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硅谷高薪,83岁博士造折叠车年卖4.5亿 鏀惧純纭呰胺鐧句竾骞磋柂 鏀惧純纭呰胺鐧句竾楂樿柂
创始人
2025-09-24 19:53:23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9月初,港交所迎来一位特殊的敲钟人——83岁的物理学博士韩德玮。

他创立的大行科工(02543.HK)以6688倍超额认购刷新港股纪录,首日开盘即暴涨,市值突破21亿港元。

自行车曾被视为“夕阳产业”,这位老人创办的折叠自行车品牌又为何能在消费寒冬中逆势崛起?其上市故事背后,折射出中国制造业从代工贴牌到技术突围的转型密码,更预示着性价比消费时代的深层变革。



PART.01
一场“折叠革命”

韩德玮的创业故事堪称现实版“硅谷传奇”。

这位南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曾在休斯飞机公司参与军用激光研发,却因1970年代石油危机萌生跨界念头——能否设计出一款自行车,解决公共交通与个人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经过四年车库实验,1981年他终于研发出全球首款“韩式折叠车”。车架采用航空级铝合金,15秒内可完成折叠,重量控制在10公斤以内。

这项发明彻底颠覆了传统自行车的设计逻辑,但商业化之路却充满荆棘。

依靠广泛的媒体宣传攻势,韩德玮博士与其弟弟Henry成功找到了35位投资者,累计筹集了200万美元资金支持,为品牌起步注入关键动能。

借着这股资源集聚的有利势头,1982年二人在北美正式启动“大行”品牌的注册与创立工作,并通过旗下DNA(Dahon North America Inc.)承担起该品牌日常运营的核心职责。

但前三年订单不足2000辆,投资人纷纷撤资,甚至有经销商当面嘲讽:“谁会买这种像玩具一样的自行车?”

转机出现在1993年。韩德玮带着第三代折叠车参加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凭借独创的“DFS双节棍折叠技术”斩获发明奖,当场斩获日本经销商5万辆订单。

此后十年,大行从台北工厂起步,逐步在深圳、惠州建立生产基地,全球经销商网络覆盖68个国家,2000年更以年销80万辆的成绩创下吉尼斯纪录。



PART.02
“中产泡沫”退潮?

在很多品牌忙着给自行车贴“高端”标签时,大行走了另一条路——它没跟风英国Brompton把售价抬到8000元甚至2万元,反而把主力车型价格定在1500到3000元,专门瞄准“打工人”的通勤需求。

这个选择在2024年消费降温时显得格外明智。2022到2024这两年,大行的销量从14.9万辆慢慢涨到了22.95万辆,每年平均增长24%,比行业整体速度快了不少。

在国内折叠车市场里,它的零售量占了26.3%,零售额更是占到36.5%,稳稳坐住第一的位置。

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2.54亿元增长至4.51亿元,两年复合增长率达33.1%;净利润从3143万元增长至5230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1%。

从天猫后台的数据来看,买大行的大多是25到35岁的上班族,73%的人买了就是为了通勤,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

这背后其实是大家消费观念变了,大家不再为“网红款”“社交属性”买单,更在意东西实不实用、值不值这个价。

就像韩德玮说的:“我们不做摆着看的奢侈品,只做能让普通人日常出行更方便的工具。”这种务实,反而让大行走对了当下的消费节奏。

事实上,大行科工作为折叠自行车领域的“隐形冠军”,其成功并非偶然,核心在于扎实的产品力与深厚的技术壁垒。

据灼识咨询数据,它也是国内折叠自行车行业专利数量最多的品牌。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其在国内拥有113项有效专利,在美国、欧洲及日本另有22项,这些专利全面覆盖自行车设计核心领域——从车架结构、折叠结构到骑行系统均有布局,既牢牢把控产品性能底线,又将舒适度与美学设计融入其中,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PART.03
上市狂欢后的“B面”

虽然上市初期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但大行藏在业绩里的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

最明显的是产能问题。公开报道显示,大行惠州的工厂常年满负荷运转,2025年前四个月,产能利用率都到114.1%了,没办法只能找代工厂帮忙。

结果就是,代工的比例从2022年的29.5%一下子涨到了65.5%,现在超过六成的车都是别人代工生产的。

虽然代工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也让利润变薄了。2024年,大行自己工厂生产的车毛利率有36.5%,代工厂做的只有29.4%,差了7个多点。

更麻烦的是,前三大代工厂要承担70%的代工量,要是这些代工厂产能出问题或者质量没把控好,大行的交货和口碑都会受影响。

除了产能,还有两件事让市场担心。

一是社保问题,2022到2025年,大行累计欠缴员工社保公积金660万元,可同一时期,给控股股东韩德玮的分红却超过6000万元,一边欠着员工福利,一边给大股东分钱,这事儿不仅让员工不满,黑猫投诉平台上已经有许多相关投诉,还可能引来监管部门的检查。



二是管理层年龄太大,83岁的韩德玮还持有88.56%的股份,同时当董事长和总经理,整个管理层平均年龄超70岁,大家都在担心,万一韩德玮身体出问题,公司未来的战略能不能延续。

还有电助力自行车的转型,大行虽然推出了K-ONE、UNIOE20这些车型,但目前电助力产品的收入只占8%,离2027年要达到30%的目标差得远。而且它的电助力车卖3999元,虽然比Brompton的1.2万元便宜,可又比市面上白牌产品的1500到2500元贵不少,怎么在性能、成本和价格之间找到平衡,成了它转型的大难题。

面对这些压力,大行选择从正面硬刚,计划募资1.03亿港元建惠州新厂,2027年投产后年产能将达20万辆,代工比例有望降至40%以下。

此外,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从2022年900万元升至2024年1760万元,后续将重点攻关电助力系统、智能锁等技术。

渠道方面,2025年打算新增50家直营店、80家店中店,同时在抖音做直播电商,希望把线上收入占比提到30%。

至于出海,大行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了999元的低价车型D6,并在欧洲设了体验中心,目标是三年内把外销占比拉回到20%。

不过,这些计划能不能成,关键要看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在扩大规模的时候,还能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不被竞争对手追上;二是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怎么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比如欧洲对环保标准的要求、东南亚的价格敏感度,这些都需要慢慢摸索。



大行科工的上市,对韩德玮来说是圆了几十年的梦,对中国制造业来说,也是一次转型升级的示范。

在这个大家不再盲目追求“高端”、更看重性价比的时代,大行的成功说明——技术才是真正的底气,百余项专利让它在中端市场没人能轻易替代。

事实也证明,深耕细分领域,也能打造出一个龙头。与此同时,务实比噱头重要,不搞网红营销,专注解决通勤痛点,才能在消费寒冬里站稳脚跟。

但代工依赖、社保争议这些问题也像悬在头顶的剑,提醒着资本市场:企业的长期价值,不是靠上市当天的股价暴涨撑起来的,而是要在规模扩张和风险管控之间找到平衡。

对83岁的韩德玮来说,敲钟只是一个开始,怎么把“折叠自行车专家”变成“全球城市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才是他和大行接下来要面对的真正挑战。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阿里大消息:联手英伟达! 在9月24日举行的2025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和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
周大福无偿“填坑”,60026... 9月23日晚,ST景谷(600265)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上海博达...
原创 2...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
半导体再添并购动作,华海诚科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步复苏,...
草台班子的真相:人类愚蠢五大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盖雅普森,作者:盖雅普森,题图来自:AI生成你是不是越来越觉得这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周鸿祎坦言与巨头关系转变:从“... 9月24日下午消息,今日,罗永浩与周鸿祎深度对谈。周鸿祎坦言,现在和巨头之间不再是一种完全敌对的关系...
OpenAI公布万亿美元“计算... 当地时间9月23日,OpenAI公布了其雄心勃勃的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愿景,计划在美国本土及海外建设庞...
AI下南洋,广西打头阵! AI... 作者 | 傅斯特如果要问:一个经济规模中游的省份,今天还有什么机会后来居上,更上一层楼?答案极大可能...
麦趣尔:昌吉州国投拟减持2%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4日,麦趣尔公告,持股8.13%的股东昌吉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计划...
华天科技:筹划购买半导体功率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4日,华天科技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
AI会替代能源地位?押注全栈A...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Token就是未来的电。”9月24日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BAB...
从凌晨排队到十点收工,蔚来ES... 虽然正式售价较预售低1万元,已成行业基本操作,但当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喊出“29.88万元”时,现场依...
集采新规首提价格“反内卷”,新... 红星资本局9月24日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确定第十一次集采将于...
邮惠万家银行退场!独立法人直销... 成立不到4年,邮惠万家银行即将被吸收合并。《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9月23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一则...
又一跨境券商关紧内地居民开户通... 2025.09.24本文字数:105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亓宁又一跨境互联网券商调...
中国好岳父!顺丰大佬将2.8亿... A股转赠股份,大家可能见得多了。送女儿、送儿子,甚至送配偶,都常见。但,送女婿,你见过吗?!昨晚, ...
为什么你定投越久,收益越平庸? 一、定投一时爽社群里收到一个关于指数ETF定投的问题:高:大大,第一次提问。本人上学时候开始定投了创...
“阳光电源”下有保底,上有预期... 说起阳光电源,老朋友应该都很开心,几个月前你们看我专栏的操作记录,跟着我买的,现在奔着三倍去了。新能...
华西证券:剑南春公司拟3个月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4日,华西证券公告,持股6.79%的股东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流动...
V观财报|华西证券:剑南春公司... 【V观财报|华西证券:剑南春公司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华西证券公告,剑南春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262...
万辰集团冲向港股:今年开店大幅... 9月23日,A股量贩零食第一股万辰集团正式递交了港股招股书,与鸣鸣很忙争抢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自20...
万达电影:莘县融智减持2%完成...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4日,万达电影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莘县融智于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
在蔡国强“升龙”的雪山脚下,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 (ID:ciweigongshe),作者:刺猬公社编辑部不到一周前,蔡...
银行股在“9·24行情”这一年... 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银行股无疑是A股市场上表现最亮眼的板块之一。Wind数据显示,...
56800元的泡泡玛特“痛金”... 泡泡玛特“Baby Molly足金系列”全套产品,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拍摄全文共1061字,阅...
成都首家市内免税店明天开业,免... 微成都9月24日消息,明日(9月25日)上午10点,成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市内免税店将开业。该店位于成...
物联感知+AI,“揭秘”亮相中... 物联感知、AI大模型等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突破,正在加速工业“智变”。 9月23日-27日,2025中国...
8月末上市公司境内股份总市值1... 9月24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8月统计月报。统计月报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境内股票市场共...
960亿市值建筑央企总经理卸任... 【高管动态】1965年出生,担任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整整4年的王斌,到龄退休了。根据中国电...
金价太高?轻克重、高工艺的硬足... 图片由世界黄金协会提供全文共3324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自9月以来的金价飙升下,金饰消费市场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