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斗酒)
在啤酒行业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重庆啤酒的多元化战略正加速落地。
2025年8月15日,其首款能量饮料“电持”在新疆上市,同步推出香草口味“保斯达”苏打汽水,标志着重啤正式进军非酒精饮品市场。
1
重庆啤酒进军能量饮料赛道
这一动作并非偶然,2025年上半年,重啤非啤酒品类收入占比已提升至8%,成为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啤酒产量自2014年达峰后持续下滑,2024年产量同比下降6.1%,现饮渠道餐饮、娱乐受消费习惯变迁冲击显著。
重啤虽通过高端化战略,如乌苏、1664品牌维持增长,但2024年高档产品收入同比减少1.24%,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此时布局能量饮料,既是应对行业周期的防御性策略,也是开拓增量市场的进攻性选择。
重啤的跨界并非盲目扩张,而是依托乌苏啤酒在新疆的2.5万家零售终端网络,“电持”可快速铺货至商超、便利店及烧烤店等场景。
乌苏“硬核”品牌形象与能量饮料“提神抗疲劳”功能高度契合,降低消费者认知成本;供应链整合嘉士伯集团在全球饮料领域的研发经验可赋能产品创新。
新疆成为“电持”首站,源于其独特的市场特性与战略价值。
新疆能量饮料市场呈现“高增长、低渗透”特征:年增长率达12%,但人均消费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红牛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销售额超13亿元,南疆少数民族群体日均消费2-3罐的场景尤为突出。
重啤选择新疆作为突破口,既因其对本土品牌的天然认同感,也因乌苏啤酒在当地的渠道控制力,乌苏烧烤已成为新疆夜经济的标志性符号,为“电持”提供天然消费场景。
面对红牛、东鹏等巨头,“电持”采取“功能+地域”双差异化路径。
配方创新添加新疆特色沙棘提取物,强化“零酒精、低糖、低卡”健康属性,契合年轻消费者对功能性与天然成分的需求;场景绑定与新疆文旅深度融合,如在天马节期间推出联名产品,将“电持”塑造成“新疆人的能量伙伴” ;渠道深耕通过“扫码赢无人机”等促销活动,快速提升终端动销,首批500万罐产品已被经销商提前锁定。
2
能量饮料市场的红海突围
能量饮料赛道早已硝烟弥漫,重啤需在巨头环伺中寻找生存空间。
当前市场呈现“双寡头+多元竞争”格局。红牛、东鹏合计占据超70%份额,Monster、外星人等品牌通过差异化高端化、气泡口感、分食市场。
与竞品相比,“电持”的核心优势在于价格带卡位6元/罐(250ml)定价介于红牛6-8元与东鹏特饮5元之间,兼顾性价比与品质感;渠道互补乌苏啤酒在新疆的餐饮渠道渗透率达90%,可弥补红牛、东鹏在现饮场景的不足;文化赋能将新疆地域文化融入品牌叙事,与红牛的“国际化”、东鹏的“国民化”形成区隔。
竞品反击东鹏已在新疆启动“满6元减5.99元”促销,试图压制新品牌崛起。
3
非酒品类的长期价值重构
“电持”的推出,是重啤“啤酒+饮品”战略的关键落子,其价值远超单品销售,重啤正构建“啤酒+精酿+能量饮料+苏打汽水”的多元化产品组合
精酿啤酒京A品牌通过罐装新品拓展年轻群体,2025年上半年精酿收入同比增长35% 。
苏打汽水“保斯达”纤体罐系列引入香草口味,主打“健康轻负担”,与“电持”形成消费场景互补。
果味汽水“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在重庆、新疆试点,探索区域特色饮品市场。
嘉士伯集团的全球资源也为重啤提供支撑,生产协同佛山酒厂采用零碳技术,可实现“电持”的低碳生产,契合ESG趋势。
研发共享借鉴嘉士伯在无酒精啤酒领域的技术积累,未来或推出“含气能量饮料”等创新品类;数字化赋能通过BMS智能管理系统优化供应链,将“电持”的配送时效提升至“20分钟达”。
4
跨界者的生存法则
重庆啤酒推出“电持”,既是对行业周期的被动应对,更是对未来增长的主动布局。
对于行业而言,重啤的探索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消费升级与技术变革交织的时代,固守单一品类终将被淘汰,唯有通过“跨界创新+资源整合”,才能在变局中赢得生机。
“电持”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的成败,关乎重庆啤酒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