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火了!2025年上半年暴涨2500亿,到底怎么“+”才靠谱? 固收宝最近收益 固收增长
创始人
2025-08-25 09:53:36



今年以来,股债轮动加速,热点切换频繁,叠加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渴望未减,对适度增值期待犹存。

于是,“既要又要”的经典投资难题重现,以资产配置见长的“固收+”产品,开始重归舞台中央。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规模净增约2500亿元,二季度环比回升6.1%。(数据来源:Wind)

从热潮到反思:“固收+”怎么“+”?

从历史来看,这一轮回暖并非偶然,既有低利率时代下居民理财升级的需求,也有资本市场结构优化以及资产管理能力进化的助推。

回顾过去数年,“固收+”的发展轨迹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宣告了“保本理财”时代的终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净值波动显现,大量原本追求稳健回报的资金亟需新的出路。

恰逢2019年起,A股开启三年慢牛行情,权益资产的亮眼表现让“固收+”产品凭借稳中有进的风险收益特征迅速吸纳资金。数据显示,该类产品规模从2018年的5190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2.6万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风光背后也暗藏隐忧。当时不少“固收+”产品的收益来源高度依赖权益市场的单边上涨,仍是股债“1+1拼盘式”的被动配置,缺乏真正的资产配置逻辑与风险对冲机制,一旦市场风向逆转,组合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2022年起,权益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叠加利率波动与信用风险释放,出现了罕见的“股债双杀”局面。此后,大量“固收+”产品净值回撤显著,部分产品最大回撤甚至超过传统偏股型基金,严重冲击了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赎回潮,行业规模由高点回落,至2024年底缩水至约1.9万亿元。

这场深度调整,成为“固收+”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迫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稳健”?“+”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固收+”:不止于加法,更在于协同

过去三年的市场波动,如同一场压力测试,让不少传统“固收+”策略受到了市场的洗礼。

此后,市场逐渐形成了共识,优秀的“固收+”产品,不该只是80%的债券与20%的股票的机械组合,而应是一个具备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宏观周期、市场情绪和风险环境调整的有机体,这样才能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韧性与平衡。

在东方红固收基金经理孔令超看来,“固收+”的核心是全局资产协同,单一策略的最优配置,并不一定是“固收+”的最优配置。

举个例子,在“固收+”产品的组合管理中,如果股票仓位过度集中于红利资产或者高估值成长股,而债券部分久期较长,则当利率快速上行时,出现股债同跌的极端情形,忽视了不同资产背后共同的风险因子暴露及其潜在的共振效应。

反之,若能在配置时审慎管理共同的风险因子,并积极引入与核心资产低相关甚至负相关的资产或策略,如适度配置受益于通胀的周期类资产,则能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助力提升组合的稳定性。

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收+”需要超越简单的资产叠加,要基于各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风险因子暴露,进行前瞻性的配置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自行构建这样一个多元组合难度极高,市场判断、资产选择、仓位调整、风险监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能力与时间精力的投入。

就以常见的股债对冲策略为例,大家通常会从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在一个股债比例的中枢上,根据对大类资产的判断做仓位择时。东方红固收基金经理余剑峰则会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从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角度做对冲,不仅在大类资产之间进行对冲,也在细分的板块之间做对冲。

从这个层面来看,由专业团队管理、具备完善方法论支撑、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优质“固收+”产品,才显得尤为珍贵。

体系化管理 东方红的“固收+”解法

面对行业痛点,东方红资产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解法,由固定收益团队统一管理“固收+”产品中的股票与债券仓位,从组合整体出发,更好把握产品的波动率、风险控制、产品收益特征,实现真正的多资产协同。

在这种模式下,“固收+”的权益部分,不再是权益团队“顺便管一下”的副产品,也不是固收团队“勉强加一点”的尝试,而是由专业独立团队主导、贯穿宏观研判、资产配置、个券选择与风险控制全流程的系统工程。

组合管理思路是“固收+”投资的重中之重,既强调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又强调更好发挥每类资产的优势。在内部,东方红固收团队构建了覆盖宏观与资产配置、债券策略、可转债、信用分析、衍生品及风控评估等多个维度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研究支撑平台。这种体系化的投研架构,为“固收+”产品的稳健运作提供了坚实后盾。

通过严谨的评价体系、风险控制机制以及投资逻辑,团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立体化投资策略:一是以宏观研究为指导的债券交易策略;二是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多元资产配置策略,将可转债、国债期货、股票等纳入投资范围,结合东方红的权益研究优势,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力求增厚组合收益;三是以个券研究为基础的信用债投资策略。

在债券投资方面,东方红固收团队长期坚持自下而上的信用风险评估,深度钻研产业逻辑与企业基本面,旨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力求获取超额收益。而在可转债领域,依托对正股价值与转债条款的双重深入理解,积极捕捉“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机会。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方红旗下“固收+”产品近一年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超8成产品近一年收益率突破5%,更有3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超10%。(注1)根据国泰海通证券基金评价排名,东方红偏债类基金最近1年收益率达7.13%,在158家基金管理人中位列第17名。(注2)

尤为可贵的是,东方红部分“固收+”代表产品近三年展现出持续领先优势,其中3只产品进入同类产品前十,穿越了债券市场与权益市场的周期波动。(注3)

图:近三年同类排名前十的“固收+”产品



注: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业绩优异的产品,若未能被投资者充分理解并长期持有,其价值亦难以充分实现。除投资管理外,东方红固收团队同样高度重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在产品设计之初,团队便强调透明度与可预期性,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和产品定位设定目标波动率,并向投资者清晰传达配置逻辑与市场观点,助力持有人建立合理收益预期,最大程度减少因短期波动引发的非理性操作。

结语:回归本源,方能行稳致远

过去三年的市场给所有投资者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即使债券资产积累的安全垫,也可能会在权益波动中显得很脆弱。“固收+”产品的价值,很难只靠“+”字来支撑。

这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追求绝对收益”的基因深植于产品底层逻辑,控制好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波动和回撤,才能为持有人实现一条长期来看稳健向上的净值曲线。

时至2025,“固收+”策略再度升温,它更像是一场投资者认知的集体进化。市场波动之下,“稳健”二字被赋予了沉甸甸的重量,表面的低回撤已难以打动人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挖掘产品背后的配置逻辑、风险控制机制与长期可持续性......与之相对的是,短期的市场究竟是涨是跌,已经变得相对不那么重要了。

参考资料:中金公司2025年7月22日发布的《“固收+”基金 2025 年二季报:解读公募定期报告:“固收+”基金入局港股新消费》

注1:数据来源于基金2025年二季报,共计31只“固收+”产品。

注2:数据来源于国泰海通证券研究于2025年7月1日发布的《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计算截至2025年6月30日。偏债类基金包含准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封闭型、可转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封闭型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绝对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注3:时间截至2025年6月30日,业绩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基金排名来源:中国银河证券·中国基金业绩滚动月报表(标准版)2025-06-30。东方红明鉴优选定开混合、东方红配置精选混合为2 混合基金-2.5 偏债型基金-2.5.3 普通偏债型基金(股票上限不高于30%)(A类);东方红稳健精选混合为2 混合基金-2.8 绝对收益目标基金-2.8.1 灵活策略绝对收益目标基金(A类)。东方红配置精选混合A同类排名4/308、东方红明鉴优选定开混合同类排名6/308、东方红稳健精选A混合同类排名9/108。以上基金近三年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71%、5.46%、12.76%。

东方红配置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于2018-05-21,2020-2024年度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4.13%、7.77%、-0.83%、1.91%、10.0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5.32%、0.87%、-4.06%、-0.64%、7.24%。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80% 。

东方红明鉴优选定开混合基金成立于2020-10-27,2021-2024年度基金净值增长率分别为7.08%、-5.58%、-1.18%、15.22%,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0.24%、-3.15%、-0.64%、7.52%。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估值调整)*5%。

东方红稳健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于2015-04-17,2020-2024年度基金A份额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3.44%、5.66%、-1.09%、2.96%、8.34%,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26%、4.25%、4.25%、4.25%、4.26%。业绩比较基准为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三年期银行定期存款税后收益率+1.5%。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管理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均赚1872万!阳光保险上半...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苗苗图源:图虫创意又一家上市险企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近日,阳光保险(...
一口气上三款新车!余承东,最新... 在车展之前,又有多家车企上新品。8月25日,鸿蒙智行举行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三款新...
荣昌生物半年报:走在“好节奏”... 来源 | 氨基观察作者 | 武月荣昌生物越来越稳了。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收入达10.98亿元,...
凯莱英: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凯莱英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8亿元,同比增长18.20...
V观财报|安井食品上半年净利下...   中新经纬8月25日电 安井食品25日晚间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
东风退市,岚图上场:一次重塑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植文 报道8月25日,东风集团股份(0489.HK)复牌开盘飙升69.2%,...
银河证券首席策略杨超:A股投资... 2025.08.25本文字数:2397,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下午市场零距离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
机器人硬件刚过了最乱的时候 2025年无疑是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元年。从热度上看,近期的WAIC以及WRC两场盛会,有“活”的机器人...
油价下跌、政策发力 荣盛石化等... 进入8月,国际油价正经历震荡趋弱。据悉,因俄乌地缘局势降温预期将压制油价,叠加OPEC+增产步伐加快...
【利得基金】沪指站稳3700点... 热闹是属于它们的 7月以来,A股情绪明显升温,上证指数一路强势突破、站稳3700点。Wind数据显示...
国光电器: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国光电器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79亿元,同比增长27.7...
半天成交2.1万亿,巨量换手,... 来源:洪言微语 8月25日上午,A股市场高开后延续强势格局,双创指数展现显著弹性优势,市场量能持续放...
Keep2025上半年业绩扭亏... 8月25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03650)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上半年业绩报告...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今年前7... 中新网武汉8月25日电 (记者 董晓斌)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克克25日表示,今年1月至7月,湖北省...
上午冲高回落,尾盘二度冲高!今... 8月25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逼近3900点,创业板指领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51%,深成指涨...
河南消费品牌频频出圈,巴奴或将... 世界制造看中国,中国消费看河南。 近几年,河南消费领域风起云涌,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掀起浪潮的品牌走入...
上午冲高回落,尾盘二度冲高!今... 8月25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逼近3900点,创业板指领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51%,深成指涨...
两大咖啡巨头被传“卖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 (ID:hongcan18),作者:红餐编辑部,原文标题:《两大咖啡巨头...
7.17亿资金抢筹东方精工,机... 8月25日,上证指数上涨1.51%,深证成指上涨2.26%,创业板指上涨3%。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共...
京东进军外卖,从季赚百亿到亏损... 资料图。京东进军外卖,从季赚百亿到亏损8亿王琳进军外卖不到半年,京东交出一份喜忧参半的答卷。8月14...
华达科技:获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华达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获得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源电池企业项目定...
北证50指数站稳1600点大关... 8月2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北证50指数收盘点位在五个交易日内第三次成功站上1600...
50%的企业融资后,变得更不好... 每日金句50% 的企业融资后变得更不好了,很多人其实只要踏实肯干,就能够到达稳定发展阶段。但有些人第...
舒泰神:上半年净亏损246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8月25日,舒泰神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下降31.14%...
没有董宇辉,老俞想做“线上山姆... 被造谣砸盘,没有顶流的东方甄选扛得住吗?很少有一家上市公司会在公布财报前遭遇如此密集的饱和式谣言攻击...
十年与241项发明专利,左点G... 文|Sober当一款助听器不再被藏在耳道里,而是像耳机一样挂在耳边,成为长辈出门散步时的 “穿搭配件...
熊园:8月以来出口表现仍强 熊... 熊园、薛舒宁(熊园 系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每半月,我们基于“供给、需求、...
撕掉“小贷之都”标签,重庆又盯...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要搞金融,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开始摆出架势。日前,重庆印发《重庆市做好金...
别再为了下一代,牺牲这一代 别...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决定孩子在哪上学之后,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是:“我们住哪?”考虑到国内城市化发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