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9月22日晚间,盛新锂能(002240)发布一则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盛屯锂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屯锂业”)以现金14.56亿元收购四川启成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成矿业”)21%股权。
公告显示,启成矿业总资产账面价值为19.51亿元,评估价值为74.66亿元,增值率为282.62%;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4.19亿元,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69.34亿元,增值率为388.77%。
而盛新锂能愿意花14.56亿元将启成矿业21%股权收入囊中,正是相中了启成矿业控股子公司惠绒矿业拥有的木绒锂矿的采矿权。
据悉,木绒锂矿已探明Li2O资源量为98.96万吨,平均品位1.62%,是四川地区锂矿品位最高的矿山之一,生产规模达300万吨/年。在锂资源愈发珍贵的当下,这无疑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
不过,从公告披露的经审计财务数据来看,启成矿业今年前8个月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达1.55亿元。
而盛新锂能不久前交出的中报成绩单,同样难言出色:上半年,其营收同比下滑37.42%,归母净利润更是录得8.41亿元的亏损。
对此,盛新锂能解释称,上半年锂盐行业受周期下行的影响,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对公司生产经营和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公司根据会计准则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因汇率变动确认了汇兑损失,上述事项综合影响了公司本报告期的业绩情况。
自身业绩承压的情况下,盛新锂能却毫不“吝啬”地选择重金加码收购启成矿业股权,其背后颇为低调的实控人——姚雄杰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对此,盛新锂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将大幅提升公司锂矿资源的自给率,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盛新锂能豪掷14.56亿,拿下启成矿业21%股份
雷达财经从官网获悉,盛新锂能成立于2001年,并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
盛新锂能的主营业务涵盖锂矿采选、基础锂盐和金属锂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锂精矿、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金属锂,广泛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储能、石化、制药等领域。
此次发布的收购公告指出,启成矿业为盛新锂能全资子公司盛屯锂业的参股公司,其中盛屯锂业和泰宸矿业分别持有启成矿业49%和51%的股权。
交易标的评估和定价情况显示,启成矿业总资产账面价值为19.51亿元,评估价值为74.66亿元,增值额为55.15亿元,增值率为282.62%;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4.19亿元,股东全部权益评估价值为69.34亿元,增值额为55.15亿元,增值率为388.77%。
公告提到,本次标的公司股东全部权益评估值较账面价值增值较大,主要是启成矿业核心资产木绒锂矿采矿权评估增值较大所致。
据悉,木绒锂矿已探明Li2O资源量为98.96万吨,平均品位1.62%,是四川地区锂矿品位最高的矿山之一,生产规模达300万吨/年,目前正积极推进矿山开发建设,具有非常良好的开发前景和盈利能力,经评估价值为84.34亿元。
随着盛新锂能锂盐产能的持续增加,为进一步增强公司锂矿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锂矿原料的自给率,盛新锂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盛屯锂业与泰宸矿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据此,盛屯锂业将以14.56亿元受让泰宸矿业持有的启成矿业21%股权。交易完成后,盛屯锂业将持有启成矿业70%股权,并间接控制惠绒矿业。
盛新锂能表示,木绒锂矿拥有优质的锂矿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前景,为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公司本次收购启成矿业股权完成后,将实现对启成矿业和惠绒矿业的控股,进而控制木绒锂矿。
盛新锂能将充分发挥在四川高海拔地区开发锂矿项目的经验,积极推进木绒锂矿开发建设,尽快实现公司锂矿资源自给率的显著提升,并形成稳定可靠的资源供给体系。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早在2020年,盛新锂能就根据行业所处阶段、自身资金实力情况、木绒锂矿资源的逐步勘探进展,以及矿山原股东的出让意愿,持续增加对木绒锂矿的投资。
截至本次交易前,盛新锂能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享有惠绒矿业52.2%权益,交易总金额约为26.24亿元,除2023年7月盛屯锂业对惠绒矿业增资1.245亿元时与关联方厦门创益构成关联共同投资外,其他投资均不构成关联交易。
公告显示,启成矿业2024年的全年净利润为0.35亿元。不过,今年前8个月,启成矿业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为-1.5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5亿元。
截至2025年8月31日,启成矿业的资产总额为23.02亿元,负债总额为1.84亿元,净资产为21.18亿元。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的对价款,盛新锂能以自有或自筹资金进行支付,本次交易会使公司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净流出,但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财务稳定性和流动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2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盛新锂能还透露,国际化战略是公司非常核心的战略布局,目前公司在国内和海外同时布局了从资源到产能再到客户的产业链体系。
据盛新锂能介绍,公司已在印尼建成6万吨锂盐项目,该项目是目前海外建成的产能规模最大的矿石提锂项目。
此外,盛新锂能在全球范围内继续积极寻求优质的锂资源项目,海外重点关注非洲、阿根廷等地,公司将持续加强资源储备,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盛新锂能幕后大佬,频秀资本绝技
谈及盛新锂能,就不得不提到其幕后掌舵者姚雄杰。身为福建龙岩人的他,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美团创始人王兴是老乡。就是这样一位一向低调的神秘富豪,却走出了一条另类的财富之路。
回溯过去,姚雄杰的发家经历宛如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商业传奇。1967年出生的姚雄杰,1991年在深圳国贸中心摄影器材公司任职。
两年后,姚雄杰跨入资本运作领域,创建深圳雄震投资公司(后改名盛屯集团),任董事长。
1998年底,雄震投资受让中国宝安集团持有的2400万股龙舟股份股权,成为龙舟股份第一大股东,并改名为雄震集团,姚雄杰出任董事长。
据长江商报,1998年底,龙舟股份股价在1.7元/股左右,姚雄杰的入股成本大约为4000万元。不过,综合多方消息,外界尚未得知其早期资金从何而来,这也为他本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早期,雄震投资曾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但姚雄杰并未就此放弃,而是敏锐地捕捉到矿业领域的机遇。2007年前后,雄震集团进军矿产领域,随后更名为盛屯矿业。
之后,姚雄杰主导盛屯矿业先后完成数十起并购,使得盛屯矿业集齐了锌、锂、钴、镍、铜等矿产资源。
2016年,姚雄杰通过“受让股权+参与定增”的方式,拿下威华股份的控股权,并在2019年将盛屯锂业以9.23亿元的价格注入威华股份,将其更名为盛新锂能,由此切入新能源赛道。
短短几年间,盛新锂能迅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频繁的并购和融资,不仅让姚雄杰声名鹊起,更推动其资本版图实现几何式的增长,但公司也多次受到监管部门问询。
天眼查显示,姚雄杰是盛新锂能的实控人。不过,姚雄杰却极少在公司的经营一线抛头露面,而是隐身幕后默默掌控着公司的战略方向,并将公司日常运营交由盛屯嫡系高管周祎操盘。
据盛新锂能财报,目前周祎担任盛新锂能董事长一职,去年其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达318.66万元。
雷达财经了解到,今年54岁的周祎,拥有重庆大学工学学士、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多年的行业经验,让他在盛新锂能的管理岗位上如鱼得水,并将姚雄杰的战略意图精准落地实施。
盛新锂能近来日子“不好过”,业绩股价双双承压
在姚雄杰的带领下,盛新锂能一度在锂矿市场风光无限。2022年,受益于碳酸锂价格的飙升,盛新锂能当年的归母净利润达到了惊人的55.52亿元,创下公司的历史最佳水平。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快速回落,盛新锂能的业绩遭遇“滑铁卢”。2023年,盛新锂能虽仍保持盈利,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却大幅下降87.35%,营收亦减少33.96%至79.51亿元。
到了2024年,盛新锂能面临的业绩挑战愈发严峻。这一年,公司斩获营收45.81亿元,同比下降42.38%。利润方面,盛新锂能甚至直接由盈转亏,录得归母净利润亏损6.22亿元,出现了2020年后的首次亏损。
进入2025年,盛新锂能的业绩依旧未能好转。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14亿元,同比下降37.42%;归母净利润亏损8.41亿元,亏损情况进一步恶化。
对此,盛新锂能表示,锂产品市场价格在第二季度继续下跌,毛利大幅下降,加之根据会计准则对存货计提了大量资产减值准备,共同导致了利润的严重下滑。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自2023年开始,盛新锂能的销售毛利率断崖式下降,先是由2022年的60.07%下滑到2023年的12.49%,又在去年进一步下滑至2.42%。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甚至直接告负(-3.7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盛新锂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8亿元,同比下降56.7%。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8.73亿元,同比下降41.34%: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6.94亿元,同比下降39.07%。虽然经营活动仍保持现金净流入,但流入和流出均大幅下降。
此外,盛新锂能的资产负债率也在近几年持续攀升,该指标从2022年的29.48%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3.31%,并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上涨至50.42%。
业绩承压的同时,盛新锂能在资本市场上的股价也不尽如人意。截至9月24日收盘,盛新锂能股价报17.88元/股,较历史高点跌去近76%。
极擅资本运作的姚雄杰,后续能否通过此次收购帮助盛新锂能成功摆脱业绩阴霾?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