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的所有内容,请于公众『市场分析报告』阅读原文
《液冷冷却液+AI数据中心+氟化工,最全龙头公司产业链梳理(附名单)》
2025年,随着算力中心规模持续扩张,AI服务器芯片功耗持续提升,传统风冷方案已难以支撑高密度部署。2024年全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到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68%。各地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同步提升,PUE指标持续收紧,液冷成为推动绿色、高效散热的技术主线。
1. 液冷技术类型
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多部门明确要求,2025年起新建数据中心电能比需低于1.3,头部企业和云厂商普遍推进液冷替代。实验显示,芯片功率超300W时,风冷方案无法保证设备稳定,液冷依靠高比热容和导热性,有效解决了高能耗场景的散热痛点。
行业当前主流技术包括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冷板式方案因成熟度高、兼容性好,占2022年市场份额91%,代表企业有超聚变、浪潮、中科曙光。
浸没式液冷解热能力最强,但设备、维护、成本要求高,占比约8%,典型公司为曙光数创、广东合一。
冷板式液冷以水基冷却液为主,具有成本低、散热快、易维护等优势。
浸没式液冷依赖于含氟冷却液,具有绝缘与稳定性,但成本更高。喷淋式液冷仅在极少数场景应用。
2. 冷却液材料体系
主流冷却液材料分为三类:水基、油基和含氟冷却液。
水基冷却液主要应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由康普顿、统一股份等企业供应,服务器企业也会根据设备需求做专用配方。
油基冷却液(包括合成油、硅油、矿物油)多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中国石油、统一股份、晨化股份、润禾材料等具备全产业链供货能力,终端场景覆盖服务器、充电桩和极端工况。
含氟冷却液(如全氟聚醚、氢氟醚、全氟胺)主要解决高可靠性和极端物理条件,巨化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新宙邦、晨光博达等企业实现大规模量产与交付。2025年3M退出PFAS类氟化液生产,全球72%市场份额空缺加快了国产替代,巨化股份、晨光博达已完成兆瓦级数据中心应用并通过PUE1.065实验室测试。
3. 微通道液冷赛道突破
微通道冷板液冷成为AI芯片巨头新一轮技术布局重点。英伟达、微软等国际厂商推动MLCP(微通道冷板)标准,国内高澜股份获H100/GB300认证,飞荣达服务于华为昇腾MLCP冷板,英维克、铂力特、淳中科技、中石科技等公司全面布局材料、设备、检测工艺,提升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微通道技术突破提升了液冷换热效率,使芯片热流密度突破1000W/cm²,显著扩展了AI服务器高密度部署空间。
4. 市场规模与价格逻辑
2028年全球AI数据中心装机量有望达59GW,对应冷却液需求超8.9万吨。中国市场液冷数据中心年复合增长率达51.4%,2027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含氟冷却液售价高企,全氟聚醚单价40-50万元/吨,氢氟醚25-80万元/吨。
国内龙头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等持续扩大产能并完成应用验证。
油基、硅油冷却液产品国产化进程加快,润禾材料、晨化股份主攻新型改性硅油以提升性能和成本优势。
水基冷却液领域,康普顿、统一股份、新安股份持续扩张产能,攻克低温与低电导率配方,提高设备兼容性和运行周期。
5. 头部项目
应用端,阿里巴巴、中科曙光、华为、联想、京东、浪潮等企业陆续落地液冷数据中心示范项目。阿里巴巴率先建成5A级绿色液冷数据中心,PUE降至1.12,部署3万台服务器。
中科曙光实现全球首个大规模浸没相变液冷商业化落地。
华为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全年空调压缩机启用不到30天,PUE降至1.15。
多元技术路径驱动产业链公司市占率分化,龙头企业业绩弹性持续提升。
上一篇:手持订单排到2029年 这家船企何以赢得全球客户青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