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新谈战争?
过去几十年,很多人都觉得“战争”这个词离我们越来越远。冷战结束之后,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互联、文化的交流、科技的合作让大家觉得和平将会长期维持。但从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开始,这种乐观逐渐被打破。
俄乌冲突让世界重新看到大国冲突的残酷。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无人机大规模投入,卫星通信与数据实时协同,人工智能在战场上逐渐开始扮演角色。这已经不是二战时期的“钢铁洪流”,也不是冷战时期的“核威慑”,而是一种智能化、算法化的战争雏形。
与此同时,中东地区的冲突、红海的航运危机,也不断提醒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种“可燃态”。任何一个小小的火星,都可能演变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安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的战争,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历史转折——从工业战争到智能战争
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形态几乎总是与技术变革紧密相连。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比拼的是人数、勇气和士气;到了工业时代,战争变成了钢铁、炸药和后勤体系的对抗;二战之后,核武器的出现让战争进入了“恐怖平衡”的时代。核威慑让大规模战争不再频繁,但并没有真正消除冲突。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拐点。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卫星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正在逐步进入军事体系。我们看到无人机可以改变前线态势,AI 可以帮助指挥官做出更快的决策,算法甚至能在毫秒级的速度上调整战术部署。这意味着战争正在从“工业化战争”走向“智能化战争”。
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武器层面的更新,而是整个战争逻辑的转变:
工业战争依赖数量和生产能力;
• 核战争依赖毁灭性威慑;
• 智能战争则依赖数据、算法和智能体的执行力。
军费与智能化:5% GDP 的假设
如果全球主要大国都将军费提升到 GDP 的 5%,那将会是一场彻底的结构性转变。
美国目前的军费约 9970 亿美元,占 GDP 的 3.5%。如果提升到 5%,将超过 1.5 万亿美元,几乎意味着美国将进入一种“全面军事化的经济状态”。
中国目前的军费约 3140 亿美元,占 GDP 的 1.6%。如果提升到 5%,这将是超过 1.2 万亿美元的支出。这个规模不仅会重塑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会加剧外界对“中国军事扩张”的警惕。
欧盟目前整体军费约 3430 亿欧元,占 GDP 的 1.9%。如果提升到 5%,这将直接把欧洲推向一种“准战时经济”。
全球军费总额可能从现在的 2.7 万亿美元,直接翻倍到 5 万亿美元以上。这些钱会去向哪里?大约 30%~35% 会投入到装备采购、智能化系统研发与维护,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我们可能看到一个规模空前的“智能军备市场”。
智能战争的样貌
那么,“智能战争”具体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观察:
1. 无人化作战:无人机蜂群、无人战车、无人潜艇,已经在小规模冲突中得到验证。未来,它们可能成为主力。
2. AI 决策链:AI 将不只是提供情报分析,而是直接参与战术决策。人类的指挥官可能只是最后的确认者。
3. 数据战与卫星通信:谁掌握了数据链路,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星链在俄乌冲突中的作用已经是前兆。
4. 认知战:除了物理上的打击,未来战争更会针对人心与认知。AI 驱动的舆论战、深度伪造、信息操控,将直接改变战争进程。
这种战争可能不再是短暂的爆发,而是长期的、低烈度的、智能化的对抗。
风险与幻觉:利益集团的维稳逻辑
智能战争的风险不只在于武器,而在于它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战争常态”。
当军工利益集团不断游说政府、推动预算、制造安全焦虑时,国家可能被迫长期维持在一种“紧张状态”下。不会爆发全面战争,而是持续地低烈度冲突,不断消耗资源、支撑军工集团,让民众一直生活在安全焦虑中,从而合理化巨额军费。
这样的后果是智能武器不可逆扩散,冲突偶发性更高。军工利益与普通民众脱节,军政商之间的旋转门现象更加严重,民生资金被挤压,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长期受损,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这是一种“和平幻觉”:表面上没有全面战争,但实际上资源在持续被战争消耗。
全球主要防务科技公司财务概览(2024-2025)
未来的可能性:全面大战还是边缘冲突?
未来世界的走向有几种可能:
1. 全面智能大战:如果某个大国之间爆发不可调和的冲突,AI+无人系统可能直接主导战争形态,造成史无前例的破坏。
2. 边缘冲突常态化:更可能的情况是,世界长期维持低烈度、多区域的冲突,既不爆发全面战争,也不真正恢复和平。
3. 和平被重构:如果政治家真正把“避免战争”作为目标,智能技术也可能反过来成为维持和平的工具,例如通过算法预警冲突、自动化裁军机制。
我们真正的目标
在谈论智能战争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人类真正需要的目标不是“赢得战争”,而是“避免战争”。
技术的发展,让战争越来越智能,但也可能让战争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隐蔽。如果我们不去重新设计制度与政治逻辑,未来人类可能被裹挟在一种永远无法停下的“军备跑步机”上。
所以,真正的现实主义并不是准备打一场完美的智能战争,而是努力避免这场战争的发生。如果未来的领导人们能够把“避免战争”作为一种任期内的 KPI,那么 21 世纪或许依然可以成为人类文明最和平的世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还是不举手就发言,作者: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