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半年大考:有人吃饱,有人跌倒 新茶饮破发魔咒 新茶饮测评
创始人
2025-09-11 15:38:39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一杯奶茶,搅动了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当美团、阿里、京东掀起的外卖大战撞上新茶饮行业,三巨头疯狂烧钱,“吃饱”的却是新茶饮们。

近日,新茶饮品牌陆续交出2025年半年考成绩单,虽然普遍收获了增长,但头部品牌在盈利能力和增长质量上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开,有的品牌借风起飞,有的品牌按兵不动,还有的甚至隐隐掉队。

早年引领潮头的奈雪、喜茶等品牌,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守擂者”;当下风头正劲的霸王茶姬、沪上阿姨、茉莉奶白等品牌,则成为了异军突起的“新势力”。

在新茶饮行业,永远不缺变数。

01 新茶饮交卷,悲欢不相通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茶饮行业迎来了最戏剧性的半年。在三巨头的疯狂补贴下,茶饮价格大幅跳水。茶饮店里几米长的订单小票堆成了小山,消费者一边念叨着“喝不完”,手却诚实地守着补贴界面薅羊毛。

在外卖大战这把“火”的助推下,大部分新茶饮品牌顺势承接流量红利,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从营收和利润规模来看,蜜雪冰城以百亿规模领跑行业,霸王茶姬、古茗稳守第二梯队。其中,霸王茶姬维持着两位数的营收同比增幅;古茗则成为外卖大战中的最大赢家,营收和利润都大幅增长,不仅赢得了单量,也没有被价格战蚕食利润。

茶百道、奈雪的茶、沪上阿姨则处于第三梯队,面临着各自不同的压力。茶百道虽然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但在营收微增的前提下,利润同比大幅提升,这一增长态势或并非源于业务运营效率的优化,而是依赖成本端的压缩。

沪上阿姨的收入规模在六大新茶饮品牌中垫底,但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9%。奈雪则成为唯一营收下滑,且仍处于亏损的品牌,隐隐有掉队的趋势。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外卖大战这一变量,也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外卖大战带动了单店营收增长,加速了品牌渗透和消费复购。

但考虑到这部分外卖增量高度依赖补贴,意味着茶饮品牌及其背后的加盟商需要付出更高的营销成本,对于直营和加盟模式的品牌而言,将带来不同的影响。

对加盟模式的茶饮品牌来说,其主要收入来源为向加盟商供应原材料与设备,只要销量被拉动,就能快速改善账面业绩。但中小加盟商在外卖大战中持续承压,或会导致闭店率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会损害品牌价值。

对于奈雪这种直营模式的茶饮品牌来说,总部也要为外卖大战支付一定的营销成本,尽管其订单量出现了显著增长,但却是“赚吆喝,不赚收入”。

因此,结合门店规模和增减情况,我们就能更清晰了解新茶饮品牌业绩分化的原因。根据来咖智库数据,蜜雪冰城在过去半年内新增了近万家门店,门店规模已经突破5万家。

在加盟模式下,门店数量越多,规模效应越明显,根据蜜雪冰城半年报,其上半年商品和设备收入同比增长39.6%至144.95亿元,占总营收的九成以上。

古茗是六大新茶饮品牌中,继蜜雪冰城之后第二个破万店的新茶饮公司,在外卖大战中也“吃”到了规模红利。

此外,沪上阿姨、茶百道都实现了门店规模的增长,但茶百道在半年内仅增长了59家门店,与上一周期同期净增700 +家形成鲜明对比,品牌的发展势能有所减弱。

相较之下,采取自营模式的奈雪,虽然其门店规模在上半年出现负增长,但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使得公司利润出现修复,直营门店的平均单店日销售额同比增长4.1%至7600元。



(数据来源:来咖智库)

不过,根据《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沪上阿姨、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的闭店率分别为6.85%、3.14%、2.78%、2.13%,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其中,沪上阿姨的闭店率最高,可见其在突破万店规模的过程中,正在遭遇品牌势能提升的瓶颈,激进扩张可能会挤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规模和经销商效益间,还需要取得平衡。

由此可见,单纯从营收、利润规模,并不能完全判断茶饮品牌经营的健康程度,必须结合门店规模、开关店数量,以及单店营收能力等,才能观察出品牌的经营底色。

02 外卖大战,新旧势力对决

由此可见,外卖大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根据奈雪财报,今年上半年直营门店收入中约44.2%来自第三方外卖平台下达的外卖订单所产生的收入,约3.9%来自本集团自营平台下达的外卖订单所产生的收入,外卖订单业务营收同比增7.5%。

茶百道也在财报中指出,上半年外部渠道阶段性的促销活动对门店收入形成补充性拉动。蜜雪冰城全球首席运营官时朋透露,外卖大战直接推动了该集团的国内店均营业额提升,也显著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

不过,在外卖大战中获得最多增量的古茗,也谈到对外卖大战的担忧,他坦言外卖大战对加盟门店经营并非好事,绝大多数加盟商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只是被订单量增加带来的经营杠杆掩盖了,这将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尽管如此,大部分新茶饮品牌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外卖大战中,先赢得“账面的胜利”,再考虑打长期硬仗。其中,霸王茶姬以及同样主打高端定位的喜茶,是少有没有参战的品牌。

对此,品牌难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在短期内被“价格战”抢走一部分订单,以及营收增速不及其他品牌。但硬币总有两面,品牌也需要有自己的选择。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表示,“通过短期补贴为主导的竞争行为,对于长期的市场发展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参战对门店GMV会有帮助,但对加盟商利润会有伤害,霸王茶姬坚守价格完整性与高端品牌定位。”

在去年宣布重回价值竞争的喜茶,也没有加入价格内卷。不过,喜茶在外卖大战结束之际,开启了多渠道运营计划,入驻美团拼好饭。虽然售价还是下降了,但拼好饭采用固定金额的结算方式,不收取佣金,远低于外卖大战对利润的影响。

两派截然不同的打法,也是新茶饮新旧势力之间的对决。早年间,喜茶、奈雪等新式茶饮,凭借新鲜现制、新式品类等卖点,成为茶饮市场的风向标。但在消费降级趋势的影响下,古茗、茶百道等聚焦于二三线市场的茶饮品牌,在近年开始跑马圈地,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新势力”的加入也加速了新茶饮市场的“规模战”,在一轮接一轮的攻城夺势之下,喜茶、奈雪的茶等“旧玩家”也不得不跟随,并先后于2022年、2023年宣布开放加盟,开始加码下沉市场,喜茶推出了“喜小茶”店型;奈雪推出子品牌“台盖”拓展下沉市场。



但在新茶饮打响规模大战后,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方面,新茶饮快速扩张后,同质化竞争日渐加剧,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不得不开打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被挤压;另一方面,随着加盟店密度日渐增高,加盟商越来越难赚钱,其跟品牌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在社交平台上,不乏加盟商吐槽“生意难做”的帖子,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新茶饮加盟店的二手设备甚至成为了硬通货,足见茶饮加盟行业的流动率之大。

尤其是这一轮外卖大战,对新茶饮品牌的供应链、运营效率进行了持续的压力测试,部分内功不足的企业,就会暴露出供应链薄弱、用户留存能力差等短板,加速了行业的“马太效应”。

如今,茶饮行业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品牌的经营底色最终指向加盟体系最核心的问题“单店健康度”,除了门店净增长之外,还包括单店GMV、单店利润率、单店坪效等。茶饮品牌需要下足功夫,才能在规模、成本、品牌这个“不可能三角”中找到平衡。

03 新茶饮新周期,各寻出路

因此,近年各茶饮品牌开始聚焦差异化发展,打破价格内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穿越茶饮市场的不同周期。

首先,是产品多元化。根据茶咖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门店数量TOP10的茶饮品牌共推出了232款新品。

有的品牌主打地域破圈,推出小众风味茶饮,如茶百道的木姜子系列、CoCo 都可的超级沙棘杯、喜茶的藏茶等;有的品牌深挖地域茶种,比如霸王茶姬的太湖碧螺春、书亦烧仙草的福建安溪乌龙茶、茶百道的武夷大红袍等。

一些新品牌也开始崛起,比如首创荔枝冰酿的“爷爷不泡茶”,在2024年增开1000多家门店;使用本土特色食材打造的“去茶山”,近年开始逐渐走出贵州,成为新晋“排队王”。



这些品牌之所以能在茶饮赛道异军突起,是因为它们进行了广泛的杂交与融合,潜移默化地开创了一个新品类,独特的产品形态与品牌调性触发用户自发拍照打卡,将品牌从“饮品选择”升级为“生活方式符号”。

当新茶饮们不再把精力放在“制造话题”上,而是专注于做出更好喝的产品,也在无形中夯实了品牌的长期竞争力。

其次,出海寻找增量。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当下,“出海”几乎成了所有头部茶饮品牌的共同选择。其中,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的出海表现格外亮眼。

截至2025年二季度,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达1.8万家;霸王茶姬的海外门店数量达208家,第二季度海外市场GMV达2.352亿元,同比增长77.4%,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相较于蜜雪冰城主打“性价比”策略,霸王茶姬在海外市场走的是中端路线,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强调“在地化”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运营,比如配合新加坡国庆日推出的兰花口味新品。虽然发展步伐相对慢一些,但却更能理解海外消费者需求,挖掘海外市场潜力。



最后,精细化运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头部品牌纷纷修炼“内功”,通过优化供应链更好平衡品质与成本。

古茗通过建立合作种植基地,自建工厂加工食材,其仓储物流系统可向97%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茶百道则通过供应链优化,将93.8%的门店配送效率提升至次日达。

会员体系运营则是巩固用户的重要方式,比如霸王茶姬坚持“价值优先”战略,目前73.9%的小程序订单来自下单两次及以上的注册客户。

尽管外卖大战暂告一段落,但新茶饮之间的比拼,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越发激烈。当“繁荣泡沫”褪去,新茶饮的生存压力也将变得愈发真实且沉重。

当规模优势不再是新茶饮品牌的“护城河”,行业也将从“追求热闹”回归到“追求本质”,谁能走得更稳、更健康,谁才能在这场不断有新玩家加入的马拉松中,跑得最远。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员工曝卖不出月饼垫钱自购,星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多名自称星巴克的员工发帖称,因中秋月饼销售任务未完成,被迫自掏腰包购买产品...
没发生肉体关系,算出轨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简单心理,编辑:寒冰《婚姻故事》▨伴...
32.68万元/m²,上海新房... 9月10日,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一处住宅楼盘公布“一房一价表”,计划于9月27日开盘销售。“一房一价...
家用医疗器械龙头重新恢复增长 ... 家用医疗器械龙头上市公司在经历疫情后的调整期后,目前正逐步重回增长轨道。它们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加速新...
V观财报|12天6板济民健康:... 【V观财报|12天6板济民健康:股价或随时有快速下跌风险】12天6板济民健康公告,公司股票9月11日...
宝安投融资大会出手就是500亿... 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李丹 9月9日,由深圳市委金融办与宝安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深圳市宝安区“宝企金服”...
重磅经济数据即将发布,市场信心... 受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7月份中国经济出现短期波动,8月份经济数据能否企稳回升备受...
被约谈警告!小红书还是太急了…... 一纸公告把小红书推到了风口浪尖。9月11日,“网信中国”发布《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小红书平台破坏网络生态...
V观财报|中文在线:两股东拟合... 【V观财报|中文在线:两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中文在线公告,大股东深圳利通、上海阅文分别计...
V观财报|台华新材及董事长施清...   中新经纬9月11日电 台华新材11日盘后公告,公司及董事长施清岛等2人被警示。  公告称,公司于...
西贝被推上预制菜风口浪尖,专家... 西贝身陷“预制菜”舆论漩涡。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登上热搜,称其“预制菜还卖得贵”,引发公众对预制...
V观财报|继峰股份:余万立拟减... 【V观财报|继峰股份:余万立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继峰股份公告,股东余万立拟自2025年10月14...
“牛市”氛围下的两张“面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欧阳晓红当美国、英国等遭遇长期...
V观财报|中文在线:两股东拟合... 【V观财报|中文在线:两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中文在线公告,大股东深圳利通、上海阅文分别计...
V观财报|台华新材及董事长施清...   中新经纬9月11日电 台华新材11日盘后公告,公司及董事长施清岛等2人被警示。  公告称,公司于...
上交所王泊:“硬科硬客”的成长... 中经记者 孙汝祥 夏欣 实习记者 孙小琴 北京报道“‘硬科硬客’始终肩负着架起硬科技与活资本的‘同心...
文化战争的隐秘角落:苹果税一年... 一场不对等的“征税”,正在太平洋两岸悄然发生。9月10日,苹果发布新一代iPhone 17。在此之前...
81岁沈阳女婿,“夜袭”马斯克... 在科技股的剧烈波动中,全球财富榜迎来意外变局。根据彭博亿万富豪指数,北京时间周三晚上10点左右,甲骨...
南京银行再获大股东增持,紫金集... 可转债完成转股后,南京银行(601009.SH)获大股东紫金集团控股子公司增持。9月11日,南京银行...
路边摊咋越来越贵了? 一、路边摊“身价”飙升“平民食堂”路边摊,如今悄然化身“奢侈品”。曾经的路边摊堪称“性价比之王”,5...
被立案后跌停!白银有色内控失守...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9月10日晚间,白银有色(601212.SH)...
6688倍超购新王诞生!大行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深圳报道打破7年前上市的毛记葵涌(01716....
两个月内必须向美国投降?莫迪会... 美国对印度加征的50%关税已经生效,特朗普还试图让欧洲加征“双倍”,用极限施压逼迫印度和俄罗斯“分手...
共话科创新征程,聚力迈向“新高... 中经记者 罗辑 孙汝祥 郭婧婷 实习记者 孙小琴 上海报道这是一场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的科创盛会!9月...
9月11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 一、强势个股截至9月11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1.65%,收于3875.31点,深证成指上涨3.36%...
“进厂了,人超级多!”苹果iP... 红星资本局9月11日消息,苹果iPhone 17系列机型昨日正式发售,带动相关工厂的招工潮。目前,在...
在真正伟大的事情面前,一切黯然... 在公布了创纪录的在手订单——总价值高达4450亿美元之后,甲骨文(Oracle)的股价一度暴涨43%...
22 亿元研发砸不出 “第二个...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舒沃替尼的商业化成功堪称中国创新药领域的...
鲁政委:生物多样性金融综述 鲁... 鲁政委、钱立华、方琦(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生物多样性金融当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