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近日,金地集团(600383.SH)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涉及总部、区域、城市公司层面。
此轮调整始于总部层面,包括合并原工程管理中心与成本管理中心,成立“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新设供应链管理中心,新增“综合审议工作小组”等。此后,金地集团对区域及地区公司进行整合,将现有的5个区域公司精简为4个大区公司,同时把原来的城市公司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上述调整伴随一系列人事变动。
7月28日,金地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经过上述组织架构调整,金地集团由原来的“总部—区域—城市公司”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总部—大区—地区公司”的2.5级管理模式。“新设立的大区公司与原来的区域公司有所不同,其职能进一步精简,主要是对地区公司进行业务督导、审计监察、人力行政等,不完全算是1个层级,所以现在是‘2.5级管理模式’。未来的总部是一个强管控的模式,是经营决策的中心,直接管理地区公司。这样模式下的管理更加高效和扁平化,有助于经营成果的实现。”
整合瘦身
记者了解到,7月23日,金地集团内部发文称,总部部分职能部门进行调整。部门合并方面,合并工程管理中心与成本管理中心为“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撤销监事会办公室;总部新设立供应链管理中心,新设“综合审议工作小组”。
原管理层下设的5个工作小组中,保留“投资管理工作小组”和“绩效管理工作小组”,取消“战略管控工作小组”“运营管控工作小组”“风险管理工作小组”。
高管职责分工方面亦有所调整,总裁李荣辉分管集团供应链管理中心、财务资金中心、产业管理中心;高级副总裁陈长春卸任北方大区公司董事长职务,回归集团分管投资管理中心、开发管理公司;高级副总裁郝一斌回归一线,任北方大区公司董事长,并分管集团信息科技中心、稳盛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韦传军不再分管稳盛投资基金;高级副总裁王南分管设计管理中心、营销管理中心,不再分管企划运营中心、美国公司。
7月26日,金地集团公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方案,设立华南大区、北方大区、华东大区、中西部大区,以及包括深圳地区公司、广州地区公司、北京地区公司、天津地区公司、东北地区公司、上海地区公司在内的10个地区公司。人事方面较为显著的变动是原华南区域董事长杜宏调往华东大区担任大区总经理兼上海地区公司总经理;原北京公司总经理遇绣峰调任华中地区公司总经理;原上海公司总经理季斌转任南京地区公司总经理。
据上述金地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杜宏原是华东区域负责人,最早也是从华东区域成长起来,其对华东市场非常熟悉,能力也很强,此次对其的调任也是出于这些考量。
至此,金地集团总部将作为经营决策中心,负责重点经营事项的决策,直接管理地区公司;大区公司为业务督导中心,核心职能为督导地区公司的生产经营及重难点专项工作;地区公司为一线经营主体,负责辖区内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保障经营目标的有效达成。
聚焦核心业务
事实上,金地集团在去年年底已进行过一次组织调整,将7个区域公司合并为5个。
上述金地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这几次调整都是出于业务需要,大的逻辑是相较于之前的扩张时代,公司目前的业务开发量及体量都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更加深耕重点城市,对于一些核心城市需要重点锁定,相对边缘的部分城市需要进行战略性放弃。“公司的战略导向始终没有变化,一直以地产开发为主业,未来也希望在地产开发领域实现经营上的突破,只是目前仍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阶段,面临经营上的瓶颈期。”
业绩预告显示,金地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4亿元到-42亿元,预计扣非净利润为-32亿元到-40亿元。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近年销售规模下降,报告期内可结转面积同比减少,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使得部分项目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记者注意到,金地集团今年年初重启前端投资,1—2月在杭州临平老区与上海松江各获取一宗宅地。公司管理层公开表示,重回土拍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随着公开债务的偿还,债务压力缓解,同时2024年行业宽松政策对市场整体信心修复及需求释放起到积极作用,市场有所修复,部分核心城市市场出现一定程度回暖的积极迹象,因此在核心城市重启拿地。
上述金地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拿地的主要目的仍是希望通过投资获取新的项目,努力恢复公司正常的经营周转,但前提是公司的现金流要安全和稳定。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金地集团持有货币资金约193.8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82%。
(编辑:赵毅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