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等多家媒体报道,马云已经归来。
马云于2019年9月10日正式退休,这一天既是中国的教师节,也是马云55岁的生日。马云当时在阿里巴巴20周年晚会上宣布卸任董事局主席职务,并泪洒现场,正式宣布退休。退休后,马云保留了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的身份,并计划回归教育领域。这一退休决定是马云长期规划的传承计划的一部分,并非临时起意。这一天阿里的美股股价为171.62美元,而在6年后的9月10日,阿里的收盘股价为143.93美元,也就是说在马云“退休”的6年间,阿里的股价不涨反降,跌幅约16%。
9月16日晚,马云被曝出现身阿里巴巴数字生态创新园的HHB酒吧,和阿里合伙人、蚂蚁集团执行副总裁邵晓锋坐在酒吧沙发区交谈。有网友认出马云以“马老师好”和其打招呼时,马云还挥手致意,证实了马云的回归。
仅仅就这么一则马云回归的消息,让资本市场闻风而动。9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上涨5.28%,报收161.6港元,股价创近四年来新高,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美股收盘价为166.17美元,涨幅2.64%,两个交易日内,阿里港股市值相差1449亿港元,美股市值相差186.2亿美元。
马云“强势回归”,在公司战略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阿里的一些重要决策背后都有马云的影子,从阿里的AI布局,到该公司在外卖领域与京东竞争。
网友和投资者都很关注,马云回归对阿里来说意味着什么?
风清扬为何归来?
阿里在8月29日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阿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477亿元(34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2%。这一增速创下新低,甚至低于2023年的1.83%增幅。
除了营收增幅创下新低之外,阿里在第二季度的经营利润349.9亿元,同比下滑3%。阿里称主要是由于经调整EBITA的减少所致,部分被无形资产摊销、非现金股权激励费用的减少,以及上年同期的一次性计提准备金所抵销。同期调整EBITA为388.4亿元,同比下降14%。阿里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对“淘宝闪购,以及用户体验、用户获取和科技的投入,部分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的双位数收入增长以及多项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所抵销。”
不管什么原因,阿里在上半年的表现很难用出色来形容,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335.1亿元,同比下降18%。上一年同期该项净利润为406.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在该季度只有206.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36.3亿元,大幅下滑了39%。自由现金流为净流出188.2亿元,上一年同期则是净流入173.7亿元。在财报发布前的8月28日,阿里港股单日股价跌幅达4.69%,美股也下跌了2.18%,其中港股在财报发布当日也出现微跌。
其实从马云2019年官宣退休后,马云回归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从2024年下半年,马云频频现身。去年底,马云现身蚂蚁20周年庆典现场,发表演讲称,未来20年,AI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因为AI会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时代,AI会改变一切。自2025年2月起马云频繁参与AI项目决策,要求每日汇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展,并推动阿里云与平头哥芯片的协同研发。
阿里前掌舵人张勇在2023年“1+6+N”的分权实验,已经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为不成功的试验,不久前阿里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业务划分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所有其它业务四大板块,“1+6+N”架构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随后马云推动蒋凡重掌电商大权,阿里也由鼎盛时期电商占有率的80%一路下滑,以至于2025年5月CEO吴泳铭提出“回归湖畔小屋创业精神”。湖畔小屋等比例复刻了1999年马云和创始团队开启创业的湖畔花园16幢1单元202室,并把它搬进了阿里巴巴全球总部最显眼的位置,试图复刻阿里创业初期管理模式。但阿里在这个期间市值一跌再跌,2024年阿里市值较峰值蒸发80%,分拆计划受挫后需稳定投资者预期。马云回归或是最好的解决手段。
当前阿里仍处于“触底回升”阶段,风清扬马云回归更多体现为战略纠偏与资源整合,而非短期业绩救火,回归后的马云继续押注云计算的战略延续,2025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试图抢占技术制高点。
阿里正在主动求变
雄踞中国电商一哥位置多年的阿里,其市值一度突破8000亿美元。在过去马云“退休”的5年多时间里,阿里市值大幅缩水,一度被拼多多超越。2023年底,当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马云罕见发声称“我相信今天的阿里人都在看都在听。我更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宣布了阿里的改变的开始。
蔡崇信和吴泳铭在马云的指示下,展开新一轮大刀阔斧的变革。2024年5月,蔡崇信和吴泳铭联名发布致股东信,称“阿里永远关注未来,将积极对“大公司病”开刀,保持创业精神的决心。”改革逐渐深入,遇到阻力在所难免,涉及到复杂的认知调整和利益分配,作为阿里最有影响力的创始人,只有马云才能稳定阿里军心,他的回归会增强阿里的凝聚力,减少内部改革的阻力。
2024年马云也在蚂蚁20周年庆典演讲中表示:“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表明了阿里对AI的押宝将会持续。
马云此前已经多次现身阿里园区,每一次现身都会引发全网的关注。他的现身也加速了阿里战略调整。“1+6+N”如今已经被四大业务板块取代。重新战略调整后的阿里聚焦于电商、云+AI、国际数字商业以及菜鸟、钉钉、夸克等多元生态业务。其中AI领域始终是重中之重。马云明确将AI定位为“理解人类、服务生活”的工具,强调技术应“呵护人间烟火”而非取代人类,提出“让机器做人类做不到的事”的哲学。
2025年3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该金额超过阿里过去十年在相关领域的总和,创中国民企AI基建投资纪录。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部署数据中心,支持AI算力需求,2025财年Q3阿里云AI相关收入连续六季度三位数增长。夸克品牌升级为“2亿人的AI全能助手”,聚焦多模态大模型与AI Agent技术,开放数百个AI岗位。阿里云发布Qwen2.5-VL多模态模型及MoE架构旗舰模型Qwen2.5-Max,亚太IaaS市场份额达36%,通过开源策略扩大技术影响力。
不久前,阿里创始人团队由26人减少至17人,权力逐渐向业务一线负责人集中,比如吴泳铭不仅担任集团CEO,还兼任淘天集团和云智能集团CEO,以提升公司的决策效率。新管理层就迅速确立了“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与此同时,阿里开始不断抛售非核心资产,曾经被马云寄予厚望的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也被大刀阔斧砍掉。
改革之下阿里AI业务获得更多资源。9月16日,央视报道称阿里旗下平头哥最新研发的面向人工智能的PPU芯片,各项主要参数指标均超越英伟达A800,与H20相当。此前通义千问大模型深度集成至iOS系统,逐步向iPhone系列开放。联手苹果,意味着阿里的AI技术得到市场更多认可。
马云从去年年底的回归,让阿里股价一路飙升,年内涨幅已超100%,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大关。
500亿阻击京东美团
据阿里公开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净利润为33.65亿元,同比下滑85.77%。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43.9亿元,同比下滑28.77%。高鑫零售减值、优酷商誉减值等因素加剧亏损,或导致阿里净利润下滑,在随后几个季度中阿里净利润稳中向好,已经稳住基本盘。
2024年下半年,阿里在外卖市场发起“闪电战”,通过500亿补贴迅速将市占率从0提升至44.5%,直接冲击美团主导地位。这种激进扩张导致短期利润承压,补贴金额相当于阿里2024年净利润的30%,且与美团的“百亿补贴保卫战”形成持续消耗。只是补贴能带来流量增长,高成本投入转化为稳定盈利模式尚需时日。好在这些补贴的钱,在马云回归的几个交易日内市值涨幅足以覆盖补贴投入,可以说外卖投入的费用,马云回归后已经全部赚回来了。
阿里的新零售战略也被逐渐剥离。阿里此前通过收购大润发、银泰百货等重资产布局新零售,但2025年初剥离相关亏损资产,这一调整已经大幅减轻了整体负担。
马云押注阿里的核心商业业务,通过500亿的补贴成功夺回市场份额。截至今年7月,阿里占据中国外卖市场43%份额,几乎快要追上美团的47%。但是为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市场监管部门已约谈主要外卖平台,阿里需要及时调整战略。
马云归来显然不是仅做这些事,近日通过旗下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功能,挑战了美团的核心护城河——UGC评价体系。这是阿里进军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一步,不同于传统用户评价模式,高德采用AI核心排序,基于用户真实行为数据,号称“刷屏无效,用脚投票”。而高德扫街榜的底气正是阿里AI。
马云此次回归,不仅是象征性“精神领袖”的复出,更带来了清晰的战略指向:全面押注人工智能。他提出“让AI成为阿里的新操作系统”,意味着AI将不再局限于技术部门,而是深度重构电商、物流、云计算、金融等全业务链。市场积极反应的背后,是对阿里重拾创新锐气的期待。近年来,面对激烈竞争,阿里一度陷入战略摇摆。马云的回归,象征着创业初心与长期主义的回归。
更重要的是,马云的愿景为阿里注入了未来想象力。在全球AI竞赛中,中国科技企业亟需引领者。阿里拥有海量数据、丰富场景与技术积累,具备打造AI生态的独特优势。在马云的战略引领下,阿里有望从“电商公司”真正蜕变为“AI驱动的科技巨头”。
马云归来,不是回到过去,而是指向未来。一场以AI为支点的战略重塑已经开启,阿里的新篇章,值得期待。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