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董秘俱乐部)
前言
从新东方到蔚来,再到禾赛科技,有一位退休的CFO把这三次IPO全部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这也让他在资本市场赢得了CFO教父的名号。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
台前的高光时刻,背后其实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谢东萤,这位在财务领域被称为传奇的人。
一、禾赛科技赴美上市历程
2014年,禾赛科技获得真格基金、光速中国等机构投资完成A轮融资;
2018年5月,光速中国和百度联合领投2.5亿元B轮融资;
2019年,启明创投、光速中国等参与C轮融资;
2021年6月,完成超3亿美元D轮融资,领投方包括高瓴创投、小米集团等。
2023年2月9日,禾赛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9美元,募资1.9亿美元,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这场高光时刻的幕后推手,是财务圈里几乎人人都听过的名字——谢东萤。
这不是他第一次操刀IPO。
早在2006年,他带领新东方赴美成功上市;
2018年,又助力蔚来上市纽交所。一次次,他把中国的企业都送上了海外资本市场。
懂财务、才能懂资本市场,从这里开始!▲
二、这位退休的CFO教父历程
谢东萤的学术履历,用豪华配置形容毫不夸张。
斯坦福工程学士,哈佛MBA,加州伯克利法学博士——理工科的严谨训练,让他具备拆解复杂问题的思维;
商学院的历练,磨出了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敏感;
法律的背景,又让他在合规与风险把控上多了一层底气。
三重叠加,也为他后来在资本市场的游刃有余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2005年,他做了一个决定——回国发展。
当时正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黄金时期,互联网、教育、新能源等行业正迎来爆发。谢东萤的背景和经验,让他迅速站上了风口,成为推动中国公司叩开海外资本市场大门的关键人物之一。
三、三次IPO都成功了!
三次IPO,可以说是谢东萤职业生涯里最亮眼的战役。
第一次,是2006年的新东方。
彼时互联网泡沫余温未退,资本市场对中概股并不友好。
投行唱衰声不断,大家都觉得教育行业在海外讲不出故事。
谢东萤却抓住了政策窗口期,用VIE架构巧妙化解了外汇管制和外资准入的难题。新东方顺利登陆美股,十年间市值翻了50倍,证明了他对教育行业长期价值的判断。
第二次,是2018年的蔚来。
那时全球电动车市场还没成熟,特斯拉自己都在亏损泥潭里挣扎。
蔚来同样面临巨额亏损,融资压力山大。
谢东萤却硬是把IPO做了下来——10亿美元募资、市值65亿美元。他把蔚来的用户社群故事和自动驾驶的未来技术结合,重塑了资本市场的信心,也吸引高瓴、腾讯等顶级机构进场。
那一战,让蔚来成为新势力造车第一股。
第三次,是2023年的禾赛科技。
激光雷达赛道正处资本退潮期,很多企业都在被唱衰。
就在这时,禾赛逆势赴美上市,募资1.9亿美元,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上市前夕,美国国防部突然把禾赛列入涉军企业名单,市场一度哗然。
谢东萤亲自主导法律团队起诉,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澄清核心技术与军事无关,稳住了投资者情绪。最终,禾赛在纳斯达克首日上涨11%,市值突破24亿美元。
三次战役,每一次都像是破冰——别人退缩时,他选择迎难而上。
四、财务战略家的底层逻辑
作为CFO,他把复杂的财务管理拆解为两个关键抓手。
首先,是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在禾赛任职期间,他推动研发费用结构优化,并通过规模化量产来摊薄成本。结果是,2023年禾赛毛利率回升至53%,亏损同比收窄33%。这一系列动作,让企业从技术投入顺利过渡到商业闭环。
其次,是现金流管理与融资节奏。
面对激光雷达行业的价格战,他大胆提出以价换量。单台产品价格从3.5万元降到0.3万元,但凭借与比亚迪、奇瑞等11家车企的合作,全年交付量突破8万台,营收同比增长73.5%。这种打法,用短期牺牲换来市场份额,为后续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是风险对冲与合规壁垒。谢东萤深知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财务策略中,他不仅考虑当下,更注重为企业预留安全缓冲,建立合规防线。这样一来,既能守住底线,也能保障公司在关键时刻拥有更强的韧性。
五、结语
谢东萤曾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三次IPO,没有哪一次是容易的。
”他认为,成功的IPO离不开四大要素:快速增长的市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强大的管理团队,以及精准的时机选择。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CFO在战略、执行和风险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正因如此,我们开设了财务总监研修班,专注于企业CFO在日常运营、资本运作、IPO筹备及风险管理中会遇到的真实问题。
无论你正在担任CFO,还是希望未来承担更多战略与资本职责,这个课程都能为你提供可落地的方法和实践经验。