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里,毛利大于一切。它就如同那指引航行的璀璨星辰,在商业的海洋中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无论是企业的决策,还是个人的经营,毛利始终是那关键的风向标。追求高毛利,意味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不断创新和拓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将毛利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披荆斩棘,实现持续的盈利与壮大,让毛利的价值在每一个决策和行动中熠熠生辉。
毛利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财务指标,我一直觉得在一级市场中前期项目的尽调中,毛利率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
毛利代表啥?代表的是商业模式,代表的是选择做啥生意,是不是个好生意。
毛利是一切的基础,有毛利,才能说明你这个商业模式成立。
毛利肯定是越高越好,这个没什么例外,任何情况下都是越高越好,只要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生意哈。
你说前期项目尽调,看什么?主要就看商业模式吧,那其实就是看毛利,看看他卖啥的,卖多少钱,成本多少?毛利多少。
其他的数据,意义不大,或者说是要优先论证毛利。
他只要毛利成立,确实能做得到,后期的净利其实是可以靠经营管理优化的,就是后期能通过其他手段干预的。
但如果毛利太低了,或者逻辑压根不成立,那这事就不用往下聊啦。
换句话说,毛利越高,给你在后期管理上的容错率也就越高,他就像一个缓冲区一样,也就是越暴利的生意越好干。
按毛利加周转率的逻辑划分,市场上的生意大致分为四类,单独看毛利太片面了,财务指标一定要组合起来看。
高周转+高毛利=无敌(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最好的产品)
高周转+低毛利=快消(注意管理成本,毛利太低,很可能表面繁荣,转来转去的没利润啊,经营现金流为负)
低周转+低毛利=倒闭(他都低毛利了,还卖不出去,说明就应该倒闭,要不就是产品需要迭代)
低周转+高毛利=奢侈(这种现金流压力大,存货减值风险大)
当然,这只是很笼统,也比较极端的区分。
商业模式也不能光考虑毛利,但是一定要优先考虑毛利。
反正我们的习惯就是,如果毛利太低,或者压根没毛利,基本就不太看好了。
那些年有很多那种,自身产品没毛利,赔本赚吆喝,然后计划烧到一定规模以后,用其他生意赚钱的。
比如一些做内容的,前期烧钱积累活跃用户,后期靠开屏广告挣钱的。非常难,活下来的不多,都不说什么回本,达到盈亏平衡的都不多。
还有很多生意,属于毛利比较低,比如各种共享经济,烧到今天,也只是作为一个流量入口。
是,改变了咱们的生活,很伟大,但是也要看到背后死掉的企业,烧到今天活下来的,也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死了。
就是要考虑到背后的难度,不要简单用个烧钱的逻辑,生意哪有那么好做,很多事早已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了,尤其是当下这个环境。
除非你们公司是一个组合产品,现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成立,都有市场,那可以把某一种单品,作为流量产品,促销产品去做量,做品牌。
如果是这种情况,公司整体毛利率根本也不会很低,肯定会是一个健康水平的。
所以毛利,就是一切的基础。
咱们作为尽调方,首先就要围绕他的毛利进行各种论证,得研究怎么挣钱啊。
但是,在你论证什么市场需求,市场份额,单价,成本真实性的之前,你要先看看他这个毛利算法逻辑对不对,尤其是前期项目。
很多人算毛利逻辑不严谨的,我经常听人说,他的产品毛利率200%。
这种就是算法有问题的,他用毛利/成本了,就是他的产品,成本50,售价150,毛利100。
他用100/50=2,他说毛利200%。
实际正确算法应该是100/150=0.66,他的毛利应该是66.66%。
他错误算法,算出的毛利率如果超过100%了,你是能一眼辨别的,因为超过100%了就一定有问题,但有的那种没超过100%的,就还挺难发现的。
比如成本100,售价150,毛利50,按他错误的算法,毛利率是50%,实际正确毛利率应该33.33%。
这种就很容易看错了。
他们那种算法得出来的指标,可能叫成本毛利率,并不是一个严谨通用的财务指标,不能这么瞎算,瞎用,啥叫会计语言啊?就是要统一标准,统一口径。
而且他这指标没意义,跟毛利率表达的是一个事。
你要说稍微有一点意义的,应该是成本利润率,就是分子改成净利润,在某种情况下,或许还有分析的价值。
其实毛利这个指标,二级市场也非常关注,监管经常通过毛利变化发现异常。
比如最简单的,同一个产品,毛利变化比较大,其实就是不太正常的,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就需要重点关注一下。
毛利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属于逻辑比较简单的,人为控制难度也比较大的,其他的指标包含了各种估计、分摊、会计政策等复杂情况。
越简单的东西反而越不好控制。
但不是说不能控制哈,毛利这个玩意,主要就是成本去核算,成本的核算也是能通过结转来调节的,基本大家都在调节。
那如果咱们去看一级市场中前期项目具体财务数据,研究他的毛利、成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啥?
要先看看他成本核算的逻辑对不对,有没有算错。
有的时候,我说很多问题,老有人不信,觉得都有专职会计,一个成本还能核算错么。
太多太多了。
很多人根本都不太能准确理解啥是成本,就是核算范围搞不明白。
他们学的是工业时期的会计逻辑,没有与时俱进,就一直按那个逻辑去套。
根本应对不了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经济、人工智能,到今天的商业模式。
所以你经常会发现一些企业的财务报表,压根没成本,全费用。
实际上就是对成本的定义及核算范围没理解透彻。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分析毛利率也没啥意义了,得先从新核算成本,统一口径。
你们不要以为这种是企业规模小,财务人员不专业导致的。有的服务行业规模很大了,都是区里的纳税大户了,你看他报表,也没啥成本。
还有一些情况,属于成本结转时点、存货计价方法转变,料工费等成本分摊错误等等,也会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毛利率有问题。
他可能也知道毛利率很重要,就给你一份调节过的收入成本数据,让你觉得他这生意很不错。
这种就要认真看一看了。
因为很多生意,分析毛利率,不是一把椅子5块钱进,15块钱卖,这么简单。
他会有一个规模效益,边际成本,是要整体考虑的,一整体考虑,就会核算的复杂一些,也就会有调节造假的空间。
总之咱们去做尽调,拿到财务数据,先别着急看,先问问他的核算口径,收入成本都是怎么确认,怎么结转的,这样就算他算的不准,你也知道怎么调整,同时也能看看是否存在财务造假。
换个角度,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去做财务分析,分析毛利率的时候,首先也要考虑核算错误导致毛利率变化的这种情况。
是不是收入成本确认期间不匹配了?成本结转方法变了?计提分摊错误了?存货管理计价是不是出问题了。
其次你再去看,什么销售、产品、市场促销、采购、生产效率、外包、供应链等等因素。
还有的时候,分析一个产品,一个业绩单元,一个门店,只要他毛利是正的,就算核算下来,净利是负的,也未必说这个东西就没价值需要停掉。
因为毛利是正的,就有正向的现金流进来,这些现金流就可以去帮你分摊费用,它就是有价值的。实际上并不像很多人说的,净利亏损,就多开一天,就多亏一天钱。
就不考虑集团的战略协同,市场品牌效应。
他只要毛利是正常的,有正向现金流,那就是在帮整个集团分摊费用,减轻压力的,关掉它反而亏更多。
总之毛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不管你是做尽调研究商业模式,还是做企业的财务分析,都不要去忽略毛利率。
有的时候,越简单的问题,越能体现你对商业以及管理经营的理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匹夫老六说财税,作者:匹夫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