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玥彤 王战新
“湖南人的成年礼,是一张去广东的车票。”
和“东北人的省会是三亚” “安徽人的省会是南京”一样,将深圳称作湖南的“省会”,是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的梗。
然而万万没想到,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竟然也下场“认证”了。
“湖南省会在哪里?很多人会说是长沙,但500万在深圳的湖南人却会告诉你,深圳也是湖南‘省会’,当然这里的‘省会’,咱们作为正经的新闻栏目得打个引号。”
今年湖南省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湘超”)即将拉开帷幕,位于深圳的深圳邵阳人足球俱乐部请求以“湖南第二省会深圳队”的身份参赛。
镜头面前,俱乐部队员齐声说,“我们是深圳的湖南人,更是湖南的‘深圳队’,这次,我们要为500万深湘军争口气!”
该俱乐部教练刘志强表示,湖南人在深圳的球队,光他知道的就有十几个,每个球队群大概有一两百人。
深圳,凭什么是湖南的“第二省会”?
深圳的含“湘”量有多浓?人口数据最直观。
到202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798.95万人,据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的报道,在深圳的湖南籍人口总数就超过300万,相当于每10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是湖南人。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2020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深圳缴存公积金的人,广东人最多,占比28.4%,湖南人第二多,占比13.79%。
网友调侃:
现代湖南人三部曲——去长沙读书,毕业后去深圳“打螺丝”,赚了钱回老家盖房子。
这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湖南人选择在深圳定下来。2021年,长沙有3294名职工将异地公积金转入深圳,仅次于武汉和广州。
制图:澎湃新闻/数据来源:公众号“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连湖南大学公开的就业年度质量报告中都提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流向中,最常去的一线城市是深圳。
湖南人在深圳体会不到乡愁,因为深圳就是湖南人的“精神省会”。
深圳是湖南之外湘菜馆最多的城市,深圳市烹饪协会湘菜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湘菜门店数量超七千家,湘菜是深圳外来菜系中最庞大的菜系。
有网友调侃:中国有三个城市把湘菜产业做到了极致,分别是长沙、广州和深圳。此言非虚,湘菜连锁品牌农耕记、厨嫂当家的发源地就是在深圳,费大厨出湘的第一站,也是深圳。
走在街上,水果店老板、出租车司机说的都是湖南塑普,如“恰饭”“弗兰”;打开外卖软件,屏幕里跳出来的是辣椒炒肉、常德米粉......
在深圳,不少地方主官,都是湖南人。智谷趋势统计,深圳10个区,20位区委书记和区长,其中有4位是湖南籍,和广东籍一样位列第一。
深圳是有名的“搞钱之都”,湖南人到深圳的第一目的就是搞钱,确实也有很多湖南人搞到了大钱。
2022年的胡润财富榜单中,全深圳有129名上榜者,仅次于北京,超越上海。而其中就有15名湖南籍富商的身影,占深圳总富豪人数的12%。
华大基因的董事长汪建,湖南怀化人,
金蝶国际的董事会主席徐少春,湖南益阳人,
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湖南邵阳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深圳从小渔村摇身一变国际大都市,这背后离不开“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人。他们把他乡当故乡,在这片土地上拼搏奋斗、安居乐业。
说深圳是湖南“省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提携“小兄弟”。
要知道,一个省份的省会是全省的各方面的中心,集全省行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交通等资源为一体,带领兄弟地市共同发展,是应有之义。
比如广州,作为广东的“老大哥”,不仅将地铁线路不断向周边延伸,打造出中国最庞大的跨市地铁群,让珠三角连成一张网,还拿出“大哥”大担当,对口帮扶大批粤东西北城市,并将高校资源外溢到兄弟城市,比如中山大学在深圳和珠海都有分校区。
同样,深圳也不忘反哺湖南,带动湖南一同发展,一定程度发挥了“经济省会”的作用。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林在今年的湖南省重点产业链合作交流会上表示,“比亚迪在湘7大产业基地,累计解决7万多人就业,产值连续3年突破三亿。”
往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汽车产量分省数据,是按照法人企业所在地的统计口径计算,也就是说,比亚迪九个生产基地的产量都算在广东省里。
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调整汽车产量统计方式,由此前的“企业法人所在地”改为“生产地统计”。各省的比亚迪产量归属自己的省份。
数据一出来,湖南成为了全国汽车生产重地,以生产比亚迪和广汽为主的湖南汽车产量达到74.76万,同比增加265.4%,从去年的全国18名,到今年的第9名。新能源车同样表现亮眼,以47.91万的产量从第16位提升至第6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足以看出比亚迪带给湖南的汽车产业的带动效应。
这几年,随着中部崛起,除了比亚迪,还有许多深圳“湘商”力量正在回流。
万兴科技的董事长吴太兵是湖南郴州人,2003年在深圳创业,趁2018年上市之势,入驻长沙建立运营中心,设立第二总部。到2022年底,公司在湘员工已经翻了五倍以上,也是这个时候,万兴科技宣布将企业总部从深圳迁到长沙。
“全球手机玻璃女王”周群飞,是湖南妹子,15岁辍学到深圳打工,23岁创办蓝思科技,创业成功后又将总部迁回湖南浏阳。
现在,浏阳已形成产值超400亿元的完整新型显示产业链,成为湖南省最大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集聚区。
不过周群飞也并没有忘记深圳这片让她发迹的土地,2015年选择了深交所上市,再续前缘。
一边是“湘商”自发回报家乡的情感驱动,另一边也是湖南官方引导的结果。
2023年,深圳“湘商回归联络站”成立,这是长沙成立的首个市级驻外地“湘商回归联络站”,深度挖掘回湘投资意愿强烈的返乡创业人群。
据湖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到湘投资项目1042个,到位资金1849亿元,同比增长13.92%;2023年上半年,深圳到湘投资项目763个,到位资金1061亿元。
需要澄清的是,湖南与深圳,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保持着良好的经济互动和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做大做强。
比如文博会、高交会、大湾区车展等深圳高端会展,吸引了大量湖南企业参展,为“湖南制造”提供了走向世界的舞台。
湖南政府也十分大方,曾发布公告,鼓励在湘科技型企业开展面向深圳科创飞地建设,鼓励总部或“第二总部”在湖南企业走出去到深圳设分支机构。
无论是“湘军”孔雀东南飞,还是在深“湘商”回巢,湖南人深刻改变着深圳,自深圳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也深刻改变着湖南的产业版图,上演了一出产业共振、人才共享的“双城记”。
广东紧挨着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海南那么多省,为什么独独说深圳是湖南的“名誉省会”?
相比之下,湖南对深圳的认同感是最强的。
江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珠三角、长三角都是可供选择的“打工圣地”。广西人口也不少,但是广西人在广东分布较为均匀,深圳、东莞、广州、佛山都是他们的目标。福建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海南拥有政策优势,都不太需要出省打工。
而湖南人口基数最多,有6500万左右,但湖南省内产业发展并不强劲,湖南人的干事创业热情却高涨,跨省搞钱水到渠成。
早在1981年,湖南省第一个在深圳设立“驻深办”,开各省(区、市)“驻深办”之先河。直到今年,驻深圳办事处更名为驻广东办事处,地址仍在深圳而不是广州。
其次,深圳作为过去四十多年发展最亮眼的一线城市,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跨省抢人、吸纳资源。
河北、安徽也有自己的“精神省会”,河北人每天“京冀通勤”,三面都被安徽包围的南京被笑称“徽京”,同样也可以看出,北京、南京作为一流城市的吸引力。
最后,深圳是中国最具包容性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五湖四海的人才和资源,可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碰撞融合、包容并序,激活一座城市的经济能量和社会活力。
可以说,没有湖南人、广西人、江西人、湖北人的勤劳和智慧,深圳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繁荣。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