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踩刹车高管频套现,安井食品的“全球鱼丸梦”能圆吗? 安井食品鱼丸速冻 安井食品鱼丸大包装
创始人
2025-08-25 09:12:27



文|丹然 出品|天下财道

从街边麻辣烫发家的安井食品(603345.SH/02648.HK),正打算把鱼丸卖到全球去。

为了这一目标,“速冻一哥”近日动作频繁。

先是在7月正式在港股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H”双重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

接着8月初,又追加公司注册资本到3亿多元、调整公司利润分配政策,承诺未来盈利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40%,以期适配A+H股双市场的上市需求。

从区域品牌到全国速冻火锅料行业龙头、再到速冻行业巨头,看上去安井食品的每一步都踩在风口上。

然而短短几年,公司股价大跌。从2021年2月最高275.57元/股(复权价),跌至2025年8月22日75.03元/股,跌幅高达70%以上,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0%左右。

在此期间,公司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份,既让公司股价更为承压,也让中小投资人颇为焦虑。

种种压力之下,公司试图将生意做到全球去,这能让安井食品逆风翻盘吗?

冲向速冻江湖

安井食品全称为安井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主营速冻调制食品、菜肴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速冻调制食品占比近56%。


(来源:同花顺IfinD)

安井食品创立之初,速冻江湖已是烽烟四起。三全、思念两大巨头盘踞商超渠道,米面制品市场CR3(行业前三名企业集中度)早在2006年就高达45%。

时任董事长的刘鸣鸣及其团队敏锐捕捉到火锅料市场的空白——特别是那些活跃于三四线城市街头巷尾、县城集市的麻辣烫、小火锅摊点。

“当时大品牌看不上这些‘土’生意,觉得市场散、利润薄。”一位早期与安井合作的福建经销商回忆,“但刘总带着业务员,开着小货车甚至三轮车,一个县一个镇跑,把鱼丸、甜不辣直接送到摊主手里。”

这一决策精准踏中中国餐饮业变革浪潮——火锅、麻辣烫业态兴起,B端食材工业化需求爆发。

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深度分销,让安井食品的产品迅速渗透到巨头无暇顾及的广袤下沉市场。2022年年报显示,安井食品的经销商数量当时已达到1836家,经销渠道占总收入的比例接近八成,其标志性的红色冷冻柜出现在无数小镇餐馆的厨房角落。


(来源:公司财报)

“农村包围城市”的渠道战略,让安井食品在巨头林立的夹缝中野蛮生长,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与渠道积累。

在此背景下,安井食品的鱼丸、虾丸、花枝丸等产品率先实现规模化突破,撒尿肉丸、千页豆腐等亿级单品接连涌现,公司业绩在此阶段进入快车道,收入从2007年的5亿元增至2013年的18亿元,6年复合增长率25%。

即使从2015年开始,速冻火锅料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稳定在10%左右增速),安井食品市占率仍然不断提升,与对手拉开差距,逐步成为速冻火锅料行业龙头。


(来源:东方财富网)

2017年在A股上市时,安井食品营收已从初创期的千万级飙升至35亿元,净利润达2亿元,产品超300种,合作商超及餐饮客户近600家。

2020年,安井食品实现营收69.7亿元,超出三全0.4亿元,首次冲上速冻食品行业榜首。



2022年,安井食品实现营收122亿元。同年,三全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的营收分别为74亿元、16.2亿元、15.8亿元。安井食品遥遥领先,成为速冻食品行业内唯一规模超百亿的企业。

“狂飙”后遇困

尽管基本面看上去不错,但2022年-2024年期间,安井食品却持续遭到大股东和高管轮番减持。


(来源:公司公告)

2022年6月-2023年6月,公司最大控股股东国力民生先后减持318万股、1466万股。

2022年11月–12月,董事长刘鸣鸣减持161万股,套现超2亿元。2023年8–9月,公司董事及高管黄建联、黄清松、张清苗等多人集中竞价减持,合计套现约3亿元。2024 年6–9月,黄建联、黄清松二次减持合计101万股,合计套现8517万元。

实际上,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近些年董高监减持动作几乎延续不断。这期间,安井食品股价处于反复回落之中。


(来源:东方财富网)


(来源:东方财富网)

对于减持动作,安井食品公告中的解释,大都与董高监“个人资金需求”有关。但实际上,安井食品主要高管的薪酬水平并不低。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年薪都达到370万以上。


(来源:东方财富网)

公司高管减持的背后,是安井食品业绩从狂飙到踩刹车的现实。

一方面,安井食品所在的速冻食品行业,盈利能力受原材料影响较大、且技术门槛低、厂商溢价能力有限,是一门苦生意。另一方面,则是被安井食品给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预制菜,在红极一时后逐渐显出增长的乏力。

2018年,在行业尚未普及时,安井食品率先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自产+贴牌+并购”三种路径,快速放大预制菜规模。

具体而言,成立“安井食品小厨”服务B端餐饮客户为主,自产小酥肉、糯米鸡、宫保牛肉、珍珠肉丸等拳头产品;通过“冻品先生”以OEM模式生产辣子鸡、酸菜鱼、酸汤肥牛等单品,服务C端家庭用户为主;收购新宏业、新柳伍切入速冻小龙虾菜肴业务。


(来源:港股招股书)

2022年是安井食品预制菜的高光时刻,实现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111%,成为业务增长最快的板块。2023年、2024年营收继续增长,分别为39亿元、43亿元,成为安井食品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曲线”。

如今,在安井食品的产品线中,既有鱼丸、鱼豆腐、撒尿肉丸等火锅食材,也有酸菜鱼、小龙虾等预制菜,还有烧麦、馒头、手抓饼等速冻面点。其业务版图涵盖速冻调制食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这三大板块支撑着安井食品近97%的营收。


(来源:港股招股书)


(来源:港股招股书)

尽管预制菜在安井食品的整体营收中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其毛利率一直相对低于其他产品。特别是在2022年安井食品预制菜呈井喷式增长的这一年,该板块的毛利率不足10%。公司解释称,这是受小龙虾毛利率低以及原料成本的影响。


(来源:东方财富网)

近年来,安井食品营收和利润增速放缓。财报显示,在 2022 至 2024 年期间,安井食品营业收入依次为 122 亿元、140 亿元和 151 亿元,其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31%、15%、8%,放缓态势明显。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11 亿元、14.78 亿元、14.85 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61%、34%、0.46%,增速下滑态势更为显著。

到了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形势更不乐观,当季实现营收 3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超过 4%;归母净利润为 3.95 亿元,同比下滑 10%。

安井食品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以实现业绩的重新腾飞。

全球化试水

业绩增速步履迟缓,刘鸣鸣将目光投向海外。但就在安井食品2024年12月发布赴港上市的公告后,持股5%以下的中小股东六成对企业赴港上市持反对意见。



核心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上文提到的大股东减持套现引发中小股东关注。

二是投资者认为账上现金超50亿元,仍赴港募资23亿港元不合理。

三是中小股东担心若A股价格向H股靠拢,持股市值可能缩水8%-12%。

第四则是2025年第一季度境外收入仅3980万元,同比下滑3.1%,分析师认为中国产品与海外需求错配,短期国际化难见效。

然而,上述议案整体上还是获得通过,而且这盘全球化的棋局早已落子。

早在2021年,安井食品便收购了英国功夫食品70%的股份,该企业产品覆盖速冻水饺、小笼包、牛羊肉卷等,主要市场在英国,同时也出口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虽然海外营收不容乐观,却是安井食品在欧洲布局、海外试水的第一步。


(来源:公司公告)

2025年7月22日,安井食品发布公告,完成对江苏鼎味泰食品公司70%股权及鼎益丰食品(太仓)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截至公告日,公司已使用自有资金4.4亿元和0.5亿元分别支付鼎味泰和鼎益丰的股权转让款,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也已办理完毕。

鼎味泰成立于2014年,主营高端速冻调味及加工产品和速冻烘焙产品,在高端鳕鱼制品及冷冻烘焙领域相当有话语权,其高端鳕鱼类制品在中国市场份额超一半,产品涵盖了山姆、盒马等精品商超,海底捞等连锁餐饮,以及 7-11 等便利店渠道,且该公司有出口资质,市场覆盖包括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地区。

2025年7月4日,安井食品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约24亿港元。安井食品董事会秘书梁晨对外透露,香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用于提升公司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3-2028年中国以外火锅餐饮市场规模年增长率约10%,其中东南亚增速预计达14%。到2028年,这一市场将达638亿美元。

面对东南亚这片高速增长的蓝海,安井食品采取“本地化研发+规模化生产+快速响应”的闭环模式。安井食品已将产品出口至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享受零关税政策优惠。目前以速冻鱼糜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为主,未来计划增加小龙虾、鱼头、鱼糕等水产预制菜肴,不断丰富产品线。

纵观全局,安井食品以港股融资为杠杆、东南亚为增长跳板、欧洲并购为高端支点,构建了梯度明确的全球出海体系。

而安井食品的全球野心并非孤例。2025年7月,中国速冻食品行业掀起了一股集体出海浪潮。

三全食品公告拟投13亿元在澳大利亚建生产基地,思念食品在成功运营美国工厂后,将目光投向泰国、澳洲、欧洲等地区。惠发食品将产品出口至几内亚,得利斯则瞄准南非市场。

“出海是企业从‘内卷’到‘外扩’的必然选择”,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头部企业正以出海为支点,撬动全球增量空间”。而安井食品能否成为中式速冻全球化领军标杆,目前尚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均赚1872万!阳光保险上半...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苗苗图源:图虫创意又一家上市险企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近日,阳光保险(...
一口气上三款新车!余承东,最新... 在车展之前,又有多家车企上新品。8月25日,鸿蒙智行举行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三款新...
荣昌生物半年报:走在“好节奏”... 来源 | 氨基观察作者 | 武月荣昌生物越来越稳了。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收入达10.98亿元,...
凯莱英: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凯莱英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18.20...
V观财报|安井食品上半年净利下...   中新经纬8月25日电 安井食品25日晚间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
东风退市,岚图上场:一次重塑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报道8月25日,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复牌开盘飙升69.2%,...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杨超:A股投资... 2025.08.25本文字数:239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下午市场零距离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
机器人硬件刚过了最乱的时候 2025年无疑是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元年。从热度上看,近期的WAIC以及WRC两场盛会,有“活”的机器人...
油价下跌、政策发力 荣盛石化等... 进入8月,国际油价正经历震荡趋弱。据悉,因俄乌地缘局势降温预期将压制油价,叠加OPEC+增产步伐加快...
【利得基金】沪指站稳3700点... 热闹是属于它们的 7月以来,A股情绪明显升温,上证指数一路强势突破、站稳3700点。Wind数据显示...
国光电器: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国光电器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27.7...
半天成交2.1万亿,巨量换手,... 来源:洪言微语 8月25日上午,A股市场高开后延续强势格局,双创指数展现显著弹性优势,市场量能持续放...
Keep2025上半年业绩扭亏... 8月25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03650)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上半年业绩报告...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今年前7... 中新网武汉8月25日电 (记者 董晓斌)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克克25日表示,今年1月至7月,湖北省...
上午冲高回落,尾盘二度冲高!今... 8月25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逼近3900点,创业板指领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51%,深成指涨...
河南消费品牌频频出圈,巴奴或将... 世界制造看中国,中国消费看河南。 近几年,河南消费领域风起云涌,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掀起浪潮的品牌走入...
上午冲高回落,尾盘二度冲高!今... 8月25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逼近3900点,创业板指领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51%,深成指涨...
两大咖啡巨头被传“卖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 (ID:hongcan18),作者:红餐编辑部,原文标题:《两大咖啡巨头...
7.17亿资金抢筹东方精工,机... 8月25日,上证指数上涨1.51%,深证成指上涨2.26%,创业板指上涨3%。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共...
京东进军外卖,从季赚百亿到亏损... 资料图。京东进军外卖,从季赚百亿到亏损8亿王琳进军外卖不到半年,京东交出一份喜忧参半的答卷。8月14...
华达科技:获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华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获得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源电池企业项目定...
北证50指数站稳1600点大关... 8月2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北证50指数收盘点位在五个交易日内第三次成功站上1600...
50%的企业融资后,变得更不好... 每日金句50% 的企业融资后变得更不好了,很多人其实只要踏实肯干,就能够到达稳定发展阶段。但有些人第...
舒泰神:上半年净亏损246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舒泰神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31.14%...
没有董宇辉,老俞想做“线上山姆... 被造谣砸盘,没有顶流的东方甄选扛得住吗?很少有一家上市公司会在公布财报前遭遇如此密集的饱和式谣言攻击...
十年与241项发明专利,左点G... 文|Sober当一款助听器不再被藏在耳道里,而是像耳机一样挂在耳边,成为长辈出门散步时的 “穿搭配件...
熊园:8月以来出口表现仍强 熊... 熊园、薛舒宁(熊园 系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每半月,我们基于“供给、需求、...
撕掉“小贷之都”标签,重庆又盯...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要搞金融,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开始摆出架势。日前,重庆印发《重庆市做好金...
别再为了下一代,牺牲这一代 别...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决定孩子在哪上学之后,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是:“我们住哪?”考虑到国内城市化发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