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兴利
在行业逆风期,乳业龙头以一份“韧性十足、质地卓越”的业绩答卷,再次展现稳健与确定性底色。
4月29日,伊利股份(600887.SH)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57.80亿元,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逆势双增。
“做好迎接行业恢复准备”——伊利在4月30日上午举行的业绩解读会上透露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重要战略思路。伊利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消费品行业还是处于逐渐复苏的过程,所以对于2025年的业务策略,我们还是相对理性的,公司核心聚焦于保持渠道和产业链的健康,着重提升自身盈利能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开门红与“轻装上阵”
作为中国乳业唯一营收突破千亿的龙头企业,伊利以“规模优势”与“经营质量”双轮驱动,在行业波动中展现出穿越周期的稳健底盘。
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31个基点至34.03%,盈利能力持续夯实;经营现金流净额达217.40亿元,同比增长18.86%,充沛的现金流为战略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系列财务表现背后,是伊利对行业趋势的精准研判与主动变革的魄力。
面对原奶行业的供需失衡挑战,伊利以卓越的战略定力与全链路协同能力,率先于2024年开启调整。通过精准研判市场周期、前瞻布局动销策略,伊利仅用不足半年时间便实现渠道健康度全面修复,彰显了头部企业穿透行业周期的运营韧性,更以责任担当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树立标杆。
面对去年液奶动销挑战,伊利方面介绍称,公司迅速制定相应的促进动销的策略,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协助经销商梳理渠道和产品问题,把握经销商的进货节奏,到了今年春节,得益于在2024年积累的经验,在行业需求尚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无论是渠道的库存价盘还是经销商的盈利,伊利都保持着非常健康的状态,也使得公司在春节期间的动销能够保持平稳。
战略调整的成效直接体现在2025年一季度业绩中:2025年一季度,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330.18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归母净利润46.29亿元,同比增长24.19%,逆势双增。可以看出,通过主动调整,甩掉包袱后的伊利,将轻装上阵,快速迈入新增长轨道。
“从出库端来看,2到4月,液态奶销售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一季度的开门红,对整个团队,包括经销商的士气都有很大的提升。”伊利在业绩解读会上表示,全年来看,行业的量和价仍然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公司去年的调整对今年是非常有利的,使得今年能够轻装上阵,二到四季度公司仍将积极维护产业链的健康,保持价盘稳定。
多元业务构建抗周期增长极
在以“轻装上阵”实现业绩修复同时,伊利正以前瞻性的战略视野,通过构建“三大业务梯队”的均衡矩阵,筑牢穿越行业周期的长期主义根基。
当被问及如何实现持续稳健增长时,伊利在业绩解读会上用“木桶效应”作答:“得益于公司各项业务和各个渠道的均衡发展。如同木桶效应一样,只有各个方面都齐头并进,公司才能够保持持续的蓄水能力。”
作为伊利第一梯队业务,伊利的液体乳和冷饮业务长期表现稳健,持续强化伊利基本盘优势。
财报显示,2024年伊利液体乳业务营收达750.03亿元,稳居行业第一。其中,常温白奶市场份额行业第一,常温酸奶市占率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继续稳居细分市场第一。低温业务逆势而上,低温酸奶市场份额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高端低温白奶营收同比增长30%以上。此外,冷饮业务加速产品创新,拓展消费场景,去年实现营收87.21亿元,已连续30年稳居全国冷饮行业龙头地位。
如果说第一梯队是伊利的“定海神针”,那么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则代表着其战略纵深。作为伊利重点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其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已步入战略收获期,成为公司第二梯队的稳健增长力量,并进一步巩固了伊利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4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再创历史新高。以佳贝艾特、悠滋小羊为核心品牌的羊奶粉业务稳居“羊奶粉市场销量与销售额全球第一”。奶酪业务则在零售2C与餐饮2B双赛道齐头并进,其中高附加值的2B业务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耕乳业的同时,伊利还加码大健康食品领域布局,水饮、牛肉等非乳业务均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第三梯队增长力量显现。其中,伊刻活泉现泡茶表现尤为抢眼,实现成倍增长。
“一横一纵”战略落子拓宽边界
在巩固三大业务梯队抗周期优势的同时,伊利进一步以“一横一纵”战略落子,横向拓展功能性营养赛道,纵向深耕乳制品精深加工领域,在产业价值链重构中开辟新增长极。
3月1日,伊利与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成为其布局功能性食品赛道的标志性事件。此次合作深度融入“药食同源”理念,推出多款跨界新品,不仅打破了乳制品的传统品类边界,更开创了“大健康”产业融合的新范式。传统中医的养生智慧,搭载现代乳品的科技力量,品质与健康在这里交汇出新可能。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乳制品精深加工体系,向产业链更高价值跃迁,是伊利正在推进的又一重大布局,也是中国乳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近日,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已正式开工,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也即将在今年建成投产。
在4月30日的业绩解读会上,伊利表示,公司正持续加大乳制品精深加工领域布局,行业内的一些其他企业也在加大深加工业务投入,这些投入将增强整个行业对奶源过剩的缓冲能力,有望弱化过往原奶价格波动对经营的影响,让整个乳业产业链从中受益。
此外,系列乳深加工项目的落地,将解决原制奶酪一直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从“一杯奶”到“一块酪”,彻底打通从原奶到深加工产品的完整生产链,有助于奶源的综合利用,稳定原奶行业周期波动。关键原料的国产化,也将极大增强我国乳业原料安全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蓄势待发迎接复苏新局
在乳业市场风云变幻之际,伊利凭借 “一横一纵” 战略积极拓宽发展边界,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而在对未来发展的布局上,伊利同样有着清晰的规划与坚定的信心。
在经营策略保持谨慎的同时,伊利也敏锐捕捉到行业复苏的信号,做好了充足准备迎接行业恢复。对于2025年,伊利认为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机会:“一方面,上游的周期已经接近尾声,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个产业链无论是上游牧场还是下游渠道,都开始有向好的迹象;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家对于生育、消费、健康等领域的刺激政策在各地开始陆续落地实施,大家的反馈也都是十分积极的。虽然这些政策的落地节奏有快有慢,不一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相信随着这些量变的积累,一定会带来消费者信心的质的提升。”
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加快制定完善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鼓励用生鲜乳生产液态奶,推动乳制品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稳增长、提振内需的政策,消费者信心有望持续增强。
在国家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引下,乳品作为国计民生品类和优质营养的代表,将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谈及未来五年国内业务的发展趋势,伊利指出,最大变化就是乳制品产业链的价值重塑,从上游来看,这一轮的原奶周期已经接近尾声,面对下一轮周期,上下游企业都充分地汲取了这一轮的经验和教训,关系会更加密切,决策和判断也会更加理性。
“随着乳制品价值链的重塑,未来乳制品产业链的运营效率会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信心在下一轮战略周期里能够继续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伊利方面表示。
编辑: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