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比光伏主材、辅材和设备企业,逆变器正触底反弹,走出低谷。一个强有力的例证是,以阳光电源以及刚刚完成IPO的首航新能等企业为代表,逆变器企业的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显示,各家公司几乎都在赚钱。
首航新能年的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归母净利2.59亿元,扣非净利2.36亿元,较去年市场高峰时期略有下降。最能反映企业经营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24年首航新能实现3.4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大增160%。
今年一季度,首航新能顶住了市场压力,实现营业收入6.55亿元,但归母净利实现5248万元,同增7%,扣非净利更是实现6017万元,同比大增41%。种种迹象显示,首航新能正率先走出行业低谷,重返增长轨道。
首航新能不增收但增利,是在经营管理上下足了功夫。
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介绍,营收下降,系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控制低毛利业务规模所致。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效提升。即使在市场环境较差的2024年,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不降反增,比上年提升了4.22%。其中,首航新能的境外业务毛利率整体仍维持较高水平,特别是境内业务毛利率,大幅提升12.36 个百分点至 19.58%。
首航新能守住利润的另外一点是节流。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采取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持续强化费用管控,2024年度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合计同比下降超过了25%。
2025年4月,首航新能在匈牙利能源展上
01如何才能跑赢市场,跑赢同行
地缘政治对于正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企业影响越来越大。有时候,企业的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比如,美国光伏与储能市场虽然利润丰厚,但并不是任何企业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因为市场化之外的因素实在太多。
现在看,那些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死磕美国市场的企业,反而避开了大坑,避开了特朗普关税这个重大的不确定性。
以首航新能为例,公司自2022年受益于欧洲能源危机爆发业务迅猛增长。首航的市场重心在欧洲市场,此次成功规避了美国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体现出极强的市场韧性。
首航新能年报显示,公司境外营收占比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达81.63%。但是,公司的主要市场在平稳增长的欧洲,来自美国市场的收入并不多。放在过去,这或许是一个短板,但现在看却是无比正确的一件事。当一些友商因为北美市场占比过高、短期内难以迅速切换到欧洲时,首航新能却没有这方面的压力。未来,随着贸易战进一步明朗化,公司通过何种策略和渠道来开拓北美市场,亦变得更加进退从容。
欧洲能源危机,客观说只是一个推动欧洲光伏与储能市场大爆发的导火索。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欧洲市场似乎很差。但实际上,欧洲市场的总量并未下滑,只不过增速放缓、回归正常而已。
即使中等情景预期下,2025年欧洲亦将实现6.9%的增速;来自《欧洲太阳能》
欧洲太阳能协会在《2024-2028年欧盟太阳能市场展望》介绍,2024年欧盟新增光伏装机65.5GW,连续第八年创下年度新增装机容量纪录。与2021-2023年41%-53%的强劲增长相比,2024年的增长率大幅放缓至4.4%。但是,这一放缓在行业的意料之中,因为2022年和2023年的“异常”增长,主要是受能源危机期间电价飙升的影响。展望未来,欧洲太阳能协会预计,未来几年欧洲的新增光伏装机仍将保持在7%的水平。
赶碳号认为,最近欧洲清洁能源出现一个利好因素——特朗普掀起的全球贸易战以及乌克兰冲突进展,有可能促使欧盟进一步减少对于美国高价天然气的依赖,并以更大决心转向清洁能源。
此外,由于逆变器产品的生命周期只有光伏组件的一半,且逆变器远不像光伏组件那样,会因为技术路线的更新而导致大面积库存的风险。所以,逆变器环节的市场竞争虽然也很激烈,但并不像同期的光伏主材环节那样出现行业性亏损。另外,欧洲市场增速虽然不同以往,但这并不是市场萎缩,市场还在,只是增量变小了而已。
2025年,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以及我国下半年的光伏装机有放缓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产业从供给侧向应用侧、需求侧转移。这给包括首航在内的所有逆变器与储能企业以巨大的市场空间。
京港澳高速河北路段石家庄-保定-廊坊高速收费站10兆瓦光伏项目日前正式并网发电,首航新能为该项目提供产品保障。
凭借在电力电子转换、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现有光伏客户资源的协同效应,包括首航新能在内的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在储能领域拥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光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光伏逆变器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首航新能在年报中披露,公司在市场战略规划方面,在持续巩固目前优势市场的基础上,将结合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差异化需求,积极拓展德法、日韩等光伏发达国家市场和中东、南美等新兴光伏市场。与此同时,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助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公司产品的国内销售规模,落实国家碳达峰行动方案。
在产品战略规划方面,首航新能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攻关及产学研合作,在深化现有产品运用新技术的同时,持续开发大功率产品系列,实现从户用、小型工商业光伏与储能市场向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市场的拓展。另外,公司还将在光储数字能源相关应用领域进行研发投入,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与技术储备,开发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储备第三增长曲线业务,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
在公司品牌规划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对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客户仍采取ODM产品销售模式。公司将持续完善全球的营销组织布局和全球服务体系建设,强化“SOFAR”产品与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提升“SOFAR”品牌的知晓度,逐步完成从产品销售到品牌营销的转变,打造全球知名的数字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品牌。
02逆变器企业的命门
即使严控各项费用支出,但首航新能在研发投入上却毫不 “吝啬”,因为这才是光伏逆变器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技术研发人员 500人,占员工总数的 31.99%。2024年度,公司合计研发投入为2.7亿元,营收占比高达104%。
在过去一年多来,逆变器与储能市场进入增量市场与存量博弈共振以后,首航新能依旧能够在欧洲这样的高接受难度、高竞争烈度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最重要的竞争力,其实就是公司长期积淀下的过硬技术。
首航新能研发中心
自2013年创立至今,首航新能及其下属企业拥有28项核心技术、105项发明专利、94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 80 项软件著作权。
首航新能的技术矩阵,主要涵盖功率变换、电网交互、故障诊断三大领域:
(1)高效可靠直流-直流和直流-交流功率变换技术
在功率变换技术方面,首航新能不断探索功率变换拓扑和创新控制技术,结合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优势,有效提升变流器性能指标。
公司逆变器产品系统发电峰值的最大效率,在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型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2)电网适用性和电网支撑等电网交互技术
对于一家逆变器来说,谁最懂电网,谁就最具竞争力。
在电网交互技术方面,首航新能通过对组串式逆变器并网阻抗自适应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其主要逆变器产品可应对30种以上的电网电压谐波,且能够支持接入交流输出短路比1.09条件下的弱电网,有功调节整站级响应速度小于60毫秒,无功支撑最快响应速度小于30毫秒,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1%,能够在保障系统并网发电功率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电网的稳定性。 这些指标都远优于行业标准。
(3)快速故障诊断技术
针对光伏逆变器和储能电池中最易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和工作场景,首航新能通过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采集功率半导体器件、磁性元器件、自动切换继电器等装置的电量信息,电压与电流采集精度分别达到100mV和10mA,通过板载MCU完成装置内部关键器件的实时监控、保护以及故障发生前后关键信息的记录和故障特征提取,时间精度达到100 微秒级,并结合关键器件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关键器件的典型诊断覆盖率可达90%以上。
另外,公司光伏组串I-V扫描与智能诊断性能等级认证为Level 4,这是目前行业中的最高等级认证。
以上快速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协助工程人员迅速诊断故障,逐步实现对人力的高效替代,同时可实现部分故障的预判识别。
03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经营一家企业,与做成一笔生意完全不同,必须考虑长远。首航新能的分散市场布局风险的做法,在今天看来对同行企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首航新能把“全球化业务布局优势”列为公司第一大竞争优势:
“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和全球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也呈快速增长趋势。公司始终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在欧洲、亚太、南美、中东及非洲等多个地区积累了众多优质客户资源,报告期内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全球化的业务布局有效提高了公司把握市场热点机会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公司对于局部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首航在波兰
首航新能采取 “核心市场深耕 + 新兴市场突破” 策略,构建了 “欧洲为主、多极支撑” 的全球布局,2024年境外收入22.13亿元,占比81.63%,境外毛利率39.36%,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市场是首航的基本盘,欧洲2023年在公司营收占比高达65%,主要依托意大利、德国、波兰三大支点。首航新能与当地龙头企业 ZCS(意大利)、CORAB(波兰)、EnergyNAT(波兰)的合作持续深化。
除此之外,首航新能积极布局亚太市场,精准捕捉不同区域市场的政策红利。在日本、澳大利亚等政策友好区域,公司针对性地开发出适配产品。早在2018年,公司即与日本知名企业深入合作,正式进军日本光伏储能应用市场。
最近,首航新能在日本大阪成功落地一个工商储能项目,不仅破解了连续生产场景的电力保障难题,更开创工商业储能参与JEPX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创新模式。
首航新能在该项目采用的工业级储能系统,系HYD三相3线式混合型储能系统,提供多达6种的运转模式和长达5年的产品保修。该系统内置PCU支持零电压操作,是一种高效且灵活的混合型储能解决方案。即便是低容量设备,也能输出三相200V,并支持远程监控和升级,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能效优势,有助于他们实现高效灵活的能源管理。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情况;来自2024年年报
随着 “光储一体化” 趋势深化,公司储能业务(含逆变器与电池)已成为近三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2021-2023年营收占比从35.10%提升至 43.77%,2023年储能业务收入16.35 亿元(储能逆变器 7.49 亿元,储能电池 8.86 亿元),同比增长18.9%。
结语:全球化布局的长期价值审视
全球光伏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以应对全球市场变化。一方面,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海外布局、完善本地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技术创新、全球布局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将助力中国光伏逆变器厂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首航新能的突围路径,本质是 “技术适配 + 区域聚焦 + 模式创新” 的三重驱动: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突破欧洲高端市场认证壁垒,以本地化经销网络降低单一市场依赖,借储能业务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首航新能的全球化布局能否转化为持续市场份额,关键在于技术迭代速度、本地化生产能力及供应链韧性。对于投资者来说,其抗贸易摩擦能力与储能赛道潜力,则构成了差异化的价值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