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工程世界 (ID:EEworldbbs),作者:付斌
汽车卷起来了,eFuse(电子保险丝)也被带火了。但事实上,eFuse的应用范围远不止汽车,服务器电源、消费物联网都会用到它。而相关厂商,也在不断增大对他的布局。
本文将从eFuse的原理、与高边开关的区别、eFuse的选择和相关厂商的布局全面盘点eFuse目前的市场。
eFuse的工作原理
目前,保险丝分为很多种,常见保险丝分为三种:传统保险丝、可复位聚合物正温度系数(PTC)器件和智能电子保险丝IC(eFuse)。
传统保险丝:一次性保护元件,电流超额定阈值时,过流产生的热量会熔化导电元件,从而永久断开电路。它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势,电压和电流额定值选择广泛且跳闸曲线特性好,但存在不可复位需手动更换、不适用于难维修或便携式设备的局限,较大型号还会占用PCB空间,不过表面贴装型可用于蓝牙扬声器、手持遥控器等小型设备的自动化组装。
PPTC自恢复保险丝:由导电聚合物材料制成,过电流加热时电阻会急剧增加,故障清除并冷却后能自动复位。其优点是结构紧凑的表面贴装设计,且在低压应用中经济高效,不过响应时间慢于传统保险丝和电子保险丝,性能受环境温度影响,复位后缺乏可重复性,仅适用于低压、低电流电路,常见于可充电电池组、USB外围电路以及美容工具、机器人吸尘器等带小型直流电机的产品。
电子保险丝(eFuse):集成功率MOSFET与控制和保护逻辑的集成电路,能提供快速精确的过流保护,不少型号还集成过压保护、热关断、反向电流阻断、软启动和故障报告等功能。它响应时间极快,电流限值和故障阈值可编辑,支持远程复位与诊断,但成本高于传统保险丝和PPTC,需要偏置电源且部分需集成MCU,适合USB-C供电端口、嵌入式控制模块、固态硬盘(SSD)、物联网集线器、汽车、服务器等需紧凑型智能保护的场景。
保险丝熔断是一种确保电气系统可以安全隔离的简单方法,可以避免电池的高电流消耗导致电缆过热甚至起火。但由于很多系统故障并不严重,甚至希望系统恢复运行而不是简单熔断,这时eFuse的可恢复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原理来看,eFuse是一种串联连接到主电源轨的低电阻开关,由逻辑电路控制,用于保护负载和电源。当发生过载或短路情况时,eFuse会将电流限制在预定义的安全值,并在过压情况下将输出电压限制在安全水平,从而保护负载免受电源故障引起的异常影响。如果故障情况持续存在,eFuse会将负载与电源断开。根据不同版本,eFuse可以在锁断模式下运行,需手动重启,也可以在自动重试模式下自动恢复。
当前eFuse技术的发展主要围绕“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更广适配性”三大核心方向展开,行业内多以TI(德州仪器)、ADI(亚德诺)、ONsemi(安森美)等国际厂商的技术平台作为主要参考,其产品也已从早期仅具备单一保护功能,逐步发展到能够提供多维度智能保护的阶段。
其中,当前主流的第二代、第三代eFuse已实现过流、过压、过温等多参数的可编程调节,还集成了状态反馈功能,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低压电路等各类场景;而在高端方向上,第四代eFuse正朝着“高压高功率”与“系统级集成”两大方向突破,不仅能支持60V以上的高压场景(如新能源汽车的高压辅助电路),还集成了I2C、SPI等通信接口,可与系统MCU进行实时交互,进而实现动态保护策略的调整。
封装技术创新是提升eFuse芯片性能的关键,其内部结构分两种:分立式封装靠Cu Clip+WB工艺主导高压场景,铜夹片与基板直连可提升散热效率,纳米银烧结方案更将热导率提至传统材料3倍,且分立元件支持48V、100V以上高电压,适配工业设备、电动汽车等高压、大功率、定制化场景;集成式结构多用于低压场景,如USB供电(5V)、笔记本电脑(12-20V)、服务器(12-48V),典型如TI的TPS2592xx系列(支持30V),适合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低压、小型化、智能化场景。当前集成式eFuse正向高压领域渗透,分立式结构在超高电压、特殊环境等极端条件下仍不可替代。
eFuse与HSD“傻傻分不清楚”
eFuse(电子保险丝)与HSD(高边开关)是常被同时提及的两种器件,很时候其实很容易”傻傻分不清楚“。
它们虽可能处于电路中的相同位置,且部分高端型号会集成对方的功能,比如带保护功能的高边开关、带控制功能的eFuse,但核心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又能形成一定的协同作用。其分类始终以“核心功能”为根本标准:若以保护为优先,则归为eFuse;若以控制为优先,则属于HSD。
eFuse的核心定位是“以保护为核心的器件”,本质上是“电子形式的保险丝”,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熔断式保险丝,借助半导体技术实现对电路的精准保护。它的核心功能是实时检测电路中的异常情况,如过流、过压、短路、过温、反向电流等,并通过切断电路或限制电流的方式,保护后端负载、电源及整个系统免受损坏;关键特性包括具备自恢复能力,无需像传统保险丝那样手动更换,拥有可设定的精确保护阈值,响应速度可达微秒级,部分型号还集成了欠压保护、浪涌抑制等附加功能,其设计目标始终是优先保障电路的安全性,而非追求高效的开关控制。
HSD则是“以控制为核心的器件”,本质是“位于高边(电源正极侧)的电子开关”,核心功能是对负载与电源的连接或断开进行控制。它通常受MCU的GPIO等控制信号驱动,实现电机启停、灯光开关等负载的通断操作,部分HSD虽也集成了过流、过温等基础保护功能,但这些保护仅为辅助作用;关键特性体现在低导通电阻,能有效减少功耗,具备快速开关速度以支持PWM控制,且兼容逻辑电平控制,更注重开关效率与控制灵活性,其设计目标是优先实现对负载的高效、可靠控制,保护功能仅作为附加的“安全冗余”存在。
厂商在不同领域的布局
目前,eFuse拥有不同的场景。
服务器领域:
随着AI芯片性能的指数级增长,服务器功耗呈现爆发式上升。以英伟达为例,其B200 GPU单芯片功耗达1000W,GB200更突破至2700W,驱动单机柜功率从20kW跃升至120kW以上。传统12V电源架构在高功率传输时正在面临严重瓶颈:电流激增导致I²R损耗剧增,散热成本攀升,同时线束体积与重量限制了系统扩展性。这迫使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更高电压的电源架构以应对挑战。
随着48V电源母线的升级,对于热插拔(Hot-Swap)技术也有着相应的改变。
德州仪器认为,随着功率需求的增长通常导致解决方案体积增大、设计复杂化,并增加故障检测与保护的难度。此外,在确保安全运行和最小化功率损耗的同时管理大电流成为关键问题。传统热插拔控制器与分立FET的组合在高功率应用中面临显著限制。为应对这些挑战,德州仪器推出集成电源路径保护的48V热插拔电子保险丝(eFuse)器件,专为数据中心应用设计,具有高可靠性和紧凑性。与需要外部检测电阻和电流检测放大器的方案不同,TPS1689和TPS1685通过集成这些功能简化了设计,在支持高功率无缝扩展的同时,将解决方案尺寸缩减高达50%。
TPS1689的差异化特性之一是消隐定时器,它通过使系统区分峰值负载电流和实际故障条件来防止误触发。该功能增强了系统可靠性,避免不必要的停机。器件还支持堆叠功能以提升电流处理能力,允许多个器件在高功率应用中协同工作。集成的故障记录黑匣子、FET安全工作区保障、主动均流和健康监测等特性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弹性。TPS1689采用行业标准通用封装,提供确保可靠运行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汽车领域:
在汽车电子领域,eFuse已是高压平台安全的核心。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其400V电池管理系统用多颗eFuse实现8节电芯精准控制,可实时监测充放电风险,还能借主动均衡技术延长15%以上电池寿命;800V快充系统中,英飞凌CoolSiC eFuse凭借1200V耐压与600A峰值电流承载能力,解决了传统保险丝易熔断、响应慢的问题,成为超级快充的关键保障。
汽车智能配电架构借助高边开关、eFuse芯片、MOSFET等半导体器件,逐步替代传统机械保险丝与继电器,实现了设备供电、状态采集、智能检测、故障快速隔离及用电管理的集成化。通过智能化与模块化设计,该架构不仅构建出更高效、安全、灵活的配电网络,提升系统可靠性,还减少了线束冗余设计,同时推动配电模式从传统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集中式配电是将电池电能直接分配至各负载系统,而分布式架构通过多个小型配电中心实现区域化控制,能进一步优化车辆电气性能、减少线束连接数量,增强系统可靠性。
eFsue作为智能配电系统的核心元件,集成保护与开关功能,可实现实时诊断、自动复位与快速响应,具备I2t/I-t线束保护能力,还支持OTA升级;此外,它能为低功耗负载供电并拥有自恢复功能,有效提升配电网络的安全性与效率。总之,与传统保险丝相比,eFuse可提供更精确、灵活的保护机制,能更好地满足自动驾驶系统与完全线控系统对配电安全的需求。
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及市场需求推动,eFuse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全球eFuse市场规模2024年达482.3亿元,预计2030年增至789.8亿元;中国车规eFuse市场规模2025年约29.9亿元,2030年预计达149.1亿元。
目前,许多厂商都在积极加大对于车用eFuse的布局:
安森美推出NIV3071 eFuse,具备四个可独立驱动或并联的集成通道,支持48V和12V负载,能保护下游电路免受过流、过温及接地短路影响,还可通过FAULT引脚提供故障指示,并拥有可配置电流限制与导通时间功能。
意法半导体新产品VNF9Q20F采用单晶片VIPower M0-9 MOSFET工艺与STi2Fuse专利技术,100µs内可响应过流并关断,能增强电压稳定性、防止过热,还支持电容充电模式以适配大电容负载,且新产品支持SPI数字接口。
英飞凌PROFET Load Guard系列eFuse设计灵活性高,可调整过流限制,单/双通道器件引脚功能兼容、更换简便,集成容性负载开关模式,低电流区域电流检测精度优,提供PRO-SIL ISO 26262-ready文档,适配自动驾驶等场景对传感器的保护需求。
恩智浦eXtreme开关为N通道类型,集成保护与诊断功能,导通电阻低至2~100毫欧,产品组合覆盖汽车与工业应用,支持12/24/32V场景,具备SPI、控制和诊断功能,通过可编程SPI实现灵活设计,嵌入式保护与扩展反馈保障稳健性。
南芯科技推出符合AEC-Q100标准的车规级eFuse SC77010BQ/SC77010Q,工作电压达60V,具备高精度电流检测、容性负载软启动、Limphome跛行模式及多种保护诊断功能,现已大规模送样,预计第三季度量产、明年上半年装车。
上海类比半导体研发的EF1048Q eFuse专为汽车一二级常电配电系统设计,集成I2t算法保护线束与负载,支持SPI接口对接主控制器,具备多种保护诊断功能及冗余监控、LIMP HOME功能与纯硬件模式,保障配电系统稳定。
消费领域:
由USB-C端口供电的产品(例如智能音箱、便携式投影仪和高端美容工具)需要符合USB-C型电力传输(PD)协商标准,并且必须处理宽输入电压(5 V至20 V)。
电子保险丝(eFuse)是这些设备的最佳选择。eFuse在单个集成电路中集成了多种保护功能,并具有反向电流阻断功能,可防止反向电流损坏电路。此外,一些型号还提供可编程电流限值、短路保护、过热保护、欠压锁定以及与供电(PD)控制器的无缝集成。图5详细展示了一款用于保护USB-C端口的电子保险丝。eFuse负责处理过流和反向电流保护,而PD控制器则负责与主机协商供电。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集线器和消费物联网通常使用微控制器、Wi-Fi/蓝牙模块和外部闪存。线缆短路、组件故障或ESD事件都可能导致这些系统出现故障。对于低压数字电路(3.3V或5V),传统保险丝的响应速度可能不够快,而PPTC保险丝在略高于保持电流额定值的电流下可能无法可靠地跳闸。
额定电流为0.5 A至3 A的电子保险丝(eFuse)将敏感IC的快速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浪涌控制和欠压锁定控制集成在一个元件中。eFuse提供全面的电气危害防护,同时减少元件数量并节省电路板空间。
LITTELFUSE此前推出多功能电路保护器件——电子保险丝保护集成电路产品线的最新成员LS05006VPQ33。这款新型电子保险丝保护集成电路采用了创新型设计,可保护USB C型端口免受短路、过压和静电放电(ESD)的影响。LS05006VPQ33是一款高度集成的保护集成电路,适用于C型PD Vbus与CC/SBU短路,具有28 Vmax和8 KV IEC-61000-4-2 ESD能力。该产品非常适合用于各种USB C型应用,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工业电脑、销售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USB C型PD扩展坞等。
总结
eFuse已从“简单保护元件”升级为“多场景智能保护核心”,未来随着汽车800V高压平台的普及、AI服务器48V架构的升级、以及智能电网与储能系统的融合,eFuse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国产厂商也在车规等关键场景加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