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小工具 ”
免费领取“40个赚钱工具资源包”
晚上好呀,我是简七~
今天是母亲节,首先祝所有的妈妈们节日快乐!
01
在我小的时候,父母无论做什么都会把我带在身边。两岁多的我,跟着他们跑长途货运,还能给修车的大人递工具。
每天晚上,我都要搂着妈妈的胳膊睡觉。上「三班倒」的她,只能把我哄睡了,再轻轻地松开我的手去工作。
以前听他们聊这些趣事,我会跟着笑得很开心。
直到后来,我自己当了妈妈。
遇到需要舟车劳顿赴外地参加的活动,我会因孩子尚小而婉拒;
工作上聊到一些概念或结构时,我发现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好像变弱了,有时候甚至大脑一片空白。
有了孩子之后,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为人父母内心的种种羁绊、拉扯和时间不够用的窘迫。
我向身边的朋友吐露自己的苦恼,才发现这几乎是所有职场妈妈共同的困扰:
既想多陪孩子,也想工作多赚钱。
02
你有没有听说过「母职期」这个词?
就像青春期是我们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母职期指的是女性成为母亲后经历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身份上的深刻转变。
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不自觉地舒了一口气。哦,原来这是正常的、所有母亲必经的、复杂的生命历程。
每年至少有1.4亿的女性,正在经历这一切。短则半年,长则数年,我们才能适应自己的「新皮肤」。
我们会慢慢意识到,母亲这个身份并不只是「夺走」了什么,它同样赋予了我们很多新的能力,只是这些能力的生长,往往伴随着疼痛与调整。
比如我收到最多的一句评价,是「你变得更温柔/温和了」。有了孩子之后,我好像自然地获得了用更柔软的方式去理解和倾听的能力。
婴儿不会表达,但她的小情绪、小动作,都像是一种需要回应的语言。妈妈们对孩子需求的直觉反应能力,也会延伸到人际交往中,使我们更善于觉察到别人的情绪变化。
再比如,育儿中有大量琐碎的任务和信息,会使得我们多任务处理能力、记忆力和细节敏感度都大大提升。
这一系列的提升可能不会在职场中立刻转化成升职加薪,但它们确实正在悄悄重塑我们对生活的掌控力,让我们在混乱与疲惫中,依然能保持方向感和信心。
所以说,母职期不只是育儿期,它更是一段「自我更新期」。
那么,如何顺利完成转变,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呢?
03
一些孩子已经成年、仍在职场闪闪发光的妈妈们,跟我分享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对我很有启发和帮助。
总结起来就是,与其试图追求完美,不如用三个办法,练习「动态平衡」:
1、跟伴侣一起做「人生战略」。
这听起来很宏大,但其实可以简单地从三个问题开始想:
我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我们能接受放弃什么? 我们希望五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
前两个问题,是让我们思考家庭的价值排序;而第三个问题,则是我们在做理财规划时,最熟悉不过的「以终为始」。
我花了两天的时间,认真写下45岁时理想生活的模样,包括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分配、家庭和个人的状态,尽可能地具象化和量化。
你也可以试试问自己这些问题,来帮助思考:
你最大的三件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未来最好和最坏的状况分别是什么? 你认为未来最大的三个风险是什么,如何应对?
跟一个人的战略不同的是,家庭战略需要考虑夫妻双方的期望和分工,还需要结合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特点。
比如我和狐狸就达成共识,孩子三岁前多陪她建立安全感和好习惯,工作保持稳定就行。
(悄悄晒个娃)
做好人生战略,会让我们每一个阶段,都更从容地面对眼前的得与失,也能收获和孩子共同的成长。
2、工作和生活做好「隔离」。
试着建立起家庭协同机制,比如周末其中一天由另一半带娃、每晚固定1小时用于高效工作,哪怕只是增加了几个「可控时间块」,也能让妈妈的生活边界重新打开。
今年开始,我在日程本里开始做每天、每月、每年的计划,把时间切分为学习、工作、家庭、休闲几个模块。
在这些时间块里,努力做到「专注当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用大白话说,就是该干嘛的时候只干嘛。
以前的我,总是把工作带进生活的每个缝隙:饭桌上的灵感、手机里的消息,常常让我忽略了身边人。
我向一位教练请教,她给我的忠告是:留出固定时间陪伴家人,然后放下手机,忘掉工作。
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哪怕每天只有1小时,也是高质量的陪伴。
3、将母亲身份视为一种资产。
新手妈妈们有两类典型的想法:
这两年好好陪孩子,先不挣钱了; 抓紧恢复工作状态,孩子交给其他人。
而更多人,包括我自己,是在两者之间摇摆,时不时还会陷入「什么都没有做好」的沮丧中。
在做完前面2点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赚钱,不一定是全力冲刺,也可以是灵活的、阶段性的、复利式的积累。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掌握经济主动权,不是幻想,而是一种新的职业路径。
比如《会赚钱的妈妈》这本书里,有个有趣的观点:我们需要将母亲身份视为一种资产,而非障碍。
书里分享了很多具体的案例,比如转型写亲子教育文章的自由撰稿人,因为儿子湿疹而创立天然护肤品小店的创业者,利用孩子午睡时间学习数字营销拿到远程offer的数字游民。
还有一位管理咨询师将育儿经验转化为家庭管理工作坊,开辟了新的职业道路。她说:「我发现带孩子和管理团队有很多相通之处,都需要耐心倾听、有效沟通和情绪管理。」
当妈妈之后,我对于理财规划、消费、长期投资、子女教育规划等等话题,也有了更切身的理解,对于推广更简单、普适的资产配置理念有了更大的热情。
你看,把自己原本的职业+「母亲」以后,真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在等我们。
也许你现在还没法创业、写课,但如果你在育儿群里分享做辅食经验、帮朋友代买纸尿裤、录育儿心得,其实已经在「积累信任」和「建立影响力」了——这就是你的价值资产。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以及如何创造性地利用有限资源。
04
成为母亲并不是暂停人生,而是重塑人生地图。
我们可以在拥抱孩子的同时,不放弃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让爱与独立并行,让陪伴和成长同在。
所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想对每一位妈妈说:
你并不孤单,你的努力也不会白费。
母亲节快乐,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比较所扰,不被完美所困。
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启发,也欢迎你转发给正在经历母职期的朋友,或者在留言区告诉我:你最近,是怎么努力在生活与工作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的?
早晚听简七,get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
扫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