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明显,沪指累计跌1.18%,深成指累计跌0.83%,创业板指累计涨2.35%。A股后市怎么走?看看机构怎么说:
①中信证券:继续聚焦消费电子、资源、创新药、化工和游戏等结构性机会
中信证券表示,观察到最近国内和海外存在三个市场流动性特征。特征一:ETF资金流向明显分化,宽基减而行业/主题增,A股减而港股增;从各类ETF持有人以及FOF委托人持仓结构来看,上述资金行为反映出机构配置型资金还是有明显的高切低特征,而近期的强趋势板块主要还是主动选股型资金驱动。
特征二:市场或步入2021年以来主动型公募产品最后一轮密集申赎换手阶段,伴随机构重仓的核心资产上涨,前述产品有望逐步消化赎回带来的压力,对应的机构票或是下一轮产业趋势以及经济回暖过程中的配置重心,过去几年重小轻大、规避机构持仓票的策略模式可能不再成立,回归核心资产正成为现实。
特征三:海外高债务资金利率和央行被动的降息压力共存,欧美国家在高债务资金利率的环境下被迫步入降息周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当中的压力在减缓,反内卷的大趋势下,未来中国制造业把份额优势转变成定价权、进而转变为利润率长期回升,是中长期可以预见的最重要的基本面线索之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在持续提升。
在配置策略上,建议淡化市场波动、调整持仓结构,继续聚焦消费电子、资源、创新药、化工和游戏等结构性机会。
②国金证券:把握机会,风格切换正当时
国金证券指出,过去一周,基本面的变化远不如市场展现出的波动一般剧烈。预计,一方面,市场将会逐步冷却,等待基本面的信号;另一方面,基本面的讯号也在重新明确:欧美的货币扩张配合财政扩张将在九月明确,中国的反内卷与消费路径正在逐步清晰,新的结构将逐步浮出水面:第一,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带来的经营状况改善、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的实物资产:有色金属(铜、铝、黄金)、资本品(锂电、风电设备、工程机械、重卡、光伏)以及原材料(基础化工品、玻纤、造纸、钢铁),原油;第二,盈利修复之后内需相关领域也将逐渐出现机会:食品饮料、猪、旅游及景区等;第三,保险的长期资产端将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其次是券商。
③开源证券:对于指数的长期趋势仍维持乐观判断,双轮驱动,科技为先
开源证券指出,市场突破后,对于指数的长期趋势仍维持乐观判断:1、坚定牛市思维,证券化率视角下,当前估值仍有上行空间,持续看好。2、市场结构呈现双轮驱动,一是全球科技共舞下的成长品类提供强劲的弹性,二是“反内卷”牵头下周期与顺周期交易PPI修复的扩散行情。3、应“坚守自我,科技为先”。4、风格上,看好成长板块,在市场风险偏好高位,成长更易跑出超额。5、如果有投资者相对畏高,对于想寻找除了前期涨幅累积较多的光模块、PCB、创新药、科创芯片、液冷以外的低位品种进行高低切,当前应该重点关注游戏、传媒、互联网、华为产业链(消费电子)等品种。
④光大证券:预计9月市场风格或在成长及均衡风格间进行轮动
光大证券表示,近期,A股市场出现调整,从调整的原因来看,本次市场调整或主要源于获利了结压力,不过9月5日市场显著上扬,收回部分跌幅。整体来看,经过前期的上涨,当前市场估值已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市场博弈加剧,因此,短期内市场或波动加剧。预计9月市场风格或在成长及均衡风格间进行轮动,9月行业配置方面,关注电力设备、通信、计算机、电子、汽车、传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