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曙: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困局、成因与出路 银行零售业务拐点分析 银行零售业务困境分析
创始人
2025-07-28 18:34:10

刘晓曙、鞠卓系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本文原载于《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第7期,有所修订。

【按语】招商银行在2004年率先启动了零售业务转型,成为国内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先行者。2010年以来,国内银行也都纷纷加入零售业务转型的队伍,并且不断加快转型步伐。曾经一时,银行家们在公开场合不讲零售业务转型都有点不好意思,感觉落伍了。近年来,相当部分银行的零售业务遭遇折戟,比如某上市股份制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利润总额占比在2020年时高达61.1%,至2024年时已滑落至6.5%,四年间的变化让人惊叹不已。这些银行有的表示要在未来几年中逐步提升对公业务的比重,加强对公业务的布局;有的怀疑到底还要不要坚持零售业务转型?未来零售业务,特别是零售资产业务何去何从?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近来表现:规模降速、收益率下滑、不良率上升

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以个人、家庭及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围绕信贷需求而形成的业务模式,主要涵盖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等。根据2024年年报统计,我国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整体承压,呈现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规模增幅降速、收益率下滑、不良率上升的特征。事实上,零售资产业务的上述特征并非只是在2024年才表现出来,而是自2022年以来趋势的延续。

2021年之前,A股上市银行整体个人贷款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但到了2022年增幅骤降至4.89%,2024年则是进一步下降至3.69%。与之相对应的是个人贷款不良率的提升,2021年之前,A股上市银行整体个人贷款不良率平均不超过1%,但在2022年增长至1.10%,2024年更是增加至1.51%,A股上市银行整体个人贷款不良率相较于2021年已增长超过65%(见图1)。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收益率也于同期进入到快速下行通道,2022年个人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9个基点(BP)至5.67%,2023年加速下滑至5.25%,至2024年已下降至4.68%(见图2)。





长期以来,零售资产业务一直被视为商业银行穿越周期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但从A股上市银行最近三年的情况上来看,我国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整体表现持续不振。

零售资产业务的内在特性:轻资本、风险分散、弱周期

相较于对公资产业务,零售资产业务具有鲜明的轻资本属性、风险分散优势和弱周期特征,正是这三重特性使得零售资产业务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商业银行穿越周期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轻资本属性凸显。零售资产业务的风险资产权重整体低于公司业务,新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从2024年开始正式实施,零售资产业务的轻资本属性得以进一步加强。根据新规,对于贷款价值比(LTV)不高于60%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权重从50%下调至25%以下;对于个人消费贷款等一般零售贷款,风险权重由100%下降至75%;对于信用卡业务中能够按时足额还款的合格交易者,风险权重由75%下降至45%,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的信用转换系数也由50%下调至40%。相比之下,公司贷款中非投资级企业仍适用100%风险权重,房地产开发贷若不符合审慎要求则风险权重升至150%。零售资产业务的轻资本属性愈加凸显,使其成为商业银行优化资本配置、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的核心抓手。

天然的风险分散优势。零售资产业务覆盖海量个人客户及个体工商户群体,单户风险敞口微小,且客户地域分布、收入结构、消费场景高度离散,避免了单一主体风险过度集中的问题。从风险传导机制看,零售资产业务风险呈现“点状偶发”特征,违约事件之间缺乏实质性关联。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信用卡等业务,通常分散于不同收入水平、职业背景和地域的客户群体中,即便部分客户出现违约,对整体资产组合的影响也极为有限。资本新规对零售资产业务设置更低风险权重,本质上也是对其天然风险分散属性的制度认可。

具有抗经济波动的弱周期特征。零售资产业务单体体量小、风险分散的特点,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抵消非零售业务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一方面,零售资产业务聚焦于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小微企业刚性融资需求,即便在经济下行周期依然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零售资产业务资产组合的多元化形成了风险对冲机制,住房按揭贷款与个人消费贷款分别锚定房地产周期和消费周期,信用卡业务与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反映市场活跃度和产业周期,在一般的经济波动中呈现非同步性风险暴露。零售资产业务的这种弱周期特征在以往的经济周期波动中也已经得到很好的印证。例如,从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美国银行业消费贷拖欠率相较于全部贷款拖欠率波动性更低,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银行业全部贷款拖欠率最高达到7.5%,而消费贷拖欠率则最高不超过5%(见图3)。



近来零售资产业务不振是阶段性现象

进入202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整体不振,主要由我国宏观经济处在供需失衡的特殊阶段所致。当前,我国总供给和总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出“供强需弱”的特征。一方面,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重要的产能消耗部门房地产面临下行压力,持续拖累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消费疲问题仍然突出,自2022年4月以来,我国消费者消费意愿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处在100临界值以下的历史较低位,居民消费意愿和信心整体偏弱。如果以制造业表示产能生产,基建、出口、房地产和消费等代表产能消耗,那么,制造业投资增速与消费、房地产和基建、出口等合计的增速之差值一定程度上衡量了经济中的供需不平衡度。2022年以前,经济供需不平衡度与以制造业PMI新订单为代表的经济短周期走势高度协同,周期跨度也在3—4年;同时,经济供需不平衡度会周期性的历经大于0的过程,不过,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但是,自进入2022年以来,供需不平衡度持续大于0的时间超过了3年,即供需不平衡持续累积,超出以往经验与市场预期(见图4)。



宏观层面的供需失衡会向下传导至商业银行的零售资产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方面,受宏观经济供需失衡影响,多个行业面临经营压力,特别是一些上游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方面,生产的产品滞销,营业收入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产品价格低迷,导致资本投入回报率下降甚至亏损,引发商业银行的个人经营性贷款规模下降与不良率抬升。个人消费贷款方面,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容纳就业的重要基本盘,特别是个体工商户,截至2023年底1.24亿户的个体工商户支撑了我国近3亿人就业。宏观经济供需失衡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不利影响会导致相关就业群体的收入下降,个人消费贷款的还款能力随之下降,致使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不良率上升。此外,房地产市场低迷也会直接影响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致使银行按揭贷款出现规模下降、不良率抬升。

从供需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大多数时候表现的较为平稳,但有时候也会表现的较为曲折,甚至是剧烈。近年来的情况属于后者。随着我国通过政策引导、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等方式加快经济转型进程,当前所面临的宏观经济供需失衡问题将得到逐步修正,达到新的平衡。因此,近年来的零售资产业务不振只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性现象。

策略建议

如前所述,当前我国银行业零售资产业务受到宏观经济供需失衡的影响,出现了规模增速持续下降、收益率持续下滑、不良率持续上升,它是一个阶段性现象。长期来看,零售资产业务轻资本、风险分散、弱周期的特性并未改变,商业银行须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积极调整零售资产业务发展策略。

长期,保持战略定力,加强零售资产业务经营能力建设。发展零售资产业务需要持续的资源投入,不可能一蹴而就,商业银行要想做好零售资产业务,必须在战略上保持定力,持续提升零售资产业务经营能力。

一是重新认识零售资产业务的业务逻辑。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器,零售资产业务的核心同样也是风险管理。对于强抵押性质的个人贷款,由于有抵押品,相对更加有保障。但对于信用类个人贷款,有些银行做不好,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客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风险识别本领。信用贷款虽然没有抵押,但不等于没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个人信用,这种信用体现在道德、声誉、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以公务员信用贷款为例,尽管在名义上属于信用贷款,无须提供抵押品,但实际上,它可被视作以公务员的声誉与职业前途作为“抵押与担保”的贷款,因此,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与抵押贷款相似,都是以借款人的信用价值这一无形资产为核心进行风险控制。很多人甚至银行从业人员都会认为信用贷款就是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信用贷款确实无抵押、无担保,但真正的信用贷款都是有抓手的,只是这个抓手往往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商业银行须认清这种业务逻辑再开展个人信用贷款业务。

二是注重发展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经营贷业务要解放“当铺”思维,从过去依赖以房地产等实物抵押品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为注重发展围绕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管理模式。抵押品作为风险缓释工具并不能就完全保证信贷安全,所以不应把是否有抵押品作为信贷支持的准入门槛,商业银行须通过对借款人信用数据、行为数据、经营数据的分析,从第一还款来源角度综合评估借款人的内在价值,合理设定贷款准入门槛、金额、利率等。

三是加强零售资产业务人才梯队建设。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它在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中的应用将持续深入,未来有望成为银行竞争的关键领域。在智能营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帮助精准洞察客户需求,实现个性化产品推荐与服务;在风控决策中,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可提升风险识别、评估与预警的精准度,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商业银行应积极做好相关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既懂金融又懂技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为应对市场变化、竞争挑战筑牢根基,从而为零售资产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短期,加强零售资产业务的风险防控。当前供需不平衡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利于零售资产业务的大规模扩张。商业银行在发展零售资产业务时,应审慎评估市场状况,尤其是对于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银行,发展零售资产业务应重“质”而非“量”,要将零售资产业务发展重心放在加强风险防控方面。在此阶段,强化风险防控不仅是保障银行零售资产业务稳健运营的必需要求,更是为未来在供需再平衡后实现零售资产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一是从粗放获客转向精准分层管理。风险防控的本质是识别并服务“对”的客户,商业银行要打破传统规模导向,通过精细化客群分层,将资源聚焦于抗风险能力强、需求稳定的优质客群。例如,将零售客户划分为“核心优质客群”“潜力成长客群”“高风险边缘客群”,短期优先服务前两类客群,对高风险客群收紧准入标准或要求增信措施。通过客群精细化分层经营管理,提升零售资产质量,为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后的客群扩张积累数据基础和模型能力。

二是充分储备风险吸收能力,提升零售资产业务发展韧性。零售资产业务风险具有滞后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会表现出集中暴露的特征。因此,商业银行须充分考虑当前供需不平衡经济环境对零售资产业务的冲击影响,针对供需不平衡程度较高行业的经营贷,以及高共债信用卡等风险相对较高的业务品种计提足额拨备。同时,开展极端情景的压力测试,评估零售资产组合抗压能力并制订应急计划。商业银行通过充分储备风险吸收能力,提升零售资产业务发展韧性,在经济回暖时方能从容实现从防控到扩张的平滑切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万通智控:签订具身智能领域独家... 今日焦点仕佳光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12%,1.6T光模块用MT-FA产品实现批量出货仕佳光子...
事故漩涡中的中金黄金:涉事矿企... 7月23日,据新华社报道,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
公募FOF调仓动向曝光,“专业... 继今年一季度重回增长区间后,公募FOF的规模在二季度继续攀升。作者 | 易妍君编辑 | 姜诗蔷新媒体...
滚动更新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持续更新中……)21:30 美股开盘丨三大指数高开 诺和诺德跌超21%道指涨0.08%,纳指涨0....
人形机器人,正撕掉“表演”标签...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机器人们,已完成从“表演艺术”到“实用技能”的质变。“中国具身智能企业的...
读懂IPO|中诚咨询96%收入...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丨陆烁宜编辑丨郑琳在“70后”女老板...
毕业季的独立焦虑:成为一个成熟... 毕业季,本应是充满喜悦与期待的时刻,然而却常常被独立焦虑所笼罩。曾经在校园的庇护下,生活简单而纯粹。...
解密少林寺新住持:20年白马寺...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7月29日下午,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消息,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哈根达斯还...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以一己之力,撑起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的一半收入;到了2025年,哈根达斯...
科创板大涨,半导体、创新药齐发... 今日科创板再度走高,盘面上,半导体方向强势发力,创新药、CPO概念股表现活跃。截至收盘,上证科创板成...
青岛富豪新棋局:年入近200亿... 出品 | 子弹财经 孟祥娜 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国恩股份,正全力冲刺港交所上市。 7月10...
港E声|一文看懂港交所ESG监...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祝箐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丨特约研究员祝箐近日,港交所宣布,所有...
力源科技实控人犯违规披露重要信... 水处理公司力源科技实控人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7月29日,浙江海盐力源环保科技股...
闪崩、暴跌!外资,猛烈抛售!这... 越南股市突然遭遇猛烈抛售。7月29日,越南股市突然闪崩、暴跌,越南胡志明指数、越南VN30指数均暴跌...
V观财报|威胜信息上半年净利增... 【V观财报|威胜信息上半年净利增超一成 拟10派2.5元】2025年上半年,威胜信息实现营业收入13...
王东堂,已任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 编辑 | 余晖近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官网“管理团队”栏目更新显示,王东堂现已担任中粮集团党组副书记。...
被举报多年,释永信华丽的袈裟底... 作者 | 王战新 申公豹释永信事件,震碎了无数人的三观。据官方通报,释永信不仅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
释永信造这么多孽,就不怕下地狱... 2025年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宣告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长...
关于“投资者的获得感”,公募行... 作者 | 傅斯特过去十年,公募基金行业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16...
千亿育儿补贴,为何没炒热飞鹤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育儿补贴来了。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万孚生物:全资子公司取得产品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万孚生物7月29日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天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
AI正重构教育 AI正重构教育... “中国AI展会的顶流,火得像明星的演唱会。”7月26日至29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
《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行揭... 微成都报道7月29日,《财富》杂志正式发布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单。微成都梳理发现,四...
“三一系”捧出的德力佳要IPO... 客户即股东,扶持or依赖?作者|刘俊群编辑|刘钦文你或许没听过“德力佳”,但你一定见过它的“作品”。...
育儿补贴来了!母婴股久违“回暖... 每娃每年可领3600元!国家出手补贴生育,引发广泛关注。7月29日开盘,多家婴童概念股大涨。国产奶粉...
先声药业的估值 先声药业的估值...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行业的逐步回暖,以及公司创新成果的持续落地,先声药业的估值也迎来了显著修复,但...
降价30%销量仍下滑,首次关闭... 图片来源:征探君7月28日,苹果中国官网显示,AppleStore大连百年城店将于2025年8月9日...
和讯投顾王佳楠:国产算力迎来一... 今天国产算力终于是迎来了一波爆发,和讯投顾王佳楠表示,但是不要太激动,因为整个国产算力的后排方向其实...
探索AI技术的中国娃,震惊“老... “在美国的AI和机器人展会上,我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家庭和孩子参与!”中国公众对AI技术展现出的热情和认...
再遭证监会立案调查!毛利率跌超... 近期,*ST万方(000638)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