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刚刚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下称“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曾用名为“华英证券”),没过多久就收到了一张判决书。
经过三年诉讼,退市5年后的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力生物”)财务造假案迎来一审判决。1618名投资者作为原告、索赔金额达9.16亿元的纠纷,以投资者获赔2.75亿元暂告段落。
作为保荐机构的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因未尽勤勉尽责义务,在这起纠纷中被判在5%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涉及金额1375万元。这也是国联民生证券(股票简称“国联民生”,601456.SH,1456.HK)重组后,公司投行板块首次因财务造假被判赔偿投资者损失。
除此之外,上半年刚被收购的民生证券还涉及4起官司,还有7张罚单落地。国联民生证券会成为“最终埋单者”吗?
1
半年卷入5起纠纷
涉案金额超1亿
龙力生物的财务造假行为,持续时间长且涉及金额巨大。
龙力生物曾是国内知名的生物质能源企业,2011年8月,“生物燃料第一股”龙力生物由华英证券保荐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龙力生物通过删除、修改财务核算账套等手段系统性虚增利润,掩盖经营亏损。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证监会调查显示,龙力生物的财务行为持续多年,公司虚增银行存款合计7.46亿元,虚减借款本金累计98.36亿元,与借款相关的融资费用6.7亿元,虚增利润6.7亿元,未及时披露重大担保事项,累计金额21.86亿元,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情况,累计涉诉金额28.43亿元;同时,龙力生物还擅自改变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用途等。
2020年6月,深交所决定对“ST龙力”终止上市,进入退市整理期;2020年7月,“龙力退”在深交所正式退市,转入新三板交易。
2021年,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对龙力生物处以60万元顶格罚款,实控人程少博个人被罚150万元,18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338万元。
退市、被处罚,并非终点,投资者民事索赔序幕由此拉开。
根据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原告1618名投资者,共计对龙力生物享有投资差额损失债权2.75亿元,被告程少博对龙力生物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中介机构方面,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在原告各项损失5%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原告各项损失30%的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保荐龙力生物项目,彼时的华英证券收取的承销保荐费用高达6511.4万元。虽然国联民生证券强调原被告均可上诉,且公司目前财务状况稳健,预计判决结果不会对当期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该案无疑暴露了在保荐业务内控上的缺陷,后续即便上诉,但结果仍充满不确定性,成为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是由华英证券改名而来。2011年,国联证券与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共同出资8亿元设立的华英证券正式开业,二者持股分别为66.7%、33.3%。
2017年国联证券受让RBS全部股权,华英证券成为国联证券全资子公司。8年后的2025年4月,国联证券又并购了“泛海系”的民生证券99.26%的股权,并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
“泛海系”与民生证券的故事剧终后,国联民生证券开启了对民生证券的业务整合,成立14年的华英证券品牌正式退场,其承销保荐业务正式更名为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
但光环之下,也有阴影。无论是前身华英证券,还是新并入的民生证券,都给国联民生证券留下了“包袱”。
除了龙力生物这起纠纷外,国联民生证券及子公司还有4起诉讼,涵盖股票质押、合同、侵权、债券交易等纠纷。
图源:罐头图库
其中,股票质押业务的纠纷尤其引人关注。
根据半年报披露,国联民生证券与广州汇垠华合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张桂珍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纠纷案,2025年7月8日在无锡中院一审驳回原告张桂珍全部诉讼请求。目前原告已上诉,案件仍在审理中。
股票质押业务作为信用交易的重要一环,上半年,国联民生证券股票质押余额12.55亿元,较2024年末有所下降。其中投资类(表内)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11.31亿元,较2024年末的13.3亿元,下降1.99亿元,管理类(表外)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余额1.24亿元,较2024年末的1.91亿元,减少0.67亿元。
股票质押式回购也是券商诉讼的“重灾区”,多家券商已在此“栽跟头”。此案的二审判决结果,也将行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或将影响后续同类业务的风险界定。
子公司民生证券也惹出官司。
图源:罐头图库
民生证券作为被告,与原告张某侵权责任纠纷案,一审败诉,二审民生证券惊险“翻身”。
2月6日,太原市小店区法院一审判决民生证券及太原长治路营业部赔偿张某3490.29万元,此后该业务部上诉。8月27日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原告全部诉求。
民生证券与聊城合杉海博科技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同纠纷案,原告撤诉,但民生证券作为被告,这场“有惊无险”的纠纷,也给公司在前期合同条款设计、证据留存和管理上敲响警钟。
债券交易领域的“拉锯战”更加曲折。
4月25日,民生证券作为原告,与被告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当代集团”)的债券交易纠纷执行案,因当代集团进入重整阶段,执行程序中止。
时间回溯至2019年7月,民生证券认购当代集团“19汉当科MTN001”号债券,投入本金6000万元。2022年4月,当代集团创始人艾路明向民生证券出具《保证承诺函》,承诺为债券兑付承担保证责任。但仅一个月后,当代集团违约,民生证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债券本金、利息及逾期违约金等,艾路明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23年7月,法院判决当代集团支付债券本金、利息及逾期兑付债券本息违约金等费用,同时驳回民生证券其他诉讼请求。民生证券及当代集团提出上诉。同年12月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民生证券随即申请强制执行。
不料,2024年9月30日,武汉中院裁定受理当代集团的重整申请。而这笔债券投资款项能否收回也变得扑朔迷离。
相比之下,民生证券与黄启镇的股权回购纠纷,算是“拨开云雾见月明”。
2024年5月,因黄启镇未按协议约定履行股权回购义务,民生证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黄启镇支付2727.67万元赎回股权款、滞纳金及仲裁费用。同年12月5日,仲裁委作出裁决,支持民生证券投资的仲裁请求。2025年4月15日,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这场持续近一年的纠纷至此尘埃落定。
截至8月29日收盘,国联民生A股收报12.23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25%,总市值694.74亿元。
2
上半年被罚7次,
涉IPO、可转债、北交所项目
同时,国联民生证券还要为华英证券和民生证券承担被罚的烂摊子。
1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对华英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华英证券此次被出具警示函,涉及其保荐的春秋电子(603890.SH)可转债项目,因春秋电子上市当年(2017年12月12日上市)营业利润比前一年下滑50%以上,华英证券公司及保荐代表人彭果、訾帅均收到警示函。
2月份,证监会指出民生证券债券业务“内控不完善、尽调不规范、受托管理不到位”,例如个别项目未跟踪落实质控内核意见、未充分关注发行人偿债能力变化,民生证券被责令改正。作为上半年债券承销规模达739.88亿元的券商,债券业务的合规风险直接影响项目储备与发行效率,接下来能否标准化管理,降低操作风险?
图源:罐头图库
4月30日,深交所对迪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嘉药业”)IPO项目开出罚单。因迪嘉药业IPO项目中的多项违规,保荐机构民生证券被出具监管函,保荐代表人包静静、何润勇被通报批评。
5月15日,北交所因子公司民生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梁军、朱展鹏未能勤勉尽责,未能保证奥迪威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对民生证券及相关责任主体采取自律监管措施。
针对上述函件,民生证券已对该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其中对保荐代表人朱展鹏进行警告,扣发朱展鹏风险责任金,并取消其保荐代表人2025年度评优资格。另一位保荐代表人梁军已于2024年7月离职,递延奖金已全额扣发。
6月25日,北交所因子公司民生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曹文轩、刘娜未发现公开上市申请文件存在代签且未提交授权书的情况,在保荐业务中未勤勉尽责,对民生证券及相关责任主体出具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民生证券已对该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国联民生证券也收到2张罚单。
江苏证监局指出,1月国联民生证券衍生品交易违规,6月又因重大事项未报告、廉洁从业内控不完善,公司均被责令改正。
投行业务多次被罚、债券与衍生品业务暴露的内控漏洞,这些处罚的背后,反映出无论是国联民生证券还是其子公司,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执业质量、信息披露等流程上的漏洞。如何守住合规底线,同样任务艰巨。
3
高层密集调整
今年以来,在国联民生证券及子公司股权变动的背景下,高管也出现了密集调整。
其中,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的法定代表人8月22日由葛小波变更为徐春。不过葛小波依然是公司董事长。
图源:天眼查
8月8日,因工作调整原因,葛小波辞去国联民生证券董事长一职,继续担任执行董事、总裁。同时,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顾伟担任党委书记、新任董事长,任期至第五届董事会届满。
葛小波于2019年从中信证券离任后,加盟原国联证券担任公司总裁,任职期间促成国联证券登陆A股市场,开启了国联证券的转型之路,包括增资、收购国联基金、员工持股计划、设立资管子公司等。
顾伟现任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联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民生证券董事长。国联集团等6名一致行动人为国联民生证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均为无锡市国资委。
《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国联民生证券某内部人士认为,一般情况下,党委书记任董事长是国企券商的常态,并且有利于公司治理。
8月8日,国联民生证券还聘任熊雷鸣担任执行副总裁,聘任郑亮、胡又文担任公司副总裁,这三名新任高管都来自民生证券。马群星因工作调整不再担任公司副总裁。
此外,国联民生证券董事会也在2025年8月份选举徐慧敏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并接替朱贺华出任公司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图源:罐头图库
据接近国联民生证券人士透露,此次高管团队调整后,国联民生证券全部高管团队已正式确定,标志着国联民生证券整合进入了新阶段。
4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11倍,
投行业务可圈可点
合并更名后,国联民生证券8月28日晚间交出首份中报“成绩单”。
截至上半年末,国联民生证券资产总额跻身千亿俱乐部,总资产1853.97亿,较2024年末的972.08亿元,增长90.72%。业绩表现上,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269.4%,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增长1185.19%。
图源:半年报
主营业务方面,上半年国联民生证券投资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最高,达14052.11%,实现收入16.87亿元。公司称,主要是充分抓住第二季度以来市场的上升行情,重点配置有色、医药、军工等行业,实现了较高的投资收益。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的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200%,分别增加了215.76%、214.94%,收入分别实现11.95亿元、5.44亿元。同时,信用交易业务实现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36.1%。
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客户数11.76万户,累计总客户数345.59万户;金融产品销售规模(除现金管理产品外)870.2亿元,期末金融产品保有量314.36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基金投顾保有规模97.08亿元。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国联民生股权融资业务完成IPO项目及再融资项目(含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共6单,合计承销金额26.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另有已过会IPO项目1单,在审IPO项目12单。再融资业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另有在审再融资项目5单。
债权融资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债权融资业务合计完成债权项目245单,承销金额合计739.88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另有已取得批文待发行债权项目61单,在审债权项目21单。
不过,报告期内,国联民生证券的资产管理及投资业务和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减少了8.23%和50.64%,营业收入分别为2.94亿元和3339.64万元。
国联民生证券称,下半年,国内A股市场将面临一系列边际改善的因素,国内宏观基本面在反内卷背景下将会有所企稳,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提升,偏宽松的内外部流动性格局将会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将进一步优化当前的持仓结构,进一步精选成长个股,重点配置具备反转或者长期成长空间的行业标的,辅以定增、可转债等多策略投资模式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稳健开展股票投资业务。
东吴证券研报预计,考虑到市场交投活跃以及国联民生证券自营业务具有高弹性,我们上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21、22.1亿元,前值为8.78亿元、10.07亿元、10.76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444%、-3%、5%。公司当前市值对应PB估值分别为1.33倍、1.29倍、1.25倍。并看好公司与民生证券的后续整合成效,维持“买入”评级。
图源:罐头图库
上半年已经告一段落,而面对国联民生证券及子公司涉及的诉讼以及收到的罚单,如何强化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流程,继续在激烈的证券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