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探讨一个重要话题:人民币国际化机会来了吗?人民币国际化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对企业和经济而言,该如何去应对、决策和推进?
在此,我先阐述核心观点: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但切不可将其等同于奥运会争金夺银,追求排名第一。这并非荣誉层面的问题,而是极为务实的经济议题,必须以积极审慎、务实的态度稳步推进,切忌为虚名而招致实祸。
01
首先,我们来明确货币国际化的概念。
简单来说,货币国际化指的是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作为交易中介或储备资产被使用的程度,如果该程度很高,这个货币就变为国际货币,实现了国际化。
在此就会存在一个误区:许多人认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是衡量人民币或美元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然而这只说对了一部分。
实际上,全球最大的经济交易并非国际贸易,而是金融交易。
那金融交易有多大呢?每5个交易日,全球外汇交易的量,也就是买卖外汇的量,等于一年国际贸易的量。
每7天(或许不到7天),全球金融交易量,股票、债券、衍生产品、黄金、贵金属、期权等等,相当于全球的GDP。而全球GDP大概是110万亿美元,每天的交易量约在十几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金融交易才是最主要的交易形式。
判断一种货币是否为国际货币,关键在于其是否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领域,这一误区需要特别澄清。美元之所以成为国际货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大量金融交易,包括股票、债券等,均以美元进行结算。
02
接下来探讨一个非常务实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对老百姓有哪些益处?
最直观的好处在于交易便利性的提升。进出口的企业根本无需考虑是否要买美元,还是需要买欧元,亦或是要提前兑换。无需熬夜盯盘关注国外商品价格与汇率波动风险,这些皆不用考虑了。
未来,随着人民币定价的黄金、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出现,企业经营将更加顺畅。
还有一个好处,没那么明显,就是借贷成本降低了。如果人民币是一个国际货币,那么众多国家的投资者,也包括诸多央行都会来中国投资。
在此背景下,企业发行债券将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认购,融资成本随之降低。
这与民众也息息相关,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取决于银行的存款利率,银行的利率基础取决于它吸纳存款的利率,当人民币国际化吸引大量国外投资者在中国的银行存款时,银行吸纳储蓄的成本降低,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潜在利好。
从国家层面来看,货币国际化的优势更为突出。以美元为例,美联储发行货币后,直接充实美国财政部收入。
那么美联储有相当一部分钱,通过现钞的形式印发出去,而后谁去拿这个现钞呢?
如哥伦比亚毒枭用黄金换取美元现钞用于毒品交易,这些美元现金长期滞留在境外,对美国而言近乎无本获利。
另外一个好处更重要,就是若一个国家缺钱了,就会发国债。如果他的货币是国际货币,那么国际上很多的投资者会购买此国债。只要该国保持良好信用,国债发行利率就会降低,融资成本得以优化。
其实在我看来,最大的货币国际化对主权国家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较为自如地应对重大的风险和金融的危机。
例如,2008年美国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华尔街是肇事者,华尔街是震中,按理说应当受一定惩罚,但是美国人如何操作的呢?
美国通过大量印制美元,直接购买破产公司股票(如美国重要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股票),稳定金融市场。
因为例如 AIG 美国国际集团若完全倒闭,以后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出现进一步的混乱,美国政府就直接出钱将其股权接手。
公司不倒,业务继续进行,继续重组。那这笔资金从何而来?这是美联储直接在账面上创造大量钞票,直接去购买这类股票。
03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清楚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确实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必须强调其中有重大的风险叫做美国病。经济学中有荷兰病、英国病,咱们创造一个词就称作美国病。
“荷兰病” 指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获取外汇,导致本币升值、外币贬值,本国制造业出口受阻;“英国病” 指国家因过度的社会福利政策,导致部分民众消极怠工,就业市场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而 “美国病” 是指当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往往会放松财政纪律,认为财政赤字可通过发行国际货币购买国债来弥补。
若长期如此,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将不断扩大,最终可能引发危机。同时滥发货币会导致消费过热、通货膨胀,民众的奋斗动力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不能盲目冒进,如果冒进的话至少出现两个成本。
第一个成本,可能会要了美国经济的命,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国际货币体系通常以一种货币为主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导致美国融资成本上升、国债认购减少,进而迫使美国削减财政赤字,这必然引发诸多矛盾。此外我国部分金融产品和国债以美元计价,若美元突然崩溃,我国自身也将受到牵连。
其二,人民币国际化后,必须警惕 “美国病”,严格遵守财政纪律,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避免因货币国际化而放松经济发展的努力。若每日躺平,那经济也同样会出问题。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我长期处于关注状态。2013年,我出版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研究》,系统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利弊;2007 年回国不久,我在《大国发展战略》一书中,专设章节论述人民币国际化,提出应逐步放开跨境资本流动,通过发行国债吸引国际投资者。
如今看来,这些观点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可能更为紧迫。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较多,通过发行国债置换地方债,并吸引国际投资者以美元兑换人民币认购国债,这具有众多利好元素在其中。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我还会分几次来聊,朋友们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