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连接田埂与市场,一场直播架起乡村与城市的桥梁。在阳江市江城区城西街道第一埒村,昔日的传统村落正借着电商直播的东风,让小小的斗鱼游向全国,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电商直播”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直播间实现“鱼跃龙门”
走进第一埒村电商创意园的直播间,年轻主播正举着手机展示水族箱里灵动的斗鱼:“大家看这尾奥火斗鱼,尾鳍展开像燃烧的火苗,现在下单当天发货,包活到家!”屏幕上订单不断跳动,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从2020年电商扶贫起步,到2024年形成超亿尾斗鱼销往全国的全产业链,第一埒村的“斗鱼经济”因电商直播焕发新生。“以前靠线下受批发商压价,现在直播带货让我们直接对接消费者,利润提高了三成。”返乡创业的95后大学生小朱算了笔账,他通过直播平台年销斗鱼超50万尾,年收入突破百万元。如今,村里像小朱这样的电商青创者已超80人,带动村民就业超1000人。
全链条赋能“斗鱼密码”
产业兴旺离不开体系支撑。第一埒村摸索“红色支部+电商基地+联动繁育”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通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柔性引进行业领先人才打造电商创意园,提供从斗鱼繁育、包装设计到直播运营、物流配送的全链条服务,同时联合兄弟村构建产业链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
这种“电商+特色养殖”的融合发展,让小斗鱼释放大能量。2025年5月,村里与阳江广播电视台共建的创新创业基地正式启用,引入专业团队培训直播技巧,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突破8万人次,创下日销1.3万尾的纪录。如今,斗鱼产业链年产值超1.2亿元,带动周边3个村发展配套产业。
生态与经济“双赢棋局”
第一埒村的斗鱼不仅是“致富鱼”,更成了“生态卫士”。今年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期间,村里响应生物防治号召,先后在全街道范围投放5万尾斗鱼捕食蚊子幼虫,还驰援佛山市顺德区万尾斗鱼构筑生态防线。“养斗鱼就像乡村发展,既要好环境,也要持续供氧。”市人大代表、第一埒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远超的比喻道出其中深意——村里通过电商收益反哺生态整治,修复河道2.3公里,结合抗日战争遗址培育城郊休闲产业,建成的红色绿美小公园、福地园休闲园等,既美化环境,又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卖鱼”与“卖景”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