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交出了史上最强半年报。
8月18日,零跑汽车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88.5亿元增加174.0%,增长了近两倍。同时,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是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上半年,毛利率也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由2024年上半年的1.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4.1%,增长了13个百分点。
就在汽车行业都处于价格战的“疲软期”时,零跑逆势增长,成为上半年车市最大的变量,这个成绩令整个行业都震惊。 8万-15万元市场是比亚迪和吉利主导的红海市场,产品密集,同质化程度极高,零跑却另辟蹊径,在新老品牌的前后夹击下拼出一席之地。
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汽车股,如今距离千亿市值也只有一步之遥了。8月20日盘中,零跑汽车股价一度超76港元,总市值一度摸高千亿市值。现在,这家以全域自研的新势力,正在用自己极致的成本控制、规模,在车市的激烈竞争中走出一条不能复制的新路线。
全年目标上调,2026年剑指百万辆
营收同比增长近两倍、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的稳步提升,都来源于这半年零跑在销量上的猛增。
上半年,零跑汽车总交付量为221664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较2024年同期交付量增长155.7%。7月零跑月销量首度突破5万台,已经连续5个月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月销量榜首。
7月零跑先后上市了销量担当全新C11和价格更下沉的B01之后,销量增长明显。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在8月17日深夜发周末战报,显示周末两天净锁单均超3000台,又创新高。
海外市场上,截至2025年6月底,Leapmotor International B.V.(“零跑国际”)已在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约30个国际市场建立逾600家兼具销售与售后服务功能的网点,其中欧洲超过550家、亚太市场近50家。此外,零跑计划于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全球市场布局。
研发上,上半年零跑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54.9%,今年计划大力投入发展辅助驾驶。目前,零跑首次实现基于端到端算法的城市通勤领航辅助功能的量产并上车;基于EEA 3.5架构的高通8650域控组合辅助驾驶方案研发效率显著提升,仅用6个月即完成开发并首次应用于B平台车型。电话会上,管理层重申追赶目标:今年年底实现城市 NOA,年底或明年初成为辅助驾驶第一梯队
上半年战果累累,下半年的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这也让管理层对接下来公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财报会上,零跑汽车方面表示,预计8月至9月销量还会增长,8月销量将会比7月的5万辆有明显增长,三季度销量预计在17-18万辆之间。同时上调2025年的全年交付指引至58-65万辆,2026年剑指100万辆。管理层称,零跑汽车会力争实现全年5亿-10亿元的净利润。
如何实现?
下半年,零跑的产品矩阵将进一步扩大。零跑B系列新车将于9月在慕尼黑车展全球首发,今年11月在国内亮相;高端D系列(含MPV等品类)最快将于今年10月亮相,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市,有SUV和MPV产品;B10车型将于9月慕尼黑车展上市,增程版年底起推向全球市场;B系列其他车型和D系列也将陆续进入海外。
规划中,零跑还计划在明年推出 A 系列和 D 系列,覆盖 6 万元、30 万级市场,以 A、B、C、D 四个系列挑战 100 万销量。但是D系列切入的市场,零跑将面临更强劲的对手,如小米、理想等。
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表示,“无论10万元级别的车,还是20万元级别的车,还是30万元级别的车,我们都会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坚持高品价比的策略。”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零跑汽车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286个城市,较去年同期新增88城,共布局806家销售门店(含315家零跑中心和491家体验中心)及461家服务门店。
为了迎接更多的产品,支撑终端销售,零跑表示,下半年会在渠道上做深化、拓展,去弥补一些空白市场。
“随着整体新能源渗透率从一二线城市向三至五线城市去扩展,我们看到了更下沉市场的机会。下半年渠道的增量会来源于我们还没有布局的城市,不存在大家担心渠道整体边际下降的问题。”李腾飞补充说道。
在比亚迪的价格段,做有新势力审美的产品
“默默把钱给赚了”是外界对零跑的统一印象。零跑从全世界的舆论路过,但“片叶不沾身”。
零跑如何做到的?
吉利银河的突围是靠对标比亚迪,用更便宜、更美观的产品从比亚迪的目标市场抢份额。零跑虽然大部分产品也处于同一价格段,但和比亚迪的用户人群重合度并不高。零跑的用户画像,更多是喜欢新势力产品理念、但预算有限的年轻人。
外界曾分析过零跑的成功路径:在比亚迪的价格段,拿着新势力的风格做产品,外加上多年积累的成本控制、全域自研上的经验,才造就了如今逼近千亿市值的零跑汽车。
零跑是所有车企里面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的企业。具体到今年上半年来看,零跑的研发、销售和一般行政的开支为 18.9 亿元、14.1 亿元、7.9 亿元, 占营收的 16.9%。同期小鹏的运营费用为 83.1 亿元,蔚来一季度的费用就达到了 75.8 亿元。除了运营费用上精打细算,零跑在整车成本管理上也自成一套。其供应链策略学习比亚迪,高度垂直整合。朱江明表示,这种供应链模式给零跑带来了10%的成本优化。
“从价格、定位上来看,零跑更像汽车界的小米,但两者的技术出身不一样。”一位零跑汽车中高层曾告诉我们。
上述人士称,零跑的DNA,是把Tier 1的事情做了,但同时了解Tier 2、Tier3,“就像新房要装修一样,有人选择用装修公司做,有人选择自己装修。零跑是后者,因为过往多年在电子公司的经验,零跑对供应链了解比其他几家新势力更深。”
聚焦、专注
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全域自研,都只是助力零跑能够成功的表面方法论。而这背后,是过去十年来CEO朱江明在很多个战略上的坚守。
以前的零跑汽车并不显眼,成立十年来,至少有七年不被外界看好。甚至在2022年时,造车新势力生死簿上总有零跑的logo。今年上半年,零跑进步飞速,连续4个月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7月销量超过5万台。
朱江明曾告诉我们,今年有很多车企都过来找他交流,请教成本控制、公司管理的经验,得到的回答和过去他在多个公开场合分享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同。但真正让这些战略产生复利价值的,是过去十年不动摇地“知行合一”。
朱江明将几乎所有资源都聚焦在卖车上。成立之初,朱江明说 “要做一家世界级的新能源车企”,这个目标到现在都没变过。当 AI 成为新的主流时,零跑没有计划要做一家 AI 公司,他们目前只用小团队做具身智能的预研。至今,零跑做的产品只有车,增长只源于在大众市场做更有性价比的车,这需要战略定力。
而在造车上,朱江明也一直坚定认为自己要拿下更大的市场。“要毛利还是规模”,在这个问题上,朱江明一直秉持着规模优先的原则。2021 年一度负毛利卖车,卖一台,亏一台。2023 年毛利转正后,亏损也持续了 2 年。
零跑也是国内第一家开启反向合资的公司。从一开始,和其他部分车企在海外自建工厂、自建渠道卖车不同,在海外,零跑选择的是一种更为轻资产的模式——和Stellantis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海外市场借助Stellantis的渠道销售零跑品牌的车,用“反向合资”的方式出海。
将海外的主导权交给其他车企,在当时的汽车市场,朱江明这个决策并不被理解。这两年间,海外市场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欧洲关税壁垒严苛、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政策也在不断变化,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这个两年前不被理解的决定,在今天被市场验证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短期内,与 Stellantis 集团的合作都将是零跑改善盈利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今年7月,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附属公司签署了碳积分转让协议,出售下半年内零跑在欧盟及英国市场出售的纯电车和增程式车型产生的碳积分 ,交易额最高达15亿元。零跑管理层透露,碳积分池有三年期限,未来一两年内,这项交易还将持续为公司带来收入。
十年了,即使明年要冲刺年销百万台,朱江明的危机感依然很重。他说,年销百万台,只是安全线、是起点。下一个十年,摆在零跑面前的未知挑战更多,但对战略方向的坚守、知行合一,终将带领零跑穿越周期。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