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国内顶级投行的辅佐,外加顶尖投资机构的押注,还有自身过硬的技术背景和“系出名门”的渊源加持,怎么看,品驰医疗此次IPO都算是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之旅。但缘何其在大多数企业都能轻易通过的上市辅导验收环节中,其却迟迟未能获得认可呢?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雷 都@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2025年9月24日,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品驰医疗”)依然还未能等来其IPO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工作完成函。
这距离其宣告完成上市辅导工作正式进入验收环节已过去了超过9个月之久。
早在2024年12月10日,作为品驰医疗此次上市辅导的中介机构,中金公司就已经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了《关于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等一系列材料,但时至今日,品驰医疗在证监会公开发行辅导公示的名单中,其辅导状态依旧处于“辅导验收”中,距离“辅导工作完成”仍隔着一纸完成函。
拟上市企业进入辅导验收已耗时9个多月仍未完成,这应该是近年来A股上市辅导环节中非常罕见的一幕,这也刷新了企业A股上市辅导验收“卡壳”的纪录。
众所周知,国内企业欲A股上市,上市前的辅导流程必不可少。
企业的上市辅导流程,主要包括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开展相关工作、辅导机构完成辅导后提交监管部门验收并最终获得验收完成函等几个环节。
企业申报A股上市的必要前提,便是在完成上市辅导相关工作后并获得企业所在区域的证监会派出机构下发的上市辅导验收工作完成函,在完成函的有效期内,拟上市公司才可按规定进行上市申报。
对于企业而言,因自身情况各有不同,上市辅导的周期有长有短,长的有耗时十年以上都未能完成辅导工作的,短的则有仅用三个多月就能顺利进入验收环节。
相较于企业正式申报上市后接受交易所的严苛审核,上市辅导的验收在大部分人眼中想要通过并不困难。
根据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下称《上市辅导规定》),当辅导机构在完成对相关企业的上市辅导工作,且已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内核程序的,应当向派出机构提交相关辅导验收材料,进入上市辅导的验收环节,而“辅导验收材料符合齐备性标准的,派出机构应当自收到齐备的辅导验收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向辅导机构出具验收工作完成函,抄送发行监管部门及拟申请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在过往的历史中,绝大多数企业在成功完成上市辅导工作进入验收流程后,都能在短短几个工作日内就能获得来自监管部门的验收工作完成函。
如在2025年9月22日最新一家获得上市辅导验收工作完成函的广东百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利食品”),其是在2025年9月17日向其所在辖区的证监会派出机构递交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进入到验收环节的,仅仅三个工作日,百利食品就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了其此次上市辅导工作的完成函。
“品驰医疗的上市辅导迟迟没有获得验收通过,很可能是因为其向监管层递交的验收材料齐备性出现了问题,也就是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和落实相关意见。”来自于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
根据《上市辅导规定》,辅导机构在按原定的上市辅导计划完成对企业的辅导工作后,需向其此前申请上市辅导备案的监管部门提交包括辅导工作完成报告、辅导机构内核会议记录以及辅导对象近三年及一期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经内核会议审定的招股说明书和辅导工作相关底稿等等一系列验收材料。
“企业在递交辅导完成报告等一系列材料后的二十个工作日内如果没有获得验收工作完成函的,也并不意味着验收的失败。”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如果监管部门认为相关企业和机构需要补充材料或落实进一步验收意见的,“补充、修改材料及进行规范工作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
或许,连品驰医疗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上市辅导的验收环节“卡壳”如此之久。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脊髓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等系列化神经调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品驰医疗创立于2008年,主要致力于为广大帕金森病、癫痫、疼痛、尿失禁等功能神经疾病患者提供先进的治疗手段。
2024年8月23日,品驰医疗即和中金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将其此次IPO的目的地瞄向了科创板,并在2024年8月28日获得北京证监局的备案。
最开始的一段辅导工作,在中金公司的推动下,进行得颇为顺遂。
2024年12月10日,经过两期辅导工作的开展,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中金公司便宣称“在公司及辅导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辅导工作顺利推进,辅导工作与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一致,辅导计划及实施方案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执行”,并给出了“辅导对象具备成为上市公司应有的公 司治理结构、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充分了解多层次资 本市场各板块的特点和属性”的结论,并同时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了辅导工作完成报告等一系列辅导验收材料,进入验收环节。
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惯例,品驰医疗早该在2024年年底之前就已获得了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完成函的。如此这般的话,品驰医疗的名字恐怕如今已出现在了上交所科创板拟IPO受理待审的名单中。
品驰医疗此次IPO之旅可谓自带“焦点”。
除了有被称为国内“投行贵族”一线券商中金公司全程保驾护航外,其企业自身的背景与技术实力也不容小觑。
品驰医疗实际系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
虽然品驰医疗成立于2008年,但从2000年开始,来自清华大学的创始团队自2000年就从事脑起搏器等系列植入式神经调控关键技术及产品攻关。
2024年4月,品驰医疗董事、总工程师文雄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公司15年发展历程中,品驰医疗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先后研制出首个国产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脊髓神经刺激器。将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深度融合,发挥融合调控与感知功能双向脑(大脑)-机(脉冲发生器)接口技术优势,赋能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
公开信息显示,品驰医疗的总经理郝红伟系清华大学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身,也是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而文雄伟也曾担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人机环境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需要指出的是,在其此前的研发团队中还曾有着一位关键人物——清华大学航天研究专家李路明,他于2023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出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品驰医疗是‘神经调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组成单位,与清华大学、众多临床医院紧密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模式”,在品驰医疗的官方网站上,其如此介绍称,“品驰医疗创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课题,取得了众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系列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骶神经刺激器和脊髓刺激器产品注册证并上市销售,打破了美国公司在神经调控产品领域的垄断”。
过硬的技术和资本化的前景,自然也为品驰医疗吸引到了颇为豪华的投资机构组团入股。
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品驰医疗已经历了多达7轮的融资,包括君联资本、水木创投、礼来亚洲基金、中国国新控股、中金资本等众多知名机构都在其股东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1)上市辅导验收受挫的背后
有国内顶级投行的辅佐,外加顶尖投资机构的押注,还有自身过硬的技术背景和“系出名门”的渊源加持,怎么看,品驰医疗此次IPO都算是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之旅。
但缘何其在大多数企业都能轻易通过的上市辅导验收环节中却迟迟未能获得认可呢?
“相关监管部门在对拟上市企业的辅导工作进行验收时,主要验收三个方面的内容”,上述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分别包括“辅导机构辅导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辅导机构督促辅导对象及其相关人员掌握发行上市、规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则,知悉信息披露和履行承诺等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法律后果情况”和“辅导机构引导辅导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充分了解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的特点和属性,掌握拟上市板块的定位和相关监管要求情况”。
“如果企业的上市辅导近9个月都未能通过验收,那么很可能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辅导机构辅导计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可能还需要补充相关材料来证明其合规性。”上述资深投行人士补充道。
或许,从在中金公司对品驰医疗上市辅导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也能对品驰医疗如今停滞在上市辅导验收环节的真正原因得以窥见一二。
据叩叩财经获悉,中金公司在接手品驰医疗上市辅导项目后,摆在其面前的最大问题便是品驰医疗的“历史沿革部分股权变动出资来源问题”。
原来自品驰医疗成立以来,期间经历了多轮自然人股东入股、转让和退出,尤其是早期投资人入股时存在现金出资的情况,同时,部分历史沿革事件由于历史久远且牵涉复杂的资金流转关系,部分历史自然人股东出资及股权转让资金来源直接凭证缺失。
对于品驰医疗早前的成长史,其现任董事长曹磊也曾公开回忆称,在成立之初,品驰医疗的创业团队也曾因投资者的质疑而一度出现资金危机。
品驰医疗的设立,与当年我国神经外科泰斗、2008年全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的一句“追问”有关。
2000年时,在一次清华大学组织的与北京天坛医院探讨交叉学科合作和研究的学术交流会议上,王忠诚院士谈起脑起搏器,他的一句“我们能不能研究出中国人自己的脑起搏器”激发了来自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李路明教授等人研制脑起搏器的斗志。
脑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电极植入患者大脑的深部核团,通过高频电脉冲刺激,抑制异常神经信号,实现控制帕金森病等脑功能疾病症状。
彼时,这一精密医疗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中国患者“别无选择”,只有极少数患者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进口脑起搏器。
品驰医疗创始团队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几位教授,他们从临床需求出发,将载人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植入式神经调控医疗装备。
2008年,品驰医疗注册成立。
2009年,品驰医疗脑起搏器投入临床试验。
2013年,品驰医疗脑起搏器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正式上市。
看似品驰医疗的发展之路一路凯歌,但也有过绝境逢生之时。
曹磊称,在创业之初,没有资本愿意“上车”,认为这批来自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的创始团队是“一群搞机械的”,质疑其“懂医疗吗?”,也有投资者抛出一句“等市场规模翻倍了再来找我们吧”,就将其拒之门外。
为此,品驰医疗的创始团队成员不得不发动亲友、个人筹措资金,才渡过资金链接近断裂的难关。
这也为如今品驰医疗欲进行IPO时所陷入的“历史沿革部分股权变动出资来源问题”留下了隐患。
虽然中金公司作为品驰医疗的上市辅导机构,针对历史股权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尽调梳理,获取并梳理了品驰医疗及其持股平台的全套工商底档、增资及股权转让资金凭证、纳税凭证,并访谈主要自然人股东及部分出资涉及的相关人员,确认历史沿革股权变动事件的原因、背景及真实性证据,以说明论证品驰医疗股权清晰稳定,但相关工作流程和结论能否获得监管层的认可,恐怕也有待商榷。
除了历史股权的遗留问题外,作为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品驰医疗与清华大学及清华大学团队合作的合规性,其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是否存在对清华大学的依赖等方面,也是中金公司对品驰医疗上市辅导的重要课题。
2)知名投资团队组团“押注”
早年被投资人“轻视”而不得不让创始团队成员们发动“亲友、个人筹措资金”的的品驰医疗,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
尤其是2023年以来,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脑机接口作为未来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及地方要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策源地,国家正在抓紧制定支持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推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场景建设等。其中医疗健康、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是脑机接口技术的重点应用方向。
此外,美国埃隆·马斯克参与创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首例临床植入成功,引发全社会对脑机接口技术及产品的普遍关注,进一步带动脑机接口赛道投资热潮,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新风口。
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品驰医疗开启了其向A股资本市场的筹谋。
品驰医疗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渐渐明朗的上市路径,让多家国内知名的投资机构对其趋之若鹜。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品驰医疗经历了7轮融资。在2022年、2023年、2024年这三年的资本寒冬环境中,品驰医疗逆势而上,保持每年完成一轮融资的态势,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国寿股权、中金资本、中国国新控股、前海母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据工商资料显示,目前品驰医疗的股东名单中共有股东已多达47名,其中大部分为外部投资机构。
品驰医疗的创始团队通过北京汉世康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汉世康元”)持股品驰医疗,汉世康元为品驰医疗控股股东,直接持有其23.53%的股份,并通过与南通汉世盛元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南通汉世安元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等持股平台及自然人曹磊的一致行动安排,合计控制品驰医疗41.78%的表决权。
君联资本旗下的苏州君联佳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君联佳成”)则是目前在品驰医疗中持股比例最大的外部投资机构。
据叩叩财经获悉,君联佳成是在2023年底通过品驰医疗的C轮融资入驻其中的,其共持有品驰医疗1626.4万股,占总股本的4.52%。
此外,君联资本所管理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下称“社保基金”)也同样参与到了品驰医疗的融资中,其目前以3.9267%的持股比例紧随君联佳成之后稳居于品驰医疗的前十大股东之列。
(完)
上一篇:杰克科技跌3.73%,成交额2.37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