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核桃
“假期是一张最好的消费券”。这是经济学家的研判。
中国的十一假期,是“假期经济”的观察窗口之一。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8天超长假期不仅将上演数亿人口流动的景象,也为消费潜力的集中释放创造了条件。
除了常规的旅游、餐饮等存量消费场景外,今年国庆最大的变量和增量无疑发生在本地生活这片战场。
高德高调推出扫街榜、淘宝闪购试点到店团购,往小了说,这个十一黄金周是新老玩家到店业务的第一次大考,往大了说,十一黄金周“压力测试”的表现如何,也是影响后续竞争的拐点。
作为阿里到店业务急先锋的高德,无疑是行业关注的对象。
我们了解到,截至10月3日,上线23天的高德扫街榜,去重用户已超4亿。于此同时,高德DAU也再创新高,截至10月1日,高德App活跃用户数(DAU)峰值突破3.6亿,创历史新高。
作为对比,微信用户破亿用了约433天,抖音用了约9个月,ChatGPT用了2个月,高德扫街榜则用23天刷新了产品(功能)用户破亿的记录。
用户规模是竞争的一面镜子,它不仅直接反映了流量的变化、用户的选择,也直接代表了背后玩家战略和商业模式正在迈入正向循环。
换句话说,用户规模持续飙升背后,高德扫街榜所强调的“真实”和一套“行为+信用”的体系和机制已走过了早期验证期,进入了规模增长的阶段。
这是一个“用户真实到店决策-商家不用刷分能赚钱-平台链接两端收获增长-消费市场重振活力”的过程。
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短短23天里,作为新物种的高德扫街榜能迅速实现用户规模的攀升?高德究竟做对了什么?对本地生活赛场未来的影响又有几何?
答案肯定远不只是“一份榜单”这么简单。
巴菲特曾说:“许多人盲目投资,从某方面来说等于是通宵玩牌,但却从未曾看清楚自己手中的明牌。”
回到从不缺玩家和竞争的本地生活战场,用各种流量、玩法等暗牌出击的也不在少数。
相反,高德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另类的路:只打“真实明牌”。在商业世界里,打明牌的道理很简单——
就是尊重常识、大方透明。
首先,高德给出的是一张更靠谱真实的榜单。
和传统榜单靠UGC和人工运营容易陷入“刷分、刷好评”不同,背靠高德10亿用户规模的扫街榜排名依赖的是用户真实行为,包括“导航到店的人数、复购率、专程前往、人群宽度”四大真实因子构成了扫街榜的评价体系,同时高德还引入了芝麻信用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榜单的可信度。
这是一个更朴素的常识:那些消费者自己导航前往的、不惜远距离专程去吃的,以及拥有三刷四刷回头客的店铺,口味和品质自然更好。
高德在国庆前夕推出的一份全国top100的扫街榜单,就是“真实靠谱”最直观的体现。
「财经无忌」观察榜单发现,排在榜首的并不是北上广深的网红知名餐饮店,而是各地真正具备好评的烟火小店。
比如位居TOP1的餐厅,是位于广西北海的一家名叫“越乡小厨”的餐馆,在高德扫街榜内,该餐馆综合评分4.9,店铺收藏超过1.5万次,超1200条评论里其中800多条是“导航/现场评价”。
有网友在评论区写到“首推绵绵冰,真的很绵绵,跟着扫街榜来的,诚不欺我。”“这里海鲜很新鲜,生意超好,味道也很赞,下次还想来。”“海鲜都是现杀现做的”。
据了解,这家平凡小馆的老板15岁就开始学厨,白手起家,一路从摆摊颠锅炒粉做起,而后和妻子一起在北海侨港开了这家专营海鲜的小店,是本地人也会推荐的人气小馆。
以「财经无忌」所在的南京为例,上榜的三家餐馆李记清真馆(打钉巷店)、南京大排档(老门东店)以及许阿姨糕团店(南京总店)不仅具备极强的本地特色,是南京老味道的代表,同时也是以平价著称的“宝藏餐馆”。
除此以外,“扫街榜”还在内容玩法和商家经营上试图建立一个“真实生态”,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供给的同时,为商家找到生意变现的新增量。
在内容玩法上,我们观察到,高德本身就是一个宝藏APP,除了导航之外,有诸多隐藏功能。
譬如“城市指南”功能可根据旅行人群的不同需求规划宝藏路线;还有可以帮“钓鱼佬”找到精准钓鱼点的“钓鱼地图”等等。考虑黄金周的出行大考,高德甚至还发布了假期“厕略”,提供母婴室指引、新能源导航等等,大大缓解了人们的出行焦虑。
简单来说,在这个十一,无论是在家、在路上,还是在旅途中,以地图为入口,高德建立了一张覆盖“吃喝玩乐”的真实消费决策指南,这些国庆内容端玩法也印证了我们的前述判断——
高德不会仅停留在只做一个单纯的榜单,而是会逐步深入和深化,把“榜单生态”做深、做细、做厚。
这样的思路也体现在供给端的商家侧。
“新物种”固然值得关注,但餐饮商家显然更关注的是平台能否为其带来实在的客流增长、运营优化和成本降低。
而我们关注到,上线23天来,已有一批餐饮老板借高德扫街榜收获了看得见的生意增长。
商家最直接的体感是客流的小爆发。“越乡小厨”的老板就感受到,跟着高德导航到店的人越来越多,听到“顾客通过高德来电”的提示越发频繁。
在镇江的东北开心饭庄老板开祥荣也有类似的感受。高德扫街榜上线后,自家的餐馆就登上了当地扫街榜的东北菜第一名,开祥荣说:“现在店里有近三成顾客是看了高德扫街榜专程导航过来的。”
数据显示,10月1日,烟火小店流量增长300%,高德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增长150%,为线下服务业带去数千万客流,这给很多“从不刷榜、真心做好口味”的餐饮商家打开了生意经营的新思路——
门店的曝光和客流增长可以不用靠高成本、重流量的短期导流模式,而是用一种更长期、更高效的思路,口碑来自于用户的真实投票,餐饮行业的正向竞争依旧要靠菜品、服务和品牌。
扫街榜还在多走一步,为餐饮商家减负增效。短短23天里,高德不仅拿出超10亿补贴的“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鼓励用户到店消费,还宣布给全国所有餐饮商家免一年入驻年费,并为商家提供从流量补贴、专属客服到智能收银等一系列数字化支持服务。
可以这么说,扫街榜打出“真实明牌”其实是真实榜单和真实生态的协同,这也是本地生活赛道的竞争本质:从来都不是单一榜单的竞争,而是用户、商家和平台的生态协同竞争。
“榜单”此类产品当然不是新形式。
市面上成熟的榜单产品,如大众点评的必吃榜也已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且融入了用户的决策行为和商家履约体系。
一个理想化的榜单当然是需要做到“既要、又要、还要”——既能给用户提供靠谱的决策和消费体验,又能为商家提升曝光和获客效率,还能为平台构建闭环生态。
但榜单本质是一个“重内容、弱交易”的产品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诸多玩家都在“做榜单”,但都没有给出完美的标准答案,用户的餐后评价往往变成了“收藏打卡写好评送菜品”的伪好评,不刷好评的好餐馆不被人看见。
这是一个“劣币驱良币”的怪现象。
回到高德扫街榜,其之所以短期能实现用户规模的飙升,答案或许是只有一个:就目前的短期实践而言,扫街榜基本实现了“既要、又要、还要”的目标,如上文所提到的,打出“真实明牌”,实现了用户体验和商家增收的兼得。
而在“还要”这件事上,依赖高德自身的系统化创新“底牌”,扫街榜也在助力平台构建闭环生态和新的心智。
这一点也并不难理解。
底牌之一,当然是高德自身。以地图为根基,高德正从过去的导航入口成为线下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
高德扫街榜和高德App目前已形成了正循环,扫街榜用户规模持续攀升,也在拉动国民APP的高德DAU的增长。
截至10月1日,高德App DAU峰值突破3.6亿,在创历史新高的同时,高德也成了这个黄金周“最忙”的应用之一。
与此同时,淘宝闪购团购业务也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上线,高德又迅速上新多项隐藏功能。
换言之,当前在高德,用户已无需跳转任何其他APP,就能在站内实现从导航到消费的一站式全流程,一条“发现-决策-交易-评价”闭环已初具雏形。
底牌之二,则是AI。
本地生活竞争已演变成AI底层能力的比拼,本地生活的海量数据富矿和丰富场景本就是AI大模型落地的绝佳实践场。
当前,本地生活的AI落地战也已开始。
今年8月,高德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地图的AI原生智能体“小高老师”,9月“扫街榜”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引入了AI能力来提升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
AI与本地生活的融合水到渠成,是典型的刚需场景。一方面,在用户端,消费者需要借AI实现精准种草,降低决策成本;另一方面,在商家侧,也需AI辅助日常运营,提升数字化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但刚需场景的另一面,本地生活是一个极重体验的“硬骨头”。
换句话说,AI不是来炫技的,而是来干事的,如何利用AI,一切仍要以体验为中心。
在这一方面,高德显然已走到了前面。我们了解到,今年10月1日,“小高老师”当日调用量就突破26亿次,当天推荐餐厅、景点、加油站等生活服务类点位超9200万个。
一个新物种的诞生,短期看爆发,长期看价值。
截至目前,高德扫街榜上线23天所取得的用户规模已验证了短期爆发力,也已收获了消费者和商家的用脚投票。
尽管真实明牌和系统化创新底牌的长期价值依然需要在国庆后续和未来的运营中给出印证。
但不可否认的是,至少眼前不到一个月里,高德已为沉寂许久的本地生活行业赋予了新的变量,也让市场意识到,本地生活市场没有固化,创新和真诚,也足以越过万难,抵达用户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