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20日宣布,由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强行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伊朗决定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这一消息让本已复杂的伊核问题再次陷入僵局。为什么欧洲要强推制裁?这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
欧洲的强硬举动是人为制造危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认为,欧洲推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其实是人为制造了新的危机。按照规定,这一机制启动的理由是伊朗没有履行2015年的伊核协议。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就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2020年,美国还发动袭击,导致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身亡。此后,伊朗才逐步中止履行部分协议条款。
在整个过程中,欧洲并没有真正填补美国退出后的空缺,反而和美国站在一起,对伊朗施压。按秦天的说法,站在道义和情理角度,伊朗反而是受害方。现在欧洲明明可以选择延迟或避免启动制裁,却偏偏选择强行推动,实际上是把局势推向紧张,并迫使伊朗以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作为回应。
---
潜在后果:以色列可能借机动武
如果制裁恢复,伊朗将面临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 人员对外交流可能受限;
- 海外资产可能被冻结;
- 科技研发和武器进出口会受到更严格限制。
这不仅会加大伊朗内部的压力,也会让其成为中东新的不稳定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6月与伊朗冲突后一直在寻找机会动手,如今伊核问题重新紧张,很可能成为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
---
伊朗的反制相对克制
从目前来看,伊朗的反应并不激烈。按照以往的态度,如果面临类似情况,伊朗可能会考虑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甚至在波斯湾或伊拉克对美方目标采取军事行动。但这一次,伊朗只是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没有采取更极端的手段。
秦天指出,这种克制其实为国际社会留下了一个“时间窗口”。例如,俄罗斯此前曾提出推迟启动“快速恢复制裁”的草案,虽然尚未表决,但说明仍存在缓和危机的可能性。
---
国际社会的责任
秦天强调,现在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继续劝和促谈,推动延期或妥善解决问题。如果各方能把握住这段有限的时间,或许还能避免伊核问题彻底失控。
---
总结:
欧洲的强硬行动使伊核问题陷入新危机,伊朗的回应虽然带有对抗意味,但仍保持了相对克制。局势接下来的走向,取决于国际社会是否能有效介入,找到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