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低估了英伟达
创始人
2025-09-17 21:04:3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作者:芯芯,编辑:靖宇


即便市值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我们还是低估了英伟达,大大的低估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英伟达依然是那个「核弹厂」。其实,在AI急需的芯片之外,英伟达始终有一个云平台的野心。


2023年,英伟达的DGX Cloud高调登场,一台实例配备八块H100,月租36999美元,定价直达天花板,也被外界视作英伟达挑战AWS、Azure这些老牌云厂商的信号。


然而,2025年中,这个「亲儿子」却悄然退出C位。英伟达不再将其数十亿美元的云支出承诺对齐DGX Cloud,其角色转向内部基础设施与研发用途,而非面向企业市场的主打产品


取而代之的,是2025年新上线的Lepton——一个GPU租赁与调度的市场型产品。从定义来看,新的Lepton是一个算力管理和分发平台,更像是一个算力需求的「入口」。


DGX Cloud为什么退场?Lepton,能不能接承接住英伟达在AI时代成为云计算霸主的野心?


01、以退为进


很多人或许都还记得2023年的「GPU荒」,企业即便有钱,也往往买不到H100。于是英伟达顺势推出了DGX Cloud,把自有的高端算力集群「按月出租」,企业开通即用。


在推出的第一年,DGX Cloud的确收获了热度。到2024年底,英伟达的财报显示其软件与服务收入(包括DGX Cloud)达到了20亿美元的年化水平。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后,随着GPU供应逐渐缓解,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云厂商纷纷「砍价」,DGX Cloud的优势随之消散。以亚马逊的AWS为例,其对H100和A100实例降价幅度高达45%,远低于DGX Cloud的租赁价格。


对客户而言,DGX Cloud的紧缺溢价很快失去立足点。


英伟达在2023年3月推出DGX Cloud|图片来源:GTC 2023


更现实的问题还在于「渠道冲突」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是英伟达最大的芯片买家,对英伟达的营收构成了极大支撑。DGX Cloud的直接客户模式意味着英伟达和这些合作伙伴抢生意。每一份DGX Cloud合同,都有可能挤压AWS、Azure或GCP的收入。


买家的担心是可预期的,更长远的后果,是推着这些伙伴加码自研芯片,如AWS的Trainium、谷歌的TPU,以降低对英伟达的结构性依赖。


而且短时间内,建立起稳定的客户黏性也是挑战,有些企业会把DGX Cloud当作临时方案,在产能紧绷、项目启动急的窗口期租上几个月,随后再迁回长期合作的AWS、Azure或谷歌云。


考虑到这些,到最新的财年,英伟达的财务披露中不再将巨额的云支出承诺归于DGX Cloud,这项服务仍然列在收入类别中,但其角色已明显转向内22部基础设施。换句话说,DGX Cloud仍然存在,但它逐渐退回英伟达内部,不再打算与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公司正面竞争


除了选择把DGX Cloud「转为内用」,英伟达还把外部注意力引向一个新的平台化入口:


Lepton。


英伟达在2025年5月推出这个新平台,也在DGX Cloud体系名下,但不同于DGX Cloud那种把「英伟达自己的AI芯片直接租给客户」的模式,Lepton完全不碰GPU库存,它只是负责「把需求导向合适的云服务商」,包括AWS、Azure,也包括英伟达自己一手扶持的云服务商


「Lepton会将我们的全球GPU云提供商网络与AI开发者连接起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发布Lepton时称,目标是:


「打造一个全球规模的AI工厂」


简而言之,为了不缓解和渠道的竞争,英伟达的策略重点已经不再是一个「英伟达云」。


02、Nvidia「朋友圈」


但DGX Cloud角色的淡出并不意味着英伟达放弃了云。在过去两年里,英伟达一直在扶持自己的云服务商「小弟」。而且还出现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一幕——英伟达一边把GPU卖给云伙伴,一边又从这些伙伴那租回算力。


以CoreWeave为例,英伟达不仅在2023年投资了CoreWeave 1亿美元,还向其优先供货H100 GPU。在供需紧张时期,这让CoreWeave成为少数能大规模提供英伟达GPU的云服务商。而英伟达自己又回过头来,从CoreWeave租用这些GPU。


Lambda也类似,这是一家规模小得多的GPU云服务提供商。2025年9月,英伟达与Lambda签订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租赁协议,租期为四年,其中包括租回1万台搭载自家顶级GPU服务器,总价值约13亿美元。这个交易让英伟达成为Lambda最大的客户,而英伟达自己的研发团队将使用这些GPU训练模型。


具体来说,英伟达先通过销售芯片获得即时收入,让财报好看、股东满意;合作伙伴则依靠出租GPU获得稳定现金流,从而扩大规模;随后英伟达再以租赁的方式把算力锁定在自己手中,确保关键时刻不会断供。此外,这和普通公司选择租用云服务而不是自建机房的逻辑是一样的,可以更灵活地应对研发波峰和波谷。


这个操作的精妙之处在于,芯片卖出的那一刻,收入立刻计入英伟达账面,支出则后置,租金在未来几年慢慢摊销,转化为运营成本。与此同时,英伟达无需自建数据中心,资产压力最小化。


对合作伙伴来说,英伟达成了最大甲方,算力与现金流被绑定,强化了其生态黏性。更微妙的是,这种操作还能稳定市场心理。当连英伟达都愿意以这个价格回租,便相当于为AI算力行情做了一次背书,锚定了价格预期,最终变成一石三鸟


这套玩法复制到了各种英伟达系云计算初创公司中:卖芯片-投资客户-租回服务-再次卖芯片,最终变成一个自循环的AI芯片生态资金链。


与此同时,英伟达还通过旗下专门的风险投资部门Nventures,在更广阔的AI生态下注。它投资了很多初创公司,从模型开发,到应用层的初创企业。虽然这些公司并非都做云服务,但逻辑是一致的:通过投资绑定潜在客户和未来生态,只要这些初创公司成长壮大,它们的算力需求最终都会转化为对英伟达芯片的采购。


可以说,英伟达不仅仅是在卖芯片,它就像是在经营一个庞大的AI创业孵化器,来打造一套「英伟达系」云生态


03、AI算力的「AppStore」


说回Lepton,它与英伟达「卖一手、租一手」的本质有一点相似,就是给算力「做市」。


与DGX Cloud直接对客户不同,Lepton并不亲自经营云服务,而是作为「流量调度者」,把客户的任务分发给生态合作伙伴的数据中心


它本质上是一个算力市场,用户只需在Lepton平台提交需求,Lepton会自动匹配到可用的H100或Blackwell GPU,无论这些硬件位于CoreWeave、Lambda,还是AWS、Azure的机房。


而且,Lepton将所有GPU云资源整合到英伟达的软件栈之下,比如NIM微服务和NeMo框架。开发者无需关心背后的提供商,只需通过Lepton平台即可获得一致的开发体验和环境。


更关键的是,Lepton化解了英伟达与云巨头的冲突。在这种模式下,英伟达不再是AWS、Azure的直接竞争对手,而是中立的调度平台。AWS和微软也加入了Lepton,原因很简单,通过这个市场,它们能够接触到额外的算力需求。


对于英伟达来说,与合作伙伴对抗的风险太大,远不如退到幕后,转而做算力市场的调度者和掌控者。这是典型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再冒犯合作伙伴,反而继续掌控生态入口,不论客户选择哪家云,最终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和软件栈。


于是,放弃构建自己的云服务就不是软弱的表现,Lepton对英伟达来说是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策略。


英伟达Lepton平台界面|图片来源:英伟达


当然,Lepton的推广也非一帆风顺。一些中小型云厂商担心英伟达借此插足客户关系,或影响定价,它并非一夜之间就能改变游戏规则。但当AWS和Azure都进入市场后,Lepton的存在无法忽视。未来AI算力的跨云调度,有可能会通过某个平台来完成。


对开发者来说,「在哪里算」变得次要能不能算、多久能算、成本如何才是核心,而这些正是Lepton试图统一的体验层


英伟达不再需要自建一个「英伟达云」,也不必在IaaS层与伙伴正面相撞,它想做的是把所有玩家拉入自己的体系,让所有云使用英伟达的GPU、调用英伟达的框架、通过英伟达的入口完成采购与调度。


如果顺利,它看似只是一个GPU聚合市场,实则可以成为算力世界的控制面板。谁接到单子,谁活得下去,分配权掌握在英伟达手中。更长线的收益是数据与感知,Lepton在跨云调度过程中天然能观察到哪类任务最活跃、哪些地域更紧张、哪一代GPU使用更频繁、价格弹性如何,反过来辅助商业决策


就像苹果通过App Store掌控了移动互联网,英伟达想用Lepton做到同样的事,只是对象从App换成了算力。


这也解释了英伟达当下的市场逻辑。简言之,它并不需要拥有云,它只需要拥有算力栈和需求入口。只要全球AI训练与推理仍以其GPU为核心,无论算力最终落在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GCP,还是CoreWeave、Lambda,无论客户选择谁,只要掌控价值链,英伟达都能获得价值。


从AI芯片,到DGX Cloud,再到现在的Lepton,英伟达的计划早已经从硬件过渡到「算力」和「平台」的阶段——任何一家公司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其产品已经成为AI时代重要生产资料的公司,都不可能没有更大的野心,不是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反内卷,另一侧呢? 反内卷,另... 核心观点:1.相辅,相成。“反内卷”强调针对企业无序竞争的治理,但也被理解为扭转宏观价格持续趋弱的重...
金龙鱼为何盯上“小众”蛋鸡赛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9月17日,记者自金龙鱼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获悉,公司回应了开展蛋...
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 ST金... 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9月15日晚间,ST金泰(300225.SZ)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
招商蛇口再换帅 招商蛇口再换帅... 记者丨吴抒颖 编辑丨张伟贤招商蛇口再迎人事变动。近日,招商蛇口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蒋铁峰因工作调动辞...
药捷安康暴涨后“闪崩”,殃及基... 9月16日,港股创新药企药捷安康在经历连续四个交易日的大涨后,开盘后再度迎来大涨,涨幅一度超过50%...
招商蛇口再换帅 招商蛇口再换帅... 记者丨吴抒颖 编辑丨张伟贤招商蛇口再迎人事变动。近日,招商蛇口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蒋铁峰因工作调动辞...
招商蛇口再换帅 招商蛇口再换帅... 记者丨吴抒颖 编辑丨张伟贤招商蛇口再迎人事变动。近日,招商蛇口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蒋铁峰因工作调动辞...
原创 黄... 从古至今,从内到外黄金都是世界通用货币,而且现在行情这么好,黄金的价格一路飙升,那我直接把资产换成黄...
中国汽车出海之王,叩响港股大门 凭借累计1300万辆的全球汽车销量、约2700亿元的年收入和143亿元的年净利润,今年28岁的奇瑞汽...
午后异动!000045,直线涨... 午后A股维持涨势,创业板指涨幅扩大至2%。港股科技股大爆发。 深圳本地股拉升 深圳本地股盘中拉升,午...
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时间表、路线图确定—— 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也有...
勇闯天涯、纯生局部断供外卖平台... 外卖大战从今年开春打到初秋,终于有供应商出手“硬刚”平台了。八月底,华润啤酒四川营销中心发布《关于即...
热门景区有望延时开放,美食、体... 红星资本局9月17日消息,近日,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印发了《...
大基金概念板块9月17日涨2.... 证券之星消息,9月17日大基金概念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28%,中巨芯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
全年扭亏进入攻坚期,解旗再度执... 【高管】54岁的解旗从山东钢铁董事长卸任后,马不停蹄来到下一站——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出任...
深圳举办“企业品牌出海服务日”... 中新网深圳9月17日电 (记者 索有为)“深圳企业品牌出海服务日”活动17日在深圳市龙岗区举行,活动...
斯达半导上半年营收增26%,董... 瑞财经 钟鸣辰斯达半导(SH603290)近日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同比营收利润双增。 报告...
三大股指收涨!后市聚焦这些板块... 9月17日,A股三大股指收涨,但个股跌多涨少。板块分化明显,电力设备、汽车、电子等板块走高,而传统消...
中国家电出海,为什么不怕西方制... 今年前7个月,中国家电出口形势出乎很多人意料。 其中,空调出口量增长4.1%,冰箱增长2%,洗衣机增...
皇马科技遭多名股东减持,创始人... 9月17日晚间,皇马科技(603181.SH)公告称,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
V观财报|永安林业总经理赵家悦... 【V观财报|永安林业总经理赵家悦辞职】永安林业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总经理赵家悦的辞职报告。赵...
成山姆供应商后,有友食品被“压... 9月16日,“泡椒凤爪第一股”有友食品(603697.SH)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会,管理层就投资者...
制度创新激活港股新生态:“A+...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2025年施政报告。对于香港资本市...
100亿深圳智驾龙头,攻入无人... 作者:李惠琳编辑:陈晓平图源:视觉中国无人物流车领域,又进来一个新玩家。9月15日,佑驾创新推出“小...
新疆风机大厂,猛投189亿制氢... 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作者:覃毅图源:金风科技新疆风机巨头,准备跨界操盘一个大项目。9月10日,金风...
平安近49万员工参与长期服务计... 中国平安持续多年的长期服务计划,近日又完成了2025年公司股票的购买。公告显示,此次共购得H股股票7...
全红婵:下一站,还会是天后吗 ... 提起全红婵,人们总会想起10米跳台上那个如精灵般的身影——14岁东京奥运会五跳三满分打破世界纪录,此...
罗永浩赢了,但西贝才是未来 罗... 文/洛水钟鸣(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罗永浩这场口水仗,赢得简直不要太轻松。估计老罗自己私下...
戴炜掌舵北京银行首考:营收净利... 出品|拾盐士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2025年中期财报季,城商行格局大洗牌。在利率下行浪潮中,上半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