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谁是家用空调行业第一?行业知名调研机构给出了两个答案。
4月27日晚间,国内家电行业两大巨头美的集团(SZ:000333)和格力电器(SZ:000651)先后发布了2024年度财报,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数据罗生门”。
美的集团引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其家用空调的线下市场份额为35.9%,排名第一;家用空调的线上市场份额为33.2%,排名也是第一。
(美的集团2024年年报)
格力电器也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格力品牌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份额为25.40%,位居行业第一。
(格力电器2024年年报)
问题来了,两家企业均引用奥维云网数据,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行业第一”结论。究竟是哪一方数据填错,还是统计机构搞了份“按需匹配”的智能报告?
随着事件影响扩大,总要有人站出来“背锅”。
奥维云网解释称,两家公司财报中的数据均是真实且来源于其监测数据,造成目前的结果主要是引用数据维度存在差异。美的集团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华凌、COLMO 4个拥有空调品类品牌,财报中的第一是指“美的系”各品牌相加的整体数据。而格力电器旗下拥有格力、大松、晶弘3个经营空调品类的品牌,财报中引用的是格力单品牌数据。
也就是说,两家企业都是第一,只不过定语不同。美的集团子品牌都很给力,整体销量第一;格力主品牌一枝独秀,单品牌销量第一。究竟谁是真的第一,大家见仁见智了。
老实说,类似的“定语”榜单其实很常见。不只是家电行业,以前汽车行业流行发品牌销量榜单,几乎每家车企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维度,比如“xx万以上的新能源SUV周销量第一”,短短一句话就包含了4个定语。
又比如手机行业,最近IDC、Canalys和Counterpoint三家权威调研机构陆续发布了国内手机市场报告,一会是“华为重回中国第一”,一会又是“雷军发文庆祝小米时隔十年重回第一”,把消费者弄懵了。
三份报告出现了两种统计口径:出货量和销售额。硬要细究,你还不能说机构有问题,毕竟人家给的数据是真实的。
有网友调侃:“只要定语够多,维度够刁钻,谁都能是第一。”
尽管两大家电巨头在年报中争空调销冠,但在营业收入中,均未将空调品类单列出来。
这是格力首次未单独列出空调产品的营收情况,将空调业务和生活电器合并至“消费电器”,令不少投资者担忧起格力电器核心业务是不是遇冷了。
参考格力电器2023年年报,空调业务贡献了74.14%的营业收入。空调业务对格力电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行业第一”是必须要争的。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各产品线贡献较为均衡,没有那么依赖空调业务。包含空调业务在内的智能家居业务贡献营收占比66.2%,新能源、智能建筑、机器人等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贡献营收占比25.67%。
但空调业务对美的集团同样重要,别看美的集团营收突破4000亿元,是格力电器营收的两倍多。其实2024年美的集团净利润(385亿元)没比格力电器(321亿元)多多少,多业务线并行也给美的集团带来了利润压力
当前国内家用空调市场面临着龙头份额下滑,新兴品牌抢占市场的局面。暂时来看,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两巨头行业位置还是相当牢固,市场份额也相对集中。2024年全年数据争议太多,意见相对统一的2024上半年数据显示,两个品牌在线上和线下市场合计销额市占率分别为48.2%和63.98%。
尽管入行时间不长,但小米势头迅猛,线上销额市占率为11.44%,但唯一能对行业龙头造成威胁的,也只有线上市场,线下市场仍属于“Others”的范畴。小米或许能凭借手机、汽车、智能家居组成的全生态优势在线上市场进一步挤压其他品牌,但短时间内很难撼动传统家电品牌多年经营树立起来的行业形象,这点在线下市场尤为明显。
回到这次的“行业第一”事件,其实美的集团跟格力电器一直都在暗暗较劲。2007年,美的打出一个广告,宣传铜铝管是“黑心管”,引发了格力电器的信任危机。格力电器又是证明又是诉讼,费了老大劲才证实了铜铝管不是“黑心管”,可是被伤害的品牌形象花了很多年才逐步挽回。
双方之间的纠纷不断,互喷商品质量和科技水平,起诉广告里销量、市占比数据不正确。2010年格力电器起诉美的集团到处发放骂格力的传单。相比之下,这次的财报风波简直是小儿科。
可小动作没法从根本上影响消费者,就像最近的外卖大战一样,谁关心美团、京东、饿了么哪家做外卖,大伙只在意在哪个平台能吃到更便宜、更健康的外卖。
空调行业也一样,哪个品牌的产品更节能、更环保、性价比更高,消费者就用钱包支持哪个品牌,说再多,不如做个好产品来得有效。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