时,北向资金与融资余额同步攀升,6月上交所新开户数同比激增53%,增量资金入场迹象明确。
基本面上,国内GDP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消费、出口、工业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均有所回暖。6月PMI连续扩张释放积极信号,但PPI同比降幅走阔显示价格压力仍在。
企业盈利分化显著:中报预告显示船舶、CXO、半导体设备等行业业绩超预期,而消费电子、地产链等板块的表现也在改善。尽管政策对基本面的传导尚需时日,但ROE企稳回升的能见度已经在逐步提升。
尽管投资人多在担心A股近期的强势能否持续,我却认为市场从去年9月底宏观政策全面转向之后,已经无疑是处于一轮牛市当中,至今不少板块,如银行、医药等的涨幅接近50%。
投资者情绪改善与风险偏好上升,增量资金入场意愿明显增强,而A股估值依然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向上依然有不少空间。宏观政策宽松在持续,货币政策持续释放流动性,财政政策加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A股必将持续走牛,而中美之间的关税博弈目前已经由“脱钩”走向“分流中重构合作“,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消弭。
投资者情绪也在螺旋反复中高涨起来,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公募基金发行回暖,券商开户量激增,显示投资者信心正在恢复。
A股的牛市能否继续持续?
全球知名资产管理人邓普顿先生说过,“牛市在绝望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狂欢中消亡”。
结合市场过去这大半年“进两步而退一步”的踌躇表现,以及投资人依然忐忑的怀疑态度,我认为当前A股正处于“牛市第二阶段(成长阶段)”。
因此,牛市还有后面的两个阶段要走,投资机会不应被错过。
近期,市场预期将有新的、围绕“反内卷”细化产业的政策出台,并对城市更新、科技自主(半导体/AI)等领域加码支持。
海外方面,美联储下半年降息概率非常大,这些内外因素都会非常有利于A股继续有好的表现。
从估值角度,代表A股整体估值水平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平均静态市盈率目前仅为13倍,而平均股息收益率在3%,远高于十年期国债1.6%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对于能承担一定波动的投资人而言,长期持有股票的收益显然远优于持有国债,也远优于银行存款。
|数据来源:乐股网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投资人把越来越多的资金从银行存款以及债券投资搬到A股,成为确定性趋势。
预期在下一阶段,“反内卷“进程中的红利行业,如供给侧出清明确的钢铁、光伏设备、玻纤等行业的龙头公司受益于产能收缩与议价力提升业绩会有明显改善;而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是大趋势,因此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表现值得预期;沉寂了4年的消费板块(高端白酒、牛奶、酱油、榨菜等)目前估值很低,股息回报率已经达到或超过最近的热门银行板块的水平了,在经济复苏及政策继续支持下不可能没有好的表现。
牛市中投资人该如何参与?
众多的投资人一提到牛市,自然就想到了赶紧筹集资金进场冲杀一把,以期把握机会一夜暴富从而改变命运。
我认为这种预期并不现实。今年以来(截至7月25日)上证指数涨了7.22%,恒生指数更是涨了26.56%。
投资者的获利情况如何?请看我最近做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获得10%以上收益率的占比仅35%,而亏损中等回本的却占了40%。这结果明确显示,牛市真不一定能让投资人赚钱。
而作为一株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的“老韭菜”,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过去历次的A股牛市中,许多投资人曾经希望靠把握机会进场大捞一笔从而改变命运,结果却是以深度套牢或认赔离场而告终。
刚退休的“股神”巴菲特先生说过,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钱的主要原因。此诤言逆耳,但说的确是事实。牛市来了,不同的上市公司质量良莠不齐,却在新增资金的追捧下大涨特涨,投资者很容易一不小心就用贵价买到了“烂公司”,最终结果堪忧。
因此,我认为要真正把握好机会在市场中获得可持续的收益,投资人必须秉持“行稳而致远”的大原则,切忌捞一把就走的短期博弈心态。
我在过去一直强调,根据历史规律,A股极度低迷之时,正是出手投资、把握未来机会的最好时机。具体策略就是“守拙”,即出手以“好价格”买入了A股的“好公司”,然后“长期坚守”就行了。
投资人如果听从了以上建议,前一段A股的低迷期中,以低价买入并坚持持有一揽子的优秀公司组合,则在本轮市场的初期的大涨当中已经获得了丰厚回报,后面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就行。
显然,要长期持有必须有足够的认知、耐心与韧劲。
至于目前具体战术上,建议坚持以下三条主线布局:
1、高股息+低估值蓝筹
保险、能源、家电、公用事业等板块具备稳定现金流和高分红能力,可“持股收息”稳稳躺赢。
2、科技成长+国产替代
人形机器人、AI硬件、半导体设备、光伏储能等方向具备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3、消费复苏+红利再分配
白酒、牛奶、调味品、传统医药等板块估值依然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股息率不少已经超过传统高股息的银行板块了。
只要投资人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研究公司,研究估值,然后以合理价买入好公司并长期坚守就能穿越牛熊而获取丰厚回报。如果没有时间来研究,那就耐心持有沪深300、中证A50,MSCI A50等主流指数基金吧,这样就能跟上市场,跟上国运,也能把握住这一轮牛市为我们创造的财富保值增值的好机会。
No.6466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黄凡
风险提示:本文仅作参考,不是投资建议。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