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5月12日,科创板未盈利上市医药企业迈威生物(688062.SH)股价低开,盘中跌超16%,截至当日收盘,报17.8元/股,跌幅10.96%。
消息面上,5月9日晚间,迈威生物公告收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的通知,其于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短线交易,中国证监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其立案。
截至2025年3月31日,刘大涛对迈威生物的持股比例为3.78%,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迈威生物方面表示,上述事项是对刘大涛个人的调查,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立案调查期间,刘大涛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开展调查工作。
5月12日,迈威生物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暂不受刘大涛被立案调查一事影响,刘大涛本人职务亦未由其他人代为履行。同时,公司尚未获悉上述事项的进一步细节情况,如有,将及时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迈威生物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冲击“A+H”两地上市。公司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称,公司港股IPO进程未受刘大涛被立案调查事项影响,目前在正常推进中。
迈威生物主要从事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2年1月于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34.8元/股,IPO募资净额约33亿元,公司当年首个产品获批上市,至今已有三个产品商业化,但仍未实现盈利。2024年年底,迈威生物筹划赴港上市,其在公告中表示,发行H股并上市是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
年报显示,2024年,迈威生物营收约2亿元,同比增长56.28%,主要来自药品销售收入1.45亿元和技术服务收入5502.98万元;净利润约-10.44亿元,扣非净利润约-10.7亿元,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整体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以及随着商业化进一步拓展增加,营业成本及销售费用相应增加。
迈威生物的主要产品为抗体、ADC药物和重组蛋白、小分子化学药等药物,2022年—2024年期间,公司每年各有一款产品上市,分别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君迈康)以及两款地舒单抗注射液产品迈利舒、迈卫健。迈威生物方面透露,公司另有一个创新药于2023年12月申请上市许可并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有望在2025年获批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迈威生物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存在亏损金额持续扩大的风险。“公司未来销售收入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公司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医生及患者对公司产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可能无法按计划增长,产品商业化进度可能低于预期。另外,公司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开发投入,导致相关成本及费用持续增长。公司成本及费用的增长金额可能会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金额,导致营业利润大幅下滑或净利润大幅下滑。”
2025年一季度,迈威生物营收约4478.85万元,同比下降33.7%,亏损约2.9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2.17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迈威生物持有货币资金约11.2亿元,较今年年初减少约7200万元。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