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电气(02580.HK)将于2025年9月2日登陆港交所,以每股16.00-17.42港元发行2.07亿股,本次发行价格区间定为16.00~17.42港元/股,募资净额约33.13~36.07亿港元,基石投资者锁定28.1%份额(中邮保险、华菱香港等)。
本次发行规模在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可达2.38亿股,若15%的发售量调整权同步全额行使,总发行量将进一步扩大至2.74亿股,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非A to H项目。
2022年~2024年,奥克斯的财务数据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23.4% 和42.1%,这一增速在全球前五大空调企业中排名第一。
但奥克斯的港股IPO也存在多方面的挑战,奥克斯在本身的长期发展和财务结构板块都有较大弊端,IPO的投资者结构也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
财务风险:盈利能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
奥克斯的财务数据虽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公司的财务状况存在盈利能力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分红异常和高负债率的明显短板。
奥克斯的空调业务毛利率在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仅为20%左右,远低于格力电器的37.0%和美的集团的26.4%。这一差距主要源于业务模式差异——奥克斯收入结构中近50%来自贴牌业务,而行业龙头以自主品牌为主。贴牌模式下议价权弱,利润空间易被压缩。
2022~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不足20亿元,研发费用率仅约2.2%,为格力、美的等龙头企业的六成左右。技术创新是家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不足将直接影响产品迭代能力和长期竞争壁垒。
另外,奥克斯的异常分红引发质疑。上市前公司突击宣派38亿元股息,股利支付率高达130%,且分红几乎全部流向控股股东郑氏兄弟。这种“先分红套现再融资”的操作令人质疑其募资动机的真实性。
高负债率也是奥克斯财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仍高达82.5%,这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奥克斯的财务结构反映了其作为二线品牌的困境——低毛利率业务模式与高分红政策形成矛盾组合,表明公司可能更关注股东套现而非长期发展。研发投入不足将制约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使公司难以摆脱对价格竞争的依赖,长期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行业风险:竞争加剧,增长动能不足
家电行业正面临行业增长缓慢局面,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中国空调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1.6%,零售额仅微增0.3%,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CR3(美的、格力、海尔)市场占有率已突破70%,而二线品牌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奥克斯作为空调行业的第二梯队企业,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行业挑战。
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显示,2023年铜价同比上涨12%,铝价上涨8%,塑料颗粒价格上涨15%。原材料成本占家电生产成本的60%以上,这些基础材料的涨价直接挤压行业利润,对于毛利率本就较低的奥克斯影响更为显著。
奥克斯采用的低价竞争策略在原材料上涨周期中面临重大挑战。与美的、格力等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期货套保和垂直整合来对冲成本上涨不同,奥克斯的采购规模较小,供应链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在成本控制方面处于明显劣势。这种结构性劣势在行业上行周期可能被掩盖,但在成本上涨环境下将充分暴露。
此外,虽然公司加速海外布局,但贴牌业务模式在海外市场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因素、贸易壁垒和汇率波动都可能影响海外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融资风险:募资规模大幅缩水,市场信心不足
本次IPO的募资安排暴露了市场对奥克斯的信心不足。据市场消息,公司最初设定的募资目标为6~8亿美元,但实际发行方案仅能通过叠加多重条款勉强触及募资下限。
要实现最高募资额47.73亿港元,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发行价格按区间上限定价、15%发售量调整权全额行使、15%超额配售权全额行使。这种极端假设下的募资规模设计,反映了市场对公司估值合理性及发行规模的认可度有限。
奥克斯本次引入的5家基石投资者均为中资机构,无外资参与,合计认购金额9.74亿港元,占总发行规模的24.5%,低于近年港股IPO基石平均36.5%的水平。基石阵容中缺乏产业投资者和国际长线基金,表明专业机构对其长期竞争力和公司治理存在顾虑。这种投资者结构单一化问题可能影响上市后的流动性和估值稳定性。
奥克斯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积极布局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边界、开拓海外市场,为未来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一定基础。
然而,对于奥克斯而言,如何在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快速的技术迭代中保持长远稳健发展,如何构建具有韧性的抗风险能力以形成长期的竞争壁垒,将是企业上市后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