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生产需求持续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下,7月宏观政策发力显效,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展望下半年,随着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的有机统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
工业升级加速 新质生产力引领增长新动能
7月份,中国经济交出一份“生产稳健、结构优化、新动能澎湃”的答卷,工业生产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中心研究室副主任徐晓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份,工业生产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工业发展正稳步迈向提质阶段。
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0.38%,1—7月累计增长达6.3%,高于近五年同期均值0.42个百分点,凸显产业链韧性与潜力。工业生产呈现总量稳中有升、结构持续优化的积极态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成为增长主引擎,同比分别增长9.3%和8.4%,快于整体工业增速3.6和2.7个百分点,连续24个月保持领先。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创新驱动产业持续升级。数据显示,智能无人飞行器产量同比增长80.8%,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车载设备分别增长17.1%和21%,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大幅增长26.9%,锂离子电池增长29.4%,“新三样”产品持续领跑。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成效显著。
“工业生产的稳健增长还得益于中下游行业的坚实支撑。”徐晓明分析说,运输设备、汽车、农副加工等行业投资增速保持高位,其中运输设备行业投资同比增速高达45%,有效对冲了上游原材料行业下滑带来的压力,进一步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平稳运行。
此外,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显效,1—7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2%,值得关注的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下达1880亿元补助资金,为重点领域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工业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一系列数据和政策举措表明,通过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绿色转型,我国产业升级正步入快车道,新动能培育成效显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徐晓明说。
02
消费结构优化 服务消费与升级类商品双轮驱动
当前消费市场正朝着多元化、品质化的方向迈进,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数据显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7%;而1—7月累计总额更是达到28.42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结构性亮点尤为突出。徐晓明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服务消费展现强劲势头。暑期旅游热潮带动了交通、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增长。据统计,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重要引擎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服务需求的持续攀升。
升级类商品销售火热。在政策推动下,以旧换新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办公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8%,家电类更是实现了28.7%的高速增长,家具类也达到了20.6%的增幅。这些数据表明,消费者对高端化、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正在不断释放。
线上消费持续活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保持稳健增长,同比增幅达6.3%。随着电商平台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进一步推动了消费模式转型升级。
受访专家认为,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潜力源于多重因素: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地优化以旧换新实施细则,服务业贴息、消费贷款支持等政策延续;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信心逐步恢复;三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如沉浸式体验、文旅融合等,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03
外贸韧性彰显 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外贸超预期。7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较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4.8%。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这一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和较强的外部需求韧性,反映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稳固地位和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在彭波看来,这一增长态势表明,尽管面临全球需求疲软、供应链调整等挑战,我国外贸仍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
彭波认为,外贸韧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1—7月对相关国家进出口增长5.5%,继续快于整体增速,凸显了外贸布局的多元化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二是中美关税休战延续为出口提供稳定政策环境;三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新三样”及智能设备出口拓展新赛道,推动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表现强劲,反映出我国产业升级成果正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此外,外贸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对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有效对冲了传统市场需求波动风险。
04
强化宏观政策协同 进一步巩固内需恢复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稳基础、调结构、防风险”的关键阶段。从7月经济数据对下半年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来看,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展望下半年,徐晓明表示,高技术制造业与智能绿色产业增速预计保持在10%左右,集成电路和新能源车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各地优化以旧换新实施细则,服务业贴息、消费贷支持等政策得以延续,为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逐步拨付,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将加速落地,基建投资有望回升。此外,随着国庆假期临近,服务消费潜力依然巨大,文旅、交通等行业预计将延续高景气态势。
她建议,下半年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组合拳”,多管齐下,进一步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时推动外贸多元化与高水平开放。在此基础上,应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三大路径增强经济动能: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彭波指出,尽管外部环境仍存不确定性,内需恢复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但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以及扩大内需政策持续落地,工业和外贸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全年经济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受访专家同时提醒,当前“生产强于需求”特征仍较明显,居民消费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有待进一步提振,还需防范通缩风险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