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奇才刘大力:三次创业,志在颠覆芯片世界
今天要讲述芯片创新领域传奇人物刘大力,他在芯片研发道路上独树一帜,尤其在融合通用专用芯片、安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芯片,打造三位一体芯片方面,有着非凡构想与实践。
初露锋芒:可重组逻辑概念诞生与通用芯片挫折
刘大力是芯片领域的老客户,更是当之无愧的奇才。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多数人对芯片技术还懵懂无知时,他便投身其中,创新提出“可重组逻辑”概念。这一概念在当时犹如天书,无人能真正理解。
通俗来讲,“可重组逻辑”将芯片比作房子。普通芯片如同建好的固定房子,布局和功能固定;而刘大力提出的概念,让“芯片房子”能通过软件内容改变硬件结构,就像房子房间用途和布局可随外部软件指令改变,实现软件与硬件完美结合。
基于这一概念,刘大力进一步阐述,“可重组逻辑”是通过外部宏指令,将芯片运营所需软件体系植入芯片内部,且这些软件体系可按需升级调整。
80年代,刘大力凭此理念成功制作出第一块芯片。1992年,更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中国第一块通用芯片。这一成果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拨款6亿,总书记亲自批示,各方纷纷助力,民间融资积极参与。
这块通用芯片特点显著,具备高效性与可升级性。高效性体现在能在芯片上直接构建完整运营体系,传统芯片空间利用可能存在不合理,有特定空间浪费,而刘大力的芯片如同精心规划的“芯片房子”,构建好基础架构后,能通过外部合理组合,有效装入各种功能模块。
如此一来,用低制程设备制造的芯片,能达到高制程芯片性能,在耗电量和空间使用上都有巨大变化。经测定,其性能远超当时386芯片,且可升级,未来有望变成486芯片。
然而,当刘大力满怀信心将芯片推向市场时,却遭遇沉重打击,一块芯片都未售出。90年代初,南巡讲话后中国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所有计算机公司忙于组装电脑,且习惯使用英特尔芯片。英特尔当时已是知名品牌,这些公司不愿轻易放弃英特尔转而使用刘大力的芯片。尽管刘大力的芯片性能超越英特尔,但大家不相信也不敢冒险使用,担心带来麻烦。就这样,刘大力第一次创业惨败。
转型探索:安全芯片困境与曙光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9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为刘大力担任顾问。这十年间,他不断探索,将目光投向安全芯片。
安全芯片是在通用或专用芯片基础上加入安全内容,其核心是利用可重构逻辑和宏指令从外部改变芯片内部结构。就像给芯片设置动态密码锁,每次发送新指令,芯片内部结构就会变化,让偷取信息者无从下手。
刘大力研发的安全芯片安全性能卓越,有效解决了当时软件安全体系诸多问题。现有软件安全体系,如防火墙和各种安全软件,并非绝对安全。攻击者若有运算速度足够快的计算机,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就可能攻破防线。而刘大力的安全芯片将安全功能集成到硬件中,且可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具有天然绝对安全性。
那时,刘大力在安全芯片领域投入大量研发,成果颇丰。但市场推广困难重重。有投资者询问360老板,对方质疑刘大力怎能做出一款让每个人都使用的芯片,因为每个单位安全需求个性化。刘大力虽能从理论上论证大规模生产安全芯片的可行性,还与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制定两个标准,研发两款安全芯片,但市场不买账。大家不知拿到芯片后如何使用,也不清楚具体好处,且已习惯现有软件安全体系。
后来,我们在海南农行进行实验,在主机口、每个柜台员和柜员机终端安装刘大力的安全芯片,结果证明安全体系非常有效,无人能攻破。然而,农行投入4000万完成试验和验证后,最终放弃。原因是银行信息安全事件多在软件上修补,过程中存在灰色地带,如吃回扣等,负责安全人员不信任新安全体系,导致安全芯片在银行领域未推广。
直到新时代,刘大力凭借人脉关系,让安全芯片在中办得到应用,效果良好,任何黑客都无法攻破。中办还将芯片推荐给科技部,科技部给予高度评价,授予他技术发明奖。后来军队也定制使用一些,但都是小规模、定制化,无法大规模商业应用,安全芯片体系再次停滞。
三次创业:人工智能芯片崛起与未来展望
2016年至2023年这七年,刘大力在第二阶段创业失败后并未气馁。他的公司来到国务院发展中心的技术经济研究所,该研究所致力于论证创新性和颠覆性项目,希望通过国家举国之力发展创新体系。
刘大力是天才,对新技术领悟能力极高,稍加点拨就能融会贯通。我们公司派副总到研究所当研究员,和他一起论证新技术项目。这段时间,我们在高技术领域跟着他四处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见证诸多不可思议之事。
2023年,刘大力敏锐察觉到第三次创业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芯片支持,目前人工智能芯片主要在运算速度方面发挥作用,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计算支撑,但算法体系主要还是通过软件解决。
刘大力提出大胆设想:制造一块芯片,将通用和专用芯片、安全体系以及人工智能的运算和算法体系全部集成在一起。就像他之前把芯片比作房子,这座“芯片房子”不仅能装通用和专用芯片功能,还能融入安全体系,人工智能运营算法可随时变化、随时添加。
为验证设想可行性,刘大力在大数据库体系里进行实验。他发现,目前从华为到阿里巴巴等企业,大数据库都使用国外数据库软件运营,这些软件非保密性存在隐患,他人易偷取知识产权。刘大力认为,将这些运营体系集成到硬件即做成芯片,问题就能解决。
实际上,将数据库体系集成到芯片中有明显优势。可大规模提高数据库运算速度,让低制成芯片达到高制成芯片功效,在通用和专用芯片方面有绝对优势;安全性无可挑剔;且现在数据库向智能化发展,不断涌现新算法需补充调整,这种集成芯片正好满足需求,在该领域有得天独厚优势。
刘大力在数据库体系实验后,坚信自己的设想潜力巨大,认为能颠覆整个世界芯片格局。他将通用和专用芯片、安全芯片和人工智能芯片三个阶段芯片融为一体,通过可重组逻辑和宏指令不断完善芯片内部体系,实现软硬完美结合,完成数据库体系全面升级。而且,这种升级可自然推演到任何专用芯片领域,如汽车芯片、无人机芯片等。刘大力已开始在这些领域试验并取得初步成果。
再看如今芯片巨头英伟达,它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运算芯片,但安全性不足,且芯片使用最高制成设备制造,成本高昂,经济性和高效性都无法与刘大力的芯片相比。
如今,刘大力踌躇满志,认为正在开创芯片产业新天地,有望颠覆整个芯片世界。目前,他已从数据库体系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重新组织团队进行全面设计和研发。
从刘大力经历看,他的可重组逻辑概念潜力巨大,未来很可能颠覆整个芯片世界。但要实现设想,还需克服诸多困难挑战,如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让市场更好接受全新芯片体系等。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刘大力的才华毅力以及在芯片领域的深厚积累,他定能在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带来全新芯片时代。
上一篇:汽车门把手国家标准要来了!工信部公开征求意见 汽车门把手国家实行日期 汽车门把手法规
下一篇:中核钛白“95后”实控人拟1.2亿元卖子公司,接盘方由他父亲持股70%,标的公司20个月0营收 中核钛白100亿 中核钛白95后实控人被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