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投资法就是专门等待性价比达到最高、价格相对价值的估值达到最低的时候,再去买入。能坚定执行这种投资策略的人,可以在长期取得优秀的投资回报。
本刊特约 陈嘉禾/文
在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种动物。在这些动物中,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法,其中许多动物的生存方法让人感到无比惊奇。
比如在非洲大草原上,猎豹依靠自己无与伦比的速度捕食一些小型的猎物。但是同时,为了获得如此惊人的速度,猎豹也放弃了力量,成了大型猫科动物中非常弱小的存在。
在浩瀚的海洋中,事情也是一样,不同的鱼类、甲壳类动物、鲸豚类动物等等,依靠自己各自的方式生存着。每一种动物都依靠自己的本领,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比如剑鱼,就依靠自己无与伦比的速度,闯出了一条生路。对应到资本市场中,这些剑鱼像极了今天的量化机构,他们以无与伦比的交易速度,在投资机会出现的一瞬间就冲上去,抢到属于自己的食物。
而鲸鱼,则依靠自己庞大的体型,在海中获得了霸主的地位。鲸鱼的体型比绝大多数的鱼更大,智商也更高,这为它们在海中赢得自己的生态位置创造了优秀的条件。
类比到资本市场,这些鲸鱼就相当于庞大的机构投资者,比如保险机构的资产管理者、社保基金等等。他们依靠巨大的资金体量和相对专业的投资技巧,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今天我要聊的,则是来自一种底栖鱼类比目鱼的生存策略,以及与之相似的“比目鱼投资法”。
只盯住“底层”资产
比目鱼是一种著名的鱼类,学名叫“鲽形目鱼”。成鱼趴在海底,两只眼睛长到一边,以此躲避天敌,同时获得更好的视野,以及双目视物带来的对距离更好的感知。
由于只能趴在海底,因此比目鱼只能吃掉到海底的食物,以及在海底的一些底栖动物和鱼类。简单来说,就是什么东西在海底,比目鱼才吃啥,稍微生活在上层水位里的东西,统统不吃。
事实证明,比目鱼的这种生活方式非常成功。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比目鱼最早出现在白垩纪晚期,距今已有七八千万年。要知道,人类所属的灵长类动物在地球上的时间也不过六七千万年,比目鱼的演化可以说相当成功,占据了海洋中一个重要的生态位。
那么,什么是“比目鱼投资法”呢?简单来说,就是学习比目鱼一样的生存策略,永远趴在资本市场的海底,永远只吃掉下来的、或者长在海底的食物,中层、上层水位里的食物统统不吃。
在资本市场里,上层、中层水位里,有太多有意思的食物。比如,在最靠近海面的水里,有大量有着最新高科技、赢得最新市场份额、高速增长的公司。
当然,这些公司往往也有着很高的估值。对于“比目鱼投资法”来说,这些食物(投资机会)统统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不是自己的菜。
在资本市场大海的中层里,也有不少食物,比如利润率丰厚的消费类企业、净资产回报率很高的垄断型公司,等等。当它们的估值合情合理、谈不上廉价时,这些公司的股票就处于资本市场的中层。
对于趴在海底的比目鱼投资者来说,这些投资机会也可以视而不见。
对于“比目鱼投资法”来说,真正适合的投资机会,只会出现在海底。也就是说,比目鱼投资法专门等待性价比达到最高、价格相对价值的估值达到最低的时候,再去买入。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比目鱼投资法并不是只买入市场上估值数据最低的股票,比如最低的PE(市盈率)、最低的PB(市净率)、最高的股息率等等。如果投资这么简单,那么一张Excel表就能完成比目鱼投资法的所有事情。
比目鱼投资法所做的,是首先对市场上所有资产的价值进行分析。这些资产不仅仅包括股票,也会包括现金、债券、房地产、商品、衍生品等等。
然后,再根据当前价格和这些价值之间的比例,找到一小部分性价比最高的资产,也就是那些趴在海底的食物。通过不断捕捉这些投资机会,比目鱼就可以把自己养胖。
如果一种资产的价格脱离了海底、开始往中上层水位走了以后,比目鱼投资法应该怎样做呢?很简单,在中上层水位的资产,并不是比目鱼的食物。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卖掉那些已经涨起来的资产,再把钱投入下一个趴在海底的资产。
通过这种严格的“只吃海底的食物”“只买性价比最高的资产”的投资方法,比目鱼投资法可以不断把上涨的资产扔出去,继续接入下一个掉到海底的食物。
长此以往,比目鱼投资法就实现了资本的高效利用。小小的比目鱼,虽然没有剑鱼的速度、鲸鱼的体型,却也能在自己独特的生态位上,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施洛斯的实际回报丰厚
在投资史上,投资方法可以说最贴近比目鱼投资法的著名投资人物,就是美国的沃尔特·施洛斯。这位也曾经在本杰明·格雷厄姆手下工作、资历比沃伦·巴菲特还老一些的投资大师,一辈子践行了“只捡便宜货”的投资方法。
不同于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对企业品质的追求(尤其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展的中后期,巴菲特和芒格为了追求企业品质宁可付出更高一些的价格),施洛斯的投资风格永远在极致地强调估值和性价比,像极了比目鱼只吃海底食物的生存策略。
结果,在长达几十年的投资周期中,施洛斯也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投资回报,甚至单从回报率来说,不输于举世闻名的巴菲特。
在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Mount Saint Vincent University)的助理金融教授Mohammad Siddiquee整理的一份关于施洛斯历史投资业绩的文件中,总结了施洛斯从1956年到2002年的总体投资回报。
数据显示,在47年中,收取费用较高的WJS有限合伙人投资组合,把每1美元的初始投资变成了788美元,年复合增速(CAGR)达到15.2%。而费用更低的WJS合伙人公司投资组合,则把每1美元的初始投资,变成了足足5456美元,CAGR达到20.1%。
可以看到,比目鱼投资法、这种专门只吃海底食物的投资方法,可以在长期产生惊人的投资回报。更有趣的是,比目鱼投资法还可以解决两个经常困扰投资者的问题。
解决估值和仓位困惑
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有两个问题经常产生困扰:什么估值应该买、什么估值应该卖?现金仓位究竟留多少合适?但是,对于“比目鱼投资法”来说,这两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首先,当许多投资者难以回答“什么估值应该买、什么估值应该卖”的时候,他们思考的是10倍PE算不算足够便宜?万一跌到8倍怎么办?如果20倍PE卖了,市场又涨到30倍PE,又该怎么办?
使用比目鱼投资法的投资者要考虑的只是一直买入在海底的资产而已。至于这些资产是5倍、10倍、还是15倍PE,根本不重要,只要确认它们的性价比是全市场最高的就行了。
当全市场的估值上升的时候,比目鱼投资法就会买的贵点儿;当全市场都很便宜的时候,这种方法也会买的更便宜。比目鱼投资法追求的,不是某一个特定数字的性价比和估值,而是相对全市场最高的性价比。
其次,许多投资者对于投资组合里应该留多少现金,也感到困扰。留多了,怕赚不到钱;留少了,又怕市场风险大。我见到许多投资者,每天都在加仓和减仓之间纠结,可谓愁白了头。
但是,这种困扰在比目鱼投资法里,可以说完全不存在。只要把现金的性价比,也和其他资产的性价比进行对比,情况就会变得一目了然。
当现金的回报率超过其他资产时,投资者自然应该多配置一些现金,反之,比目鱼投资法就会放弃现金。
“比目鱼投资法”看起来并不高级,它既没有剑鱼般激动人心的速度,也没有鲸鱼那样让人震撼的体型。但是,作为一种有着自己独到技巧的投资方法,比目鱼投资法也能给坚定执行这种策略的投资者,在长期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
(作者为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本文刊于09月20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